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视角解读中国农村城镇化现象

2016-03-02 11:02梁永郭信国芳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怀特海冒险城镇化

梁永郭,宋 娜,信国芳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400)

在怀特海看来,实在事物,也就是现实存在,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完成生成。无数个现实存在的生成构成了世界,脱离了这个生成的过程,这个存在就不是真正的现实存在了。农村的城镇化现象是一个大的“现实存在”,它的生成正在经历一个过程。众多现实存在物的生成过程构成农村城镇化的发生。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现实存在,如生态环境问题、土地产权问题等。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是动态的、立体的、有机的,用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来分析解释这些现实存在生成过程,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

一、现实世界是流动的过程,农村城镇化是变化的事件

(一)过程哲学—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构成的整体,现实世界是流动生成的过程[1]

怀特海认为,互相联系的有机体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世界,每一个有机体都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处于不断活动过程中。所以有机体的本质特征就是活动,活动本身就是过程。一个现实存在在生成过程中,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的,所以它的“存在”和它的“生成”不是两个毫无关系分别独立的,而是存在—生成—存在—生成不断变化之中的。所以,过程与实在具有同一性,没有生成过程,就不存在具体实在。在过程哲学里,把世界看成一个过程,是最基本的思想。怀特海认为实在即过程,过程即实在,实在的本质是在过程中生成的。整个世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还是每一个社会人,都经历着不断生成的变化过程,历经过去,面对现在,更好地展望未来,都要经历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轨迹。所以,每一个构成世界的有机体都曾经经历、正在经历、继续经历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的流动过程。

(二)农村城镇化是变化的事件

农村城镇化,是一种过程,是一场事件。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城镇化”是人们的生产方式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是城镇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渗透、普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城镇化现象,例如农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把目光转移到第二产业,都纷纷开始兴办工厂。看到巨大的利益,会不断地扩大规模,形成连锁效应,导致整个村子、整个镇上,甚至整个县城,其支柱产业都变成了第二产业。可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民所从事的领域,几乎不会是高科技产业、绿色产业,而是以“环境换利润”的污染行业。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相关联的现实存在毋庸置疑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农耕文明的基础—农村集体土地面临着巨大挑战。例如土地产权不清、土地征用目标太过于标准化,导致政府滥用职权征地,更有甚者,政府低价征用农民土地,然后高价流转给企业,或其他建设部门。这就导致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身份进行转化时,利益会受到很大侵害。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工业文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的环境问题。这些城镇化现象作为现实存在正在经历一个过程,城镇化是在不断发展的,是变化中的事件。

二、过程伴随着创造、冒险和享受,城镇化建设需要创造和冒险

(一)机体和过程是创造的、冒险的与享受的

每一个现实存在的机体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在生成过程中必然导致自身的更新换代,也就意味着自身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因此,在经历的每个生成过程中,机体是在不断演变、不断进化、不断完善的,去除阻碍自身健康发展的因素,不断给自身注入新的内容、新的能量来实现机体的流动进程,以达到更好发展的目的。世界万物在生成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可能性出现,它面对的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开放过程。可能性、创造性、新颖性,意味着冒险性,所以世界万物的文明进化过程必须历险。被称之为历险,是因为机体的未来是未知的,伴随着惊喜和恐惧,所以在探究机体生成过程中,这份刺激性又是享受的过程。只有世界经历了怀疑、可能、冒险这一系列的生成过程,才能真正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城镇化建设需要创造和冒险

城镇化建设是一种过程,但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加入人的主观判断、理性思维,使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城镇化是一种现实存在,它有自我改造、自我更新的功能,而且在不断的变化中呈现出新的内容,被赋予新的力量,并且会持续不断的演变、创新和改造。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不应该以牺牲农业、牺牲粮食为代价,更不应该牺牲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应该是着眼农民、农村,促进农村的经济、文明、社会和谐的发展。城镇化的目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消除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伟大成果,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目标,就要让城镇化这个过程良性健康的发展。坚持城乡结合的前提下,追求更多的农村健康发展的可能性,例如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营造和谐的城镇文明。在面对这些可能性过程中,发挥人类的创造性,多一些历险,多一些探索。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会经历思考、创新、冒险、挑战。同时这个过程应该是现实的,是历史的,不能盲目,要稳扎稳打。为了这个美好的目标,全体人民要不断尝试,不断冒险,不断创造。

