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的互动发展
——从文化互动优势谈起

2016-03-02 08:58李卫民曾建明
关键词:中亚跨境新疆

李卫民,曾建明

(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的互动发展
——从文化互动优势谈起

李卫民,曾建明*

(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和交往,民族间的内在文化认同感较强,具有明显的族源、人文和地缘的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互动优势。因此,文章分析两地区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互动现状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互动对策,对于推动其建立长期稳定互动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优势;现状;对策

2013年9-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倡议(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与地缘毗邻国家建立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而新疆与中亚地区正是处于“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跨界(境)民族就是指历史上形成的而现在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并在相关国家交界地区毗邻而居的同一民族”[4]。而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的体育文化,在历史变迁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互动发展、融合促进的局面,始终保持着文化内涵同一性和文化意识上的认同。文章基于双方族源、人文和地缘等优势条件,着力探讨新疆与中亚地区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的互动现状及对策等方面的内容,为其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1 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互动的优势

1.1 地缘优势

文章主要针对2001年6月在中国上海市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与新疆毗邻,地缘文化密切相关的国家,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

由于边界接壤,受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的地缘优势,可通过加强中亚各国友好交流,发展东连西出、内引外联的重要通道,联合开发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中亚位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中心,……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中亚最有代表性的产业只能是游牧畜牧业,造成中亚与新疆地区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绿洲和游牧文化”[1]。同时,“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地理环境严格制约着某些体育运动项目的产生和布局”[2]。以上论述说明,受同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新疆与中亚地区民族体育有着共同文化特征,如相关跨境民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等,主要是以马、牛、骆驼为主来进行狩猎战事、日常劳动、宗教活动,并由此形成了以赛马、赛骆驼、叼羊等为重要形式的体育活动。据考证,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族的族源有一支来自于坚昆、在《唐书·回鹘传》中载“坚昆国…戏有弄驼、马使、绳使。”其中弄驼即赛骆驼活动,而坚昆则是唐代对柯尔克孜族人的称呼。

同时,新疆与中亚地区冬季时间长且气候寒冷,冬季冰雪自然资源丰富,导致上述区域均极为盛行滑雪、滑冰、狗拉雪橇等冰雪体育项目。

1.2 族源优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张春贤书记谈道,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任务,就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疆与中亚地区的体育文化,始终保持着极为相似的内容和特征。而利用两地域相同的族源优势,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拉近同一民族间的认同感,建立长期、稳定的体育文化交流互动机制。

因为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新疆与中亚地区共有10个跨境民族”[3]。在历史上,现今中亚和新疆地区不断有规模大小不一的人口迁徙,使得中亚地区多数主体民族均有相应的同源民族跨界而居。十六世纪起,陆续有中亚部分乌孜别克人通过丝绸之路,定居现今的新疆地区,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亚的维吾尔族,“一部分是19世纪上半叶从新疆南部前往费尔干纳盆地的维吾尔人及后辈,另一部分是19世纪80年代由我国伊犁被迫迁往谢米列契的塔兰奇人”[5];回族穆斯林是20世纪50年代分三批由甘肃、新疆吐鲁番和伊犁迁移到中亚的。

区域间的迁徙,使得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和紧密,体育文化亦是如此。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是一个重要的体育中心,哈萨克人强大而有力,好客,擅长骑技、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都搞各种文体活动,如弹唱、对唱、跳舞、踢毽、放风筝,还举行赛马、摔跤、姑娘追、叨羊、马上角力、射箭等各种比赛,这与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的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基本相似。

