打造创业湖北品牌 点亮楚天创业之火

2016-03-01 09:14皮广洲
职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业者湖北省湖北

皮广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之源、富民之道、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就业创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进一步释放,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

一、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激励创业新机制

湖北省以“创业湖北”为旗帜,坚持“政府促进、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实施有利于创业的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政策。2013年,湖北省政府出台促进就业创业“二十条”举措;2014年,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十八条”新政;2015年,湖北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46号),该政策被称为“湖北积极就业创业政策4.0版”,其最大的亮点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8条新政中有12条是直接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把创业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推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力。为抓好贯彻落实,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共同发力,形成合力,制定实施了放宽市场准入、削减行政审批、加大税费减免、提供金融支持、优化场地保障、强化财政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更加积极的创业政策体系,构建了扶持大众创业的“创业路线图”。各级工商部门主动降低企业注册门槛,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放宽创业行业和领域;各级税务部门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对自主创业纳税按照国家限额内最高标准给予优惠;各级国土、住建部门优化土地、房屋等创业场地保障,加大创业场所、孵化场地供给;各级人社、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扩大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缩短办理时限,积极解决创业者融资难问题。2015年,全省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8142笔,贷款金额36.44亿元,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4.38万人,带动就业 16.75 万人。

二、实行项目推动,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创业

针对不同群体创业的不同需求,人社部门积极会同教育、农业、科技、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组织,切实加强协作,实行分类指导,提供项目化帮扶。

1.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

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取得国家承认学历,毕业3年以内(含毕业年度)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依法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的,经自愿申请、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社会公示,分别给予2万元至20万元资金扶持。2012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21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2013年安排2000万元扶持491个项目,2014年安排2000万元扶持652个项目,三年累计扶持1360个项目。2015年继续安排2000万元,已有724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很多受扶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入了快速成长通道,华中科技大学黄承松创办的“九块邮”网站,通过“创业湖北”大赛获得5000万元风险投资,目前公司估值已达2.4亿元;武汉理工大学彭凡创办的励合化学新材料公司,获得300万风险投资,目前产值已达2000万元。

2.实施农家乐创业扶持项目

为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人社、旅游、财政部门实施农家乐创业扶持项目,对新开办农家乐给予每户1万元的资金扶持,几年来累计投入3.2亿元就业资金,扶持3.2万户“农家乐”经营户。湖北全省农家乐遍地开花,带动就业30多万人,推进了农民创业增收、农村脱贫致富、农业转型发展。

3.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湖北省以服务大学生创业为重点,鼓励全省建设众创空间,设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扶持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场租和水电费补贴,每个项目每年最高补贴1.8万元。2014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共为89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发放场租、水电费补贴1594万元。目前,全省已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文理学院、黄冈大学生创业基地、红安创业孵化基地等33个创业孵化基地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园和东湖高新创业园先后被人社部认定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各地也纷纷通过公办、民办公助等形式,建立了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全省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已达800多家。

4.开展工会会员小额担保贷款

2014年,人社、财政、工会、人行共同开展了工会会员小额担保贷款,对工会会员提供个人最高10万元、合伙经营最高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目前已筹集担保基金2000万元,将撬动全省贷款近亿元。同时,湖北省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开展“回归创业”,以妇女为重点开展“巾帼创业”和手工编织创业,实施残疾人创业“双百工程”等项目,联动效应显著增强。

三、加大区域带动,发挥创业型城市的引领作用

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强带弱推进全省创业工作,湖北省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一是注重典型引路。将武汉、荆门、荆州、黄石4市推荐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同时,在宜昌、襄阳等9个城市同步开展了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引领和带动全省创业工作。经过第三方评估,武汉等4个城市全部被国务院通报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受表彰数量居全国前三。二是注重健全体系。围绕“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等“五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创业创业体制机制,把创业工作引向深入,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三是注重探索创新。在创建工作中,各地积极探索,如武汉市开展“全民创业社区行”,建立了一批创意社区、科技社区、创业社区等创业基地;黄石市推行“培训、推介、注册、贷款、减税、资助、指导”七环相扣的“创业接力棒”服务模式;荆州市推出《创业路线图》,使创业者在找项目、寻资金、选地点、访部门时一目了然;宜昌市开展“激情三峡——创业宜昌”活动,选树了一批创业带头人和创业示范区;孝感市采取土地优惠、资金扶持等办法,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荆门、潜江等地将促进创业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政绩考核。这些实践探索有效提升了地区创业环境指数、创业活跃指数和创业生存指数,成为湖北省创业工作领域一颗颗闪耀的明星。

四、实施“楚天同创工程”,全面推进“双创”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湖北省人社部门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楚天同创工程”,健全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全力打造“创业湖北”服务品牌。2015年11月,“楚天同创工程”启动仪式在武汉举行。“楚天同创工程”的组织实施开启了湖北省人社部门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新篇章,全省人社部门将为创业者打通政策落实的“绿色通道”,点燃他们的创业激情;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扶持基金,解决好创业者的融资难题;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通过加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优质孵化服务;通过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建立创业项目库,为创业者照亮前行的方向;通过大力开展各类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实施“楚天同创工程”,全省力争到2017年,每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亿元,扶持4万城乡劳动者创业,带动就业15万人;扶持4万名大学生创业,对8万名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在全省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推动、市场导向、社会联动”的创业体系和服务模式。

五、大力宣传发动,营造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

湖北省不断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为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投身创业,省人社厅与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团省委和湖北电视台连续三年举办了“创业湖北”大学生创业大赛;与省外侨办联合举办了“创业湖北·华创杯”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大赛;指导宜昌市、黄冈市、襄阳市、鄂州市等各地举办了各类主题的“创业湖北”系列创业大赛。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举办创业咖啡、创业沙龙、创业赶集会、创业训练营等活动,激发大众创业热情。

(作者系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

猜你喜欢
创业者湖北省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