三、过程哲学的真谛是和谐,城镇化也要形成一种和谐

(一)过程哲学的内涵是和谐

怀特海指出:人们缺乏对物质自身的价值评定,对为人类提供生存生成环境的自然缺乏敬畏,这样就会产生两种消极影响。[2]一方面是完全无视环境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是完全忽视机体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怀特海的这种思想,强调每个机体、生成过程与生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他追求的是人与环境的依存与和谐。事物是在普遍而复杂的联系中生成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自然、社会、人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共生共荣的状态,彼此影响,不能割裂,更不能替代。因此作为一个有机体,其理想状态就是和谐。和谐也就意味着对“共在”的看护,意味着尊重作为“多”中的每一个关系的不可替代性与不可还原性。

(二)农村城镇化应该是一种和谐

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建立共生共荣的和谐发展观。达到和谐的过程,是需要诸多现实存在,作为一个有机体,在共同的环境中共存共生。每个个体都是有特点的,“多”个体构成关系的不可替代性和纷繁多样性。和谐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要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巨大代价,换取短暂的经济利益。对土地要适度开发,保护耕地,保护林地,不要让高楼大厦肆无忌惮地夺走耕地的生存空间,健康有序的城镇化过程应该是绿色的、和谐的。和谐还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要改变不良风气和不正之风,人与人之间应形成尊敬友爱、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建设乡村文明、城镇文明。正如美国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大师格里芬在为其主编的《后现代科学》一书所写的中文版序言中所提到的,中国要了解西方世界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如果能做到,中国实际上是“后现代化”了。[3]中国的城镇化要避免“贫民窟化、高楼大厦化、汽车化”等城镇化问题,应该坚持过程哲学思想中“和谐”思想,打造城镇化的核心价值。

四、坚持用过程、关系和有机的观点看待城镇化现象

城镇化,从过程哲学的角度看,是整体的、流动的、有机的、和谐的。城镇化现象作为过程实在,真真切切的正在发生,在生成中是可以创造、可以冒险、可以享受的,人类要发掘智慧,敢于创新。人类抛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克服现代工业化和现代科学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同时又要利用现代科学的积极作用,为人类造福,使城镇化过程健康有序。

科布在谈到中国的城镇化建设的时候,提到:在中国的乡村,建立共同体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们脱贫,而不是要把乡村建设得像城市一样。至于如何做到脱贫致富,道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现实的、历史的角度去发挥可能性,因地制宜,发挥创新精神,敢于冒险,创造条件,建设更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乡村共同体。大都市生活的人们相互防范,与邻为壑,缺乏真诚和互信,因而就难以有真正的安逸和幸福感,社会也难以达到和谐。所以在推行城镇化过程中,共同体建设,要避免传统工业化的弊端,营造真正的和谐社会。

五、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对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怀特海过程哲学告诉我们,城镇化是一种生成过程,需要冒险和创造,才能建成和谐。中国过去的城镇化过程在警惕西方城市病的同时,也难免经验不足或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我们的城镇化也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现在的问题也一直存在,没有很好解决。比如城乡环境污染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博弈问题,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怀特海过程哲学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将对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2]陈英敏,高峰强.过程、整体与和谐—后现代语境中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9):55-61.

[3]杨富斌.寻求超越西方现代文明的新途径—美国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家柯布教授访谈录[J].江苏社会科学,2014(1):17-26.

猜你喜欢
怀特海冒险城镇化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探析
不冒险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冒险
一封“安慰信”
在冒险中成长——《壁橱里的冒险》
家乡的城镇化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漫画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等一下,冒险还没结束哦!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