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发达的特色职业教育

2016-03-01 09:16宋臻
职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世奇施华洛奥地利

宋臻

奥地利是一个仅有八百万人口的小国家,处于欧洲的中心;也是当今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们的生活质量名列世界第四,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优质的职业教育。奥地利驻华大使艾琳娜女士曾介绍说,在奥地利有一种独特的制度,那就是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你可能并不一定去上大学,而是去一个特殊的学校,这个特殊的学校能够帮助你学习某一种特殊的技能。在奥地利的教育系统中,学习完职业课程后,还可以自己选择是否继续从事技术工作,或是去上大学,因为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每隔几年都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

可以直接进入大学的职业学校

奥地利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然后可以参加工作或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学制分3年、3.5年和4年,学完全部职业教育课程便可以进入社会工作。联邦政府每年有约150亿先令用于职业教育,用于适应和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体系内门类齐全、覆盖面广、普及程度很高。各行各业都有与本行业相适应的职业学校,受教育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接受各种教育,谋求发展。

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水平,奥地利的职业教育普遍增加了普通文化科目的教学,并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不仅仅是偏重于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奥地利,学生初中毕业后,约14岁左右,可以分别进入普通高中、高级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综合技术学校。在普通高中的教学中,引入了一些职业技术教学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进入大学学习。高级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可以直接进入大学学习。因此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对他们强调要掌握技能和技巧的同时,理论也是必须掌握的,这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的相互渗透和日趋融合的特点,是奥地利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体现。

由于职业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奥地利的社会和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较高,奥地利青年中80%是通过职业教育学校的学习毕业的。10岁的学童中仅11%的人进入文理中学,其余均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占11%,高等职业教育占20%,“双元制”职业教育占43%。同时,奥地利十分重视终身教育,在不少学校中都开设了成人职业培训部,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

情景逼真的“模拟公司”

维也纳职业教育“模拟公司”是奥地利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培训中心,位于维也纳职业教育学院大楼内,奥地利人称之为“模拟公司”总部(也叫实习公司)。所谓“模拟公司”,是指该公司除赢利是虚拟的以外,其余都与真实公司相同。“模拟公司”总部直属于奥地利教育文化部职教司,由政府出面建立模拟市场。总部建有模拟财政部、模拟银行、模拟税务局、模拟保险公司等机构,为各“模拟公司”分部的正常运行创造基本条件。

“模拟公司”在商业经济类学校乃至经济界中很有名气。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必须来这里实习,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高级职业学校的学生(18岁)四年级时到“模拟公司”实习一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14~17岁)也必须在这里实习一年,所不同的是,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拿到结业证书。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每周必须在“模拟公司”实习3~5小时。

奥地利共有614家“模拟公司”,其中3%是为成人服务的,90%以上是为商业学校和其他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服务的。各个职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和学生人数,建立自己的“模拟公司”。“模拟公司”按照真实公司的部门划分,设有市场部、营销部、采购部、财务部等。

通常,每个“模拟公司”配备两名老师,由一名老师担任总经理,学生轮流在各个部门工作。学生在“模拟公司”实习时,担任什么“角色”要经过筛选。学生可申请两个职务,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经考试、面试后选择适合他的专业。

“模拟公司”还与真实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伙伴那里得到经济信息、资料和设备的援助等,并在整个“模拟市场”上宣传其伙伴的品牌,同时助力学生与各大公司建立良好的联系。

“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

学徒培训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同步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双轨制”职业教育是一种组合,年轻人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2/3的时间在企业实践,两者相互补充。

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生、企业、职业学校和国家代表机构(联邦商会)是缺一不可的四个参与方。

根据分工,奥地利中级职业学校的任务除了拓展和深化普通教育外,还提供能在某个专业领域就业的教育。进入“双轨制”教育体系的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的同时,也将进入企业实习并获得学徒工资。这些学生一旦毕业,也意味着学徒期满,之后学生实习的企业有义务雇用其至少3个月的时间。但如果学生本人希望另谋他就,企业便不得以任何方式强留。因此在奥地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存在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奥地利各级劳动局和商会等机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作用。劳动局负责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对接,帮助双方找到满意的实习地方和学徒;联邦商会和地方商会负责监管企业、职业学校和学生三方职业培训合同执行情况,对接收学徒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企业中的学徒管理人员也必须先接受商会规定的资质培训。

职校比大学“吃香”

学生愿意上职业学校,是奥地利职业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奥地利人并不那么重视高学历。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一部分学生上大学,但大多数人会选择职业教育。人们并不认为选择职业教育就比上大学低人一等,接受职业教育甚至比读大学还好找工作。

依据奥地利的相关法规,员工如果能够长期受雇于某一企业,其在工资、休假、保险,以及失业、退休补偿等方面都会得到更加优惠的条件。此外,奥地利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并不低,某些工种的熟练技工,其收入甚至普遍高于同龄的大学毕业生。近年来,奥地利技术工人一直比较抢手,尽管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培训出来的技术工人仍然无法满足工业技术行业对专业劳动力的需求。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水晶制造商——施华洛世奇就是由学徒工丹尼尔·施华洛世奇创建的。丹尼尔1862年出生在前奥匈帝国版图内的波西米亚,从小就在父亲的小作坊里观看技师们进行水晶切割,稍大以后,他成为了父亲厂中的一名学徒。21岁那年,丹尼尔有机会去维也纳参观那里举行的一个电气博览会。西门子和爱迪生的技术革命给了丹尼尔灵感,他决心发明一台自动水晶切割机。9年之后,经过日夜不停的埋头实验,他的第一台可以完美切割水晶的自动切割机问世,从此水晶制造业跨入了一个新时代。1895年,丹尼尔(33岁)和弗朗茨·魏斯、阿曼德·考斯曼创办了施华洛世奇公司。时至今日,施华洛世奇集团全球雇员共有一万四千二百余人,在世界各地有超过四百间施华洛世奇水晶轩,其中上海便有近三十间,2007年该集团的营业额高达十六亿一千万欧元,业绩为全球同业之冠。

(有关材料整理自网络)

猜你喜欢
世奇施华洛奥地利
江疏影出任施华洛世奇2017年中国区品牌挚友
我在奥地利留学时的点点滴滴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牵手水学校 关爱生命之水
火药桶
水晶之王
居高临下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