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纵横联合”多彩学校课程建设机制的探索

2016-03-02 09:59胡晓梅
现代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区域学校

■陈 杰 胡晓梅



◎区域教育改革论坛◎

区域推进“纵横联合”多彩学校课程建设机制的探索

■陈 杰 胡晓梅

一、缘起与动因

(一)基于对国家要求的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基础教育发展重心由“有学上”过渡到“上好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适切的教育,多元、优质、均衡、特色也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主导性价值诉求。

(二)区域独特区情下的教育发展定位所需

随着城市凝聚力的增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随迁学生在习惯、文化背景方面呈现巨大差异,整体一刀切式的教育不能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怎样实现文化、教育、习惯的融合对接,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2011年,李沧区教体局面向全区学校提出了“多彩教育”的理念,启动了“多彩教育实验项目”引领下的区域教育变革,并将“区域推进多彩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核心突破口,期望通过多彩学校课程的建设,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形成一批具有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化学校,锻造一支理念先进、课程驾驭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每个学生主动、个性、全面、多元发展。面对当时不容乐观的教育发展基础,尤其是整体课程意识淡薄、课程建设能力薄弱的状况,如何将区域教育变革顶层设计的优秀理念对接到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转化到学校和教师行动中,引发学校、教师的自主行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研究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都指向一个方向,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推进机制,加强本土化的整体规划与行动。

二、内涵与要义

“多彩学校课程”建设机制是指为了推进区域多彩教育理念的落地,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推进区域全体学校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建设促进学生优质发展、门类多样、结构科学、实施理想、评价多元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协调学校课程建设推进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科学、规范、配套、可行的制度和方法。

“纵横联合”是推进多彩学校课程建设机制的两个维度。“纵”是面向学校维度的“一校三引”的推进模式,即课题组每走进一所学校,针对学校课程建设主题,从三个不同层面对学校进行引领与指导,从而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一种工作模式;“横”是基于区域维度,指行政命令、专家支持、教师培训、典型推广、活动开展、评价激励六项课程建设关键要素的有效整合。其中,行政命令是多彩课程建设机制的先导性、前提性要素,专家支持和教师培训是基础性要素,典型推广和活动开展是促进性要素,评价激励是保障性要素。“纵”“横”两个维度相互融合、发挥作用,才能最大化保证多彩学校课程建设机制的整体效应。

三、“纵横联合”多彩学校课程建设机制的实施

(一)纵向推进——“一校三引”的推进模式

任何一项变革,要保证其长期性,离不开有影响力的决策者、有组织力的执行者和有执行力的实施者。从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到实施落地,校长是决策者,领导干部是执行者,教师是实施者。三个不同层面的工作着力点不同。

1.对校长。高位引领,获得认同,提高课程领导力。校长是学校工作开展的带头人。一项工作,校长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学校必将行动起来,工作如顺水行舟。而一旦校长不认同或者认识不到位,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基于这一认识,课题组组织专家深入学校,率先开展与一把手校长的对话,帮助校长厘清“课程理念与学校特色、学校文化与课程结构、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形成依据育人目标、学校文化、办学特色规划学校课程建设思路。

2.对学校领导班子。校长的决策能否能得落实,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尤为重要。课题组对学校领导班子跟进指导,一是理念上帮助厘清课程的育人价值、育人目标如何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方案该如何构建;二是引领班子形成智慧合力,提高建构“基于育人目标的学校课程体系”的能力。

3.对教师。学校课程体系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课程,要想在到达学生层面依然理想,必须依靠教师科学的课程建设和规范的课程实施。要让教师从固有的依靠教材教学的模式上升到课程高度的思维,仅仅依靠命令,就会遭遇拒绝落实或穿新鞋走老路的应付现象。课题组坚持理念认同与技术支持并行,对一线教师进行三方面指导:一通过交流与对话,提高教师对三级课程价值功能的认识;二是依托课程纲要,在技术层面对教师进行指导;三是深入课堂,指导教师对课程实施进行反思。

(二)横向推进——“多维六动”的推进机制

1.行政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全面展开。在课程建设中,行政命令是不可缺少的刚性力量。它的根本价值在于清晰地表达变革意志和变革内容,明确课程建设必需的“规范动作”。区教体局首先对学校进行方向引领。一是树立舆论导向,增强课程意识。组织召开“多彩课程”专项会议,从意识、行动层面对“多彩课程”进行解读,让学校认识到重要性与紧迫感,为课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二是强调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区研发中心多次下发《推进“区域多彩学校课程建设”专项工作意见》,在操作层面上给予学校明确的指导与要求。在方向引领的同时,要真正做到权力下放,给予学校自主权,让学校根据自身文化、价值追求、环境、资源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探索,构建适合自己学校师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2.专家助动,学校课程建设稳步前行。变革的本质在于变革主体对变革理念的内化,进而产生科学的变革行为;而理念的内化仅靠制度无法完成,必须辅以专业的引导与指导。课题组聘请课程建设专家,帮助学校进行课程规划与建设,论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专家的指导起点高、视野宽,引导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发现新问题,触发新思考,提炼新内容,促使课程建设工作不断完善。

