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2016-03-02 00:50於琼
学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诚信意识

□於琼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於琼

对于处在人生成长、情感成熟关键期,面临实习、即将就业的中职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是极为必要而可行的。其做法是,精选并分析一些蕴含深刻含义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体现出来的有关职业方面的道德及规范,通过提问、探讨、辩论等形式适时展开爱岗敬业教育、诚信公正教育、服务意识教育,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语文教学;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社会个体在从事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从事这个职业的所有人员的普遍要求。中职生起点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在实习就业中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很严重。如:在实习中,拈轻怕重,缺乏合作意识,不能坚持到底,常半途离岗;在人际交往中,缺少诚信,缺乏正义感,不坚持原则,不能明确是非标准;在工作中,没有事业心,不能吃苦耐劳,只关注自我的得失,缺少为别人服务的意识,缺乏工作中的乐趣。

当下的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对职业道德认识淡薄,他们大多认为职业道德是就业以后关注的问题,即使在实习当中,职业道德也没有融入到中职生的具体行为中去。一些语文教师也认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全是实习指导老师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无须关注。这些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道德领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职业道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有时会比一堂实习指导课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大。

中职生正处在人生成长、情感成熟的关键期,此时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期,中职学校迫切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就是很好的德育平台,语文教师应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岗敬业教育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具有“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心,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经营自己的事业,从工作中不断享受成就感。爱岗敬业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巨大的热忱,要有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但一些中职生学习基础差,当初选专业也是马马虎虎的,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因而自卑自怨,甚至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利用语文课读一些人物传记给学生听,如在读《居里夫人传》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分析她成功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然后引导学生着重分析是哪些主观情感因素促使她在物理学方面取得成功的。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恶劣的实验环境,加上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她还患有多种其他疾病。她常忍着病痛坚持不懈从事她认为最值得做的科学研究工作。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 《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这种忘我的精神,应成为我们每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榜样。同学们从她的身上能学到热爱工作,不辞辛苦的精神,以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

又如在讲授《为自己高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围绕课文里“争取不平凡诚然可敬可佩,然而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如小凌、如小倪,则更可爱可羡......我们要懂得这个世界不单是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的,恰恰相反,这个世界是为平凡的人而存在”这段话,展开了讨论,就今后中职生就业而言,大多为企业的操作人员;就他们的一生而言,大多为平凡的人生历程。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现实,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指导学生研读刘心武的这篇文章,他们会受到启发和鼓励。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信公正教育

诚实守信不仅是我们做人的美德,也是做事的基本原则,是各行业对从业者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中职生大多数自觉性不高,他们对老师承诺,但转眼就忘了,答应的事情,往往办不到。有不少学生在家欺骗家长,骗钱挥霍,不能办实事、办真事,给人一种不踏实之感。在讲授《项链》时,我将女主人公身上的虚荣心和诚信结合起来。玛蒂尔德因为强烈的虚荣心从朋友那里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但将项链弄丢后,她努力存钱赔偿了项链,导致她花了十年的功夫才还清了债,这时她已从一个美丽的少妇变成了粗壮的劳动妇女,这是对她虚荣心的极好的讽刺。她虽然穷,弄丢了人家项链,但是还想着赔,那她身上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还要求大家讲一段自己对诚信的看法,自己有无不守诚信的行为,以后自己该怎么办,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诚信意识,使他们提高对诚信的认识,自觉将诚信认知转化为诚信行为,养成诚信品格。

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情,无论对什么人,做什么事,都应一视同仁,这是作为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许多中职生年龄在17至19岁之间,正处在性格的成熟期,此时的学生往往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对社会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做事情缺乏公正性,不能明辨是非。在讲授《左忠毅公逸事》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了左光斗在政治混乱、奸臣当道的朝代能坚持真理;在被捕入狱的时候,尚能坚贞不屈,大骂魏忠贤等奸党,体现出了一腔正气。当时,我引导学生讨论,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坚持公正,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十分热烈,进入职场后应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计个人得失,不畏惧各种权势。如在讲解《世间最美的坟墓》,通过娓娓动听的追诉,赞美托尔斯泰崇高的精神和朴素自然的生活作风,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托尔斯泰工作的“真”,生命的“善”和心灵的“美”,他们无不为这位文学巨匠伟大人格魅力所深深地折服。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服务意识教育

服务意识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愿,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新时期的延伸与扩展,是便民服务思想在职业道德上的集中体现。服务意识既是对从业者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也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要做到真心对侍群众,尊重群众。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私狭隘的特点,做事情很少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很有必要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服务意识的教育,以使他们能有一颗博爱之心。如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补充了很多有关苏轼生平的事件,如他先后被贬官至岭南的惠州和海南的琼州,政治生涯十分不幸。但他在历任地方官时,非常关心人民疾苦,在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等方面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在琼州三年,他多方鼓励,培养当地后一辈的学者、文人,他和当地少数民族也能和睦相处,帮助他们学习一些先进知识。苏轼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词人,这和他身处逆境,仍然为人民着想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又如在讲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我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在那样困苦的环境下还想着人民大众,让学生对服务群众这一观念又有了很深的理解。如果每一个行业都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职业信念,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向良性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方便快捷。

服务群众就是奉献社会,这需要学生能吃苦、做善事、不偷懒,在不计报酬的前提下,自愿付出个人智慧和劳力。对于课文中一些十分明显的奉献内容,应及时、充分的利用,来激发学生的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情感。如在教学《〈指南录〉后序》时,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早为同学熟知,我们可以借助文天祥在困难当头时挺身出使元营以及身受羁糜,冒九死一生逃归永嘉的史实,把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贞不渝的爱国奉献精神撒播到学生的心田,鼓舞学生为国奉献一切。

我们不仅利用语文教材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我们还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我们组织一年级新生开展 “迈好职业中专第一步”、“我爱我的专业”演讲比赛、佂文比赛和辩论赛等活动,坚定新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启迪。我们组织二年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让学生了解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对接的行业,企业生产运行状况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价值所在,让他们增强对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同时也引导学生全力以赴地投身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中去,为将来满足市场需求和奉献社会而刻苦学技术、练技艺。

(作者单位:安徽省全椒县职业教育中心)

[责编 夏家顺]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诚信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