1.3 人文环境优势

新疆学者地力木拉提·吾守尔、夏依提哈孜分别在《新疆应尽快形成比周边国家明显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和《开拓中亚市场中的人文因素研究》中都谈道:人文优势,即新疆有十个民族与中亚及俄罗斯诸多民族由于血缘关系、宗教信仰、民俗民风、语言交流等多方面相近相似,各民族间的通融性、认同感强,保持和发展双方的经济文化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新疆与中亚大部分跨境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同一民族到现在都使用着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民俗民风方面,在重大的传统节日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现出的同一性更加明显,比如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族)家族在“牧羊人节”、“丰收节”、“开斋节”等时节,最喜欢举行赛马、架鹰打猎等活动,新疆地区的柯尔克孜族传统节日有诺鲁孜节、马奶节、喀尔戛托依节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群众还过“肉孜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举行各种娱乐活动,除了唱歌、跳舞、说唱、讲故事外,常见的还有叼羊、摔跤、赛马、马上角力、跑马取物、马上打靶、拔河、荡秋千、月下赛跑等内容丰富的民族体育娱乐活动。

2 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互动的现状

2001年6月在中国上海市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使得新疆与中亚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和深入。2003年,克孜勒苏刁羊队参加了吉尔吉斯斯坦举行的国际刁羊比赛,获第五名[8]。2004年9月,新疆等部分省市代表中国参加了第六届中亚和俄罗斯伊塞克湖国际体育运动动会;经国家体育总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06年9月20日至25日在阿拉木图举办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第一届青少年友好运动会。

事实证明,跨境民族体育文化在新疆和中亚的相互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现实中加强体育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跨境民族体育文化。

2.1 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较为顺利,文化合作氛围良好,但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相比,我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合作明显滞后”[10]所以,分析当前制约新疆与中亚地区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互动的不利因素,对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2 受不同国家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随着不同政权下同一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的减少,在不同政权下所受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差别,同源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差异逐渐显现。”[11],而且“除了政缘之外,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国家中受到居住国主体民族和主体文化影响的不同也是造成其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12]

因此,尽管跨境民族在不同的国家建造文化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被指定为边界、解构和消失,也不会因为国家体制,政治影响,经济、地方文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会在一定层面和局部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这对跨境民族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建立可行的互动机制过程中,要着重强调。

2.3 受到两地域国界限制的影响

虽然新疆与中亚国家边界相邻,交通较为便利,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而进行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研究,需要运用有关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大量时间和多数的实地调查是必要的,这样就必须办理出国护照和签证。进行学术研究大部分属于“因公”护照,由正规的单位和机构委派,但是,“因公”护照需通过层层审核,申领、送签均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程序较为严格,需要时间可能较长。所以,由于审批程序较严格,加之时间较长影响了研究的进度和进一步的发展。

2.4 专门的研究机构及互动组织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外对于中亚地区的研究,大约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部分的政府机构和一些大学及科学院中都建立了有关中亚的研究机构,支持成立了学术团体,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栽培了一支从事中亚教学、研究人员和语言人才队伍。

但是,专门以中亚地区体育文化作为研究领域的机构还处于起步建设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不利于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进行研究调查。而中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周期长、内容广、涉及多方面协调工作,单凭个人或民间自发组织是不可能完成这些研究工作,因此,应该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特别是引起政府机构的重视,加大对中亚体育文化研究机构和互动组织的建设,促进两地域跨境民族体育文化向正规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2.5 专项研究资金及人才的匮乏

合理的专项研究资金投入是进行研究的必要物质保障。根据其研究的特点和周期,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需要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访谈等工作,而资金缺乏必将限制了实地调研的规模、次数和效果。

同时,此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多种学科的研究领域,这就要求此方面的研究人员应具备综合的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研究人员要分工明确,拥有各自研究专长,具备一定外语(主要是俄语)交流能力。因此,具有吸引和培养综合素质的研究队伍和人员是保证此项研究的物质保障。

2.6 前期研究成果较少,研究进程相对缓慢

通过对前期有关资料的查阅,现有的资料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把新疆与中亚体育方面的研究归类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方面,并没有把体育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进行独立性、专门性研究,对新疆与中亚体育文化产生的渊源、特征、文化价值、发展现状、优势与对策等方面,没有进行针对性地探讨,因此,造成前期研究成果甚少,对后续进一步的研究给予不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从而对研究进程明显缓慢。

3 加强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互动的对策

3.1 以优势条件为基础推进新疆与中亚地区的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互动的可持续发展

