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福利视角下社区弱势群体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016-03-02 11:02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福利社区环境

童 莹

(宁波大红鹰学院, 宁波 315175)

社区弱势群体是社区中经济社会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需给予重点关注和帮助的群体,主要表现为:缺乏劳动能力和技能素质,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能力落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就业择业观念落后,有严重的“福利依赖”。政府和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但对弱势群体自身素质的改善和提高仍是一个没有引起各个方面应有重视的话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社区弱势群体这一特殊群体,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被完全淘汰,争取立足之地,光靠政府和社会救济远远不够。他们在充分享受国家福利的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就业创业机会,实现自强自立,才能使自身的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成为各类市场的创业主体之一。通过创业增加收入,促进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这也是国家实现社会民生保障之根本。

一、积极福利理论之于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适用性

积极福利思想或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末英国著名福利学者吉登斯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福利理论,并对西方福利改革产生较大的影响。吉登斯认为“传统的左派社会民主主义道路和右派资本主义道路均不能引导社会福利的改革方向”。[1]其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社会福利供给主体多元化,即除了国家供给外,非政府组织、私营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成为重要主体,即是国家、个人、企业和其他组织共同承担的模式。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达到这样的效果,吉登斯进一步要求欧洲国家都变为社会投资型的国家,加大政府和社会的资源投入,摆脱以往单纯的福利支出旧路,变福利风险为发展机遇。第二,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传统的消极福利侧重对公民物质方面的救济,即“输血式”帮助和给予。而积极福利强调的是让公民获得均等的机会,比如: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以提高公民个人能力、素质为目标的“造血式”福利,保证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既能享受国家赋予个人的权利,也能承担起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变事后补救为主动控制,即以事前预防为主,事后救助为辅。比如失业,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在职教育,强化员工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强化对不稳定的短期就业的控制,减少频繁失业的状况。同时加强失业后的培训,并将继续教育终身化,让每一个失业者始终有二次机会,而不是被动等待政府的救济。吉登斯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抵御风险的保障,但也需要具有面对风险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待风险的能力”。[2]第四,积极福利强调机会均等,对平等的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传统平等观所定义的平等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具有相同的地位。但是吉登斯看来,这种平等观是一种静态的、僵化的平等观,是静态地观察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积极福利的平等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侧重机会均等的环境创造,否定社会排斥。

创业生态系统是培育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土壤”。[3]弱势群体创业生态系统主要以社区中从事创业的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一群体创业行为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创业生态环境所构成的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从积极福利视角看,社区弱势群体的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主要面临以下几个困境。

(一)“低保制度”面临的两难困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社区弱势群体的保护、扶持、救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在城镇,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救灾救济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取得初步成绩”。[4]从制度的受益面来讲,这些制度使一大批的城市、农村人员享受到了福利。然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原本是保护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但是,随着低保制度的外延不断扩大,将住房、就业、医疗等问题纳入其实施范围时,潜在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助长“福利依赖”。一部分处于低保边缘的弱势群体,消极等待被救助。另一方面,目前已经享受低保待遇的困难人群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大幅下降。这就违背了低保制度设计的初衷,同时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源,并造成了资源分配中不公平。[5]积极福利注重人的发展,个体要在任何产生依赖、孤立和缺乏自我实现的地方进行反击,从单纯的事后救济到事先预防,从解决生存到关注发展。社区弱势群体一旦产生福利依赖,其消极倦怠心理不利于自身潜力的挖掘。

(二)农村、城市创业呈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农村和城市具备的创业资源因地域要素的不同形成较大的差距。在城市创业的优势有:一是市场成熟度高、高消费理念和购买能力强;二是人力资源充足,人才结构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三是创业的技术实力较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大。人才、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等要素的支撑使得城市创业优势明显。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农村创业的优势。近年来,由于新农村、新郊区建设红火,催生了大量创业机会。比如,农村的劳动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创业成本低;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层次在提高,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创业资金扶持政策,如今有土地优惠、税收减免、政府支持、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并较易管理等农村创业优势,使农村创业吸引力增强。如何打通城市、农村创业渠道,实现城市弱势群体及农村弱势群体这两方群体自由流动创业、共享创业资源、实现创业机会的平等拥有,是社会实现资源平等配置、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平衡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积极福利所谓的“平等”,在信息社会意味着社会对多种成员的“包容”,即所有的社会成员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和相应的义务。[6]任何社会成员都不会因为财富、身份、地位而被排除于社会项目之外。城市社区及农村社区的弱势群体在创业过程中,如果得不到平等的机会和资源,起点的不平等将导致结果不平等。