3.强兵带动,学校课程建设规范展开。区教体局针对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各个环节,为每所学校打造一批课程“明白人”。依托竞聘副校长答辩和校长职级制答辩,开展校长课程领导力论坛,加强对课程价值功能的充分认识;依托校长培训班、领导干部跟岗培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程建设系统培训;成立“多彩学校课程”骨干教师团队,通过教师优秀课堂展示等方式,带动一线教师更清晰地认识到“课程”的本质,明确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

4.典型拉动,学校课程建设有效推进。课题组确立学校课程建设实验学校,集中优势力量对实验校进行指导,帮助学校构建成熟的课程体系,总结相关策略,并通过现场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进行推广。

5.活动促动,课程建设深入发展。自2011年开始,课题组先后开展了优秀学校课程等系列评选活动。一是围绕课程建设开展“走研”展示活动。此类活动用现场观摩和答疑释疑的形式,帮助学校理清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开展学校课程评优评先活动。此类活动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课程能力,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6.评价制动,课程建设不断完善。规范课程管理与实施,需要有科学的执行和评价标准。区教体局将“多彩课程”建设项目列为全局重点工作,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督导室、教育科、教科室、教研室、培训科等科室负责人全面参与的领导小组和建设保障小组,将“多彩课程”建设工作纳入对学校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先后出台《优秀“多彩课程”纲要评选标准》、《优秀“学校课程”评选标准》、《优秀课堂的评选标准》等技术标准。评价标准的出台规范课程建设的科学性,促使学校课程建设规范、有序地开展。

四、研究成效

(一)培育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

以多彩课程为突破口,李沧许多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学校走向特色发展。《青岛教育》杂志推出了大枣园小学、永宁路小学、青岛22中、汾阳路小学、虎山路小学5所学校特色办学经验,4所学校的办学经验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汾阳路小学的乒乓特色、铜川路小学的信息化特色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二)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出版区域特色学校课程教材3套、区域特色教育专著5本,发表文章20余篇。课题组在全国区域教育发展协同创新项目年度会议做典型发言。“多彩课程”建设典型经验和基于育人目标的学校特色化、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在国家、省、市进行典型发言。教育部《未来教育家》杂志对李沧“多彩教育”进行整版报道。2015年,课题获得青岛市第四届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三)李沧教育走上了高位均衡优质发展轨道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让教师重新认识教育的意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设定新教育标准、优化教学实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发展。课程建设让校长从“课程管理”向“课程领导”转型,推动李沧中小学校研判自身发展状况,确立学校教育哲学与价值观,规划发展路线图。如今,走进李沧区每一所中小学,校长们首先谈的是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课程体系,区域内涌现了众多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3.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活泼、个性发展。“多彩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机会、多元的学习空间、差异的学习节奏,让李沧的每一名孩子不出校门就能免费享受到各类特长的培养。“十二五”期间,全区学生学业水平持续提升,D率连年下降,750余名中小学生在全国、省、市各项竞赛中勇夺桂冠。众多学生也逐渐在国际、国内的多个平台上展示精彩。

(四)为李沧教育整体改革奠定基础

三年的研究,李沧初步形成了以“多彩课程”为主要标志的教育特色。课程改变不仅带来学校管理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辐射带动李沧教育教学、学生评价的深度研究。这些研究虽然视角单一,但促使学校明晰教育价值,锻造了教师队伍,积累了有益经验,为李沧实行整体教育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反思与展望

如何将单项经验在区域层面上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以便在更广范围发挥更大作用?李沧区教体局邀请中央教科院、青岛市教科所等专家进行全域调研,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多彩教育”实验项目,由此牵动李沧教育综合改革全局。2016年,“区域整体推进‘多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国家级课题。李沧将整合专家力量,广开学习与发展思路,把多彩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多彩教育教学模式、多彩人才培养模式、多彩学生评价、多彩学校文化以及多彩教育评价体系和标准的重新确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山东青岛 266100)(责任编辑:高 原 赵燕朋)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区域学校
分割区域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区域发展篇
学校推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区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