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蝉造型艺术浅析

2016-03-02 03:52李文君李国新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311300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刀法玉器重生

李文君 李国新 (浙江农林大学 文化学院 311300)

汉代玉蝉造型艺术浅析

李文君 李国新 (浙江农林大学 文化学院 311300)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又一艺术高峰时期,玉蝉属于汉代玉器题材的一种,同时又作为丧葬玉器在汉代上层阶级使用,这与蝉蛰而复出的生物习性有关,正应合了汉代希望灵魂不灭、死而复生的生死观。这一时期的玉蝉器型规整、刀法犀利简洁、锋棱毕露、线条洗练、雕琢有力,为后人所推崇。是汉代器物造作闪亮的一抹,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亮点。

汉代;玉蝉;造型

汉代人相信玉能使尸体不腐,如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云:“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由于汉代实行厚葬制度,事死如事生,所以,葬玉在汉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成为汉代玉雕的一大特色,与此同时,人们对葬玉极端迷信致使汉代玉器神秘化也达到巅峰。汉代玉蝉除少数做配饰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当时人死后口内多含玉蝉,又名“琀”之说。《汉书·杨王孙传》认为:“口含玉石,欲化不得”。玉琀是丧葬用玉的重要一类,器形多为蝉形,存世作品较多,材质多为青玉、白玉、黄玉、墨玉等。汉代是中国古代玉蝉制作最辉煌的阶段,其刀法简洁、线条挺拔、造型生动,给人以高贵、洁净的审美感受,是汉代玉器简洁造型的典范。

一、汉代人对玉蝉的文化认识

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在汉代思想界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提出的“君子”思想也日益被人们所铭记。“内圣外王”,“仁、义、礼、智、信”均为儒家的“君子”标准要求。而蝉的品格与之相像,其有五德:文、清、廉、俭、信。这表明,在古人的心目中蝉的地位极高,且向来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一种高贵的礼器和尊贵身份的象征。蝉作为一种传统装饰母题早在三代的青铜器上就已出现,汉代以此作为琀,当与其特有的生长规律有关,就像蝉蜕复生,寓意古人对重生的向往和追求。据平时的经验得知,蛹经过蜕变方可变成蝉。根据古人的说法,他们却认为把蝉形玉琀放入死者口中,死者能够灵魂脱变得到重生,正如蛹蜕变成蝉一样的道理,寓意为灵魂不灭,预示着死者可以实现永生的理想境界。另外蝉出自泥土,孑然纯净,饮露而生,将其置于死者口中,有兆死者再生廉洁之意。《史记》中记载:“饮而不食,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三态变化是蝉虫的自然生理习性,寓为生命重生,并使之成为玉雕中的常用题材之一。骆宾王《在狱咏蝉》中说:“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均有相关表述,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琀玉多为蝉形,在内涵上,一是取其尊贵高洁,二是取其复活和新生之义;在形式上,则是取其与舌的形状相似。自汉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寄托着人死后蛰伏于地下灵魂不灭,经生死轮回,有一天能像蝉一样破土而出、获得重生的愿望。

二、汉代玉蝉造型艺术特色

汉代玉蝉简洁的造型,干练的线条,不仅粗犷有力,刀刀毕现,更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与艺术风貌。根据考古以及文献的分析大致可以把玉蝉总结为三种造型:第一种是最为简单的一类,它仅略具有蝉的外形,头部雕刻相对简单,截面为三角形造型,有的素面,有的仅用数刀阴线刻表示,发现数量较多,如(图1)安徽省天长县三角圩1号汉墓出土,安徽省天长博物馆藏,青玉蝉,长4.5厘米,宽2.6厘米,厚0.5厘米,扁平体,头呈三角形,以两道粗阴线把头与身体分开。蝉身中部起脊,另一面平。翼微弧收束于尾尖处。

第二种为“汉八刀”型,“汉八刀”只是一种俗称,表明其用简单犀利的刀法勾画出蝉的外形,雕工刻画刚劲有力,较为多见。如(图2)1974年江苏省盱眙县东阳7号墓中出土的西汉后期玉蝉,现南京博物院藏。该玉蝉长4.7厘米,以羊脂玉琢成,滑润晶亮,蝉体扁宽,头部双目外凸,线刻蝉的头、眼、身、翅、尾,尾和双翼呈三角形,此器形态质朴,寥寥数刀,刻划简练,线条挺拔,干净利落,形象逼真,九条阴刻线就把蝉的头、眼、身、翅、尾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此蝉的头部无穿孔,应为专用的含蝉。这种白玉蝉,洁白、透明、细腻、光润,纹饰刻画简练,极具鲜明的汉代(俗称“汉八刀”)风格。它是汉代玉器的一种典型的雕琢技法,也是评价汉代玉器雕琢风格的术语。是一种以简练准确的轮廓来传情达意的典型风格。汉代玉器的造型粗犷,仅用几刀就雕刻完成了,故称“汉八刀”反映在此件玉器上,造型简洁明朗,阴刻线粗细互补,简洁有力,形象整体大气,富有张力。汉代玉器风格在此件玉蝉上充分体现出来,玉蝉采用质地细腻、坚硬温润的和阗软玉中之上品“羊脂白玉”雕刻而成,雕刻手法多样,运用推、琢、磨、刻等技法,刀法粗犷有力,刚劲挺拔,寥寥数刀(仅九条阴刻线)就把一个充满动感和灵气的蝉呈现出来。

“汉八刀”技巧难度较大,玉器的轮廓有明显的锐利感,也表现出雄浑强健的大汉风采。这种雕琢风格名扬后世,对后期的玉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1

图2

图3

第三种是具象形,圆雕和阴刻相互融合,打造出一形象逼真的蝉形,就(如图3)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现藏徐州博物馆的汉墓玉蝉即为此类。长4.2、宽1.8、厚0.9厘米。玉质白色温润。蝉刻画逼真,双目凸出,羽翅雕刻清晰,头颈部有一道绞丝纹,羽翅收拢成尖状,形体饱满。此种具象之蝉在江苏铜山苏山头西汉晚期墓葬中也有出土。此器玉质优良,琢磨精细,刻划简练,表现出汉代玉器特有的清新脱俗、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

此类型比第二种类型的雕琢要细致和精细,用极细的、断断续续的阴刻线琢出翅膀上的蝉翼纹和腿的形状,像这样的玉器极为罕见。

三、结语

汉代是中国玉雕史上承前启后的黄金时期,作品线条流畅,做工精细,为我们研究汉代琢玉工艺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实物研究资料。其突出的艺术风貌:构思独特,不拘形式,突出动感,雕刻技法娴熟,常将多种刀法融合,形态传神,造型新颖,雕技出神入化,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具有代表性的汉八刀器形是中国玉器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以后的玉器未见有此风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以最少表现最多的典范作品。其简洁、温润的造型中仿佛隐含着丝丝缕缕的性灵和生命活力,使人能够相信其有唤醒亡者的超凡神力,引导还阳或飞升。

[1]杨絮飞,李国新著.汉画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2]杨絮飞.汉画像石造型艺术[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3]杨絮飞,李国新著.砖石札记[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

[4]古方,李红娟.古玉的器形与纹饰[M].文物出版社,2009.

李文君,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2014级设计学硕士研究生。

李国新,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刀法玉器重生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刀法
废弃共享单车的“重生”之路
西汉玉器的鉴定
云纹铜禁之重生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武师授徒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