从两地域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互动的族源、地缘、人文资源优势条件出发,制定一个长期的合作互动规划,整合区域内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要素,优化互动合作环境,逐步规范合作机制,推进其快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此外,2016年冬运会后,新疆借助“后大会经济”推动中亚民族冬季体育文化的发展,大力开展冬季冰雪项目的组织与宣传。

同时,在继续发展新疆与中亚大型的体育运动会、体育交流活动等,一系列的单项体育赛事及活动的基础上,紧贴“现代文化引领”与当前电视节目发展趋势并轨,利用两区域民族共有的民族节日,开展类似“民族体育文化风情节”、“民族体育文化产品博览会”,还可以承办《舞林大会》、《中美舞林盛典》等类型的中亚民族舞蹈大赛。

3.2 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和提供针对性强的政策支持

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的互动与交流,需要两地域的政府之间加强合作与对话,把互动与交流的愿望变成现实,从实际出发,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发挥政策导向和协调机制的作用,制定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的互动与研究。

3.3 结合重大传统节日搭建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的互动平台

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的传统节日基本相似,可以结合重大传统节日,举办国际性文化节和体育赛事,搭建跨境民族体育文化的互动平台,可以通过互动平台,更好地凝聚双边跨境民族认同感,加强国内外宗教界、文化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促进各方面互动,既发挥各自优势,开创体育文化对外交流的互动平。

3.4 要加大专项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组建专业学术研究队伍

加强新疆与中亚体育文化的研究与互动,一方面政府及相关机构和组织,应合理加大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确保研究与合作工作的顺利展开,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要进行专门知识和管理的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充分调动相关行政部门、研究机构、体育院校等多方面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总之,在区分文化异同、提炼文化优势条件基础上,构建效果优良的互动机制,设立有关的文化学术团队、文化交流站,结合当前有效的现代化网络技术等方式方法,推动跨界民族体育文化的互动,才能更好地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增强我国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1]王蓓,张兴中.浅议历史变迁对中亚经济、文化的影响[J].社科纵横,2005,(5):29-31.

[2]姚重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J].民族出版社,2004,(3):15-17.

[3]夏依提哈孜.开拓中亚市场中的人文因素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6):25-28.

[4]丁延松.“跨界民族”概念辨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4):33-38.

[5]李琪.中亚维吾尔人[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35-49

[6]屈杰.体育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J].数字宁夏,2003,(3):16-17.

[7]丁建伟.中亚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同源跨国民族问题[J].西北第二民院学报,2004,(1):35-37.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年鉴[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331.

[9]刘启芸.塔吉克斯坦(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56-169.

[10]孙壮志,苏畅.我国与中亚国家文化交流处于起步阶段[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3):33-36.

[11]万雪玉.柯尔克孜跨国民族社会发展异同[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4):3-4.

[12]黄光成.跨界民族的文化异同与互动——以中国和缅甸的德昂族为例[J].世界民族,1999,(1):20-22.

Cross-border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 ——From Advantage about Cultural Interaction

LIWei-m in,ZENG Jian-m 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4,China)

The sports culture of boundary-across nations betwee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 associates and combines continuous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It has not only strong inner culture-accepting emotion among these nations,butalso relationship advantages of boundary-across nations’sports culture.Therefore,on the basisof currentsitua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of the sports culture ofboundary-acrossnations,it isessential to establish long-term effective interaction system with the link of interactive sports culture.Moreover,such countermeasuresare valuable in stabilizing the long-term safeand firm in borderareas.

Boundary-acrossnations;Sports culture;Advantages;Currentsituation;Actions

C912.4

A

1008-9659(2016)02-0067-04

2016-04-01

新疆师范大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XSJY(S)2014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XJEDU040613C01);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2233SS15120);新疆师范大学博士启动资金资助项目(XJNUBA14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XJEDU040614B01)。

李卫民(1981-),男,新疆乌鲁木齐人,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通讯作者] 曾建明(1979-),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中亚跨境新疆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中亚速览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跨境直投再“松绑”
新疆多怪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