(四)创业投资主体的单一化

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在社会财富、权利、义务分配上的差距比较大。如今,社会资源的配置按照自由竞争的规则,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达到人、财、物等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投融资是创业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弱势群体获得创业资金来扩大创业实力的渠道比较窄。社区弱势群体作为创业主体,创业能力通常容易受到社会各界的怀疑和不信任。在谈到创新创业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他们之中不乏一些能吃苦、肯付出、有梦想的人,只是他们缺少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福利提倡福利供给主体多元化,特别强调要确立政府与社区以及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福利中的合作关系,这不仅利于福利的多样化,而且能有效缓解国家的财政负担。为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若能吸引除了政府之外的多方投资主体,做到投资主体相互渗透,真正实现投资主体的社会化、市场化,对弱势群体创业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社区弱势群体创业生态系统对策研究

针对社区弱势群体这一特殊人群在创业过程中可能并且已经面临的问题,群体本身、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类组织应该各尽其职,在构建稳定有序、公平竞争的创业生态系统中发挥各自的力量。

(一)树立先进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内因决定外因。在构建社区弱势群体创业生态系统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弱势群体应明确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利用外部各种可用资源,提升自我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弱势群体要具备风险经营意识。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可能出现风险认识不足,造成创业风险意识的缺位,主要表现在心理准备、决策上、管理和经营这四个方面。弱势群体既要敢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迈开脚步,也要善于规避风险、化解风险。

(二)发挥社区的助推作用

社区中的社会组织类型多样,性质各异,大体可以分成以下三类:一是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等行政组织;二是学校、医院、银行、经营性企业等驻社区的各种企事业单位;三是摄影协会、绘画协会、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等民间团体。因此社区如何协同各方力量,制定政策营造创业气氛,鼓励弱势群体积极创业至关重要。社区可以适当开展创业训练,为有意向创业的弱势群体提供创业测评和训练的平台;积极为有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的项目对接。同时社区还可进行创业指导,邀请社会公益人士提供创业管理经验。比如:为鼓励和支持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社区可以发动创业成功人士和党员干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创业活动。帮扶人员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逐一制订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分别提供职业指导援助、优惠政策援助、岗位信息援助、技能培训援助、生活保障援助服务,调动和激发弱势群体的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强化政府在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职能和作用

创业离不开良好的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和公众参与。首先,建议政府强化创业政策环境建设,完善弱势群体创业的支持体系,优化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其次,在现有政策基础上,从加快创业申请流程、减轻创业申请成本、鼓励弱势群体自主创业等方面入手,政府牵头组织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设立创业基金,完善现有的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完备的社会创业保障体系。

(四)激活创业市场

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围绕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培育创业创新主体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总的来讲,这些政策对推动全社会创业创新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制约较多,人才流动机制补偿不足。因此,需集合各方力量推进社会信用工程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市场环境。加强政府所属人才市场硬件建设,办好网上人才市场,搭建社区弱势群体创业企业与人才的沟通和交流,保障创业企业保持不断创新的劲头和实力。

(五)营建有利于创业的生态环境

环境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系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这使创业者不断面临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决定创业是一项变革和创新的活动。创业者不能随心所欲,创业环境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创业的性质和活动范围。社区弱势群体创业环境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社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融资环境与投资环境、合作环境与竞争环境、生产环境与消费环境,各种形式创业环境相互交织,构成完整的创业环境。社区尤其要创造鼓励社区弱势群体创业的文化氛围,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其创业精神,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引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借助媒体力量正确引导和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尊重、鼓励和支持社区弱势群体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弱势群体要全面认识和把握自身所处的环境的基本构成,谙熟各种环境所内含的共同趋势和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切中时代的脉搏,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卓有成效的创业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积极福利理论的指导下,社区弱势群体想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赶上创业潮流、获得创业机会、实现创业理想,除了自身对创业的感知、意愿及动机等内在因素的作用,创业意愿实现的可行性以及创业成功的关键也与其所处的外围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构建有效的社区弱势群体创业生态系统,使生态创业这一生命体和周围生态因子和谐共存乃至可持续发展,为社区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亚孔,李硕,袁立超.积极福利理念下的中国医疗救助反思与重构[J].社科纵横,2015(3):42-46.

[2]安东尼·吉登斯.全球时代的欧洲[M].潘华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3]邓智团,屠启宇.追求个性之美: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新方向[J].华东科技,2013(11):70-72.

[4]陈勇军.党的十八大保护弱势群体的思想及启示——基于权利的视角[J].盐城师学院学报,2013(1):7-10.

[5]武国顺.关于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救助问题的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3):37-39.

[6]谭丽.积极福利共给中政府责任的限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2):90-94.

猜你喜欢
福利社区环境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社区大作战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3D打印社区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环境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