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焚书坑儒”

2016-03-02 14:56丁兰浙江省春晖中学
新课程(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秦始皇文化

丁兰(浙江省春晖中学)

浅谈“焚书坑儒”

丁兰
(浙江省春晖中学)

两千多年前的秦朝第一次实现了“大一统”,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为了巩固与发展这一“大一统”的国家,秦朝的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这些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然而没有改革是不流血的,秦朝的“焚书坑儒”就是一骇人的事件。但是“焚书坑儒”的发生以特定的时代为背景,其影响有利有弊。今天的我们不仅要探究它的利弊,更要以史为鉴,从中寻找启示,古为今用。

一、从焚书到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嬴政在咸阳宫举行宴会,仆射周青臣颂扬始皇“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而博士齐人淳于越却言“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由此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

司马迁记载丞相李斯之言:“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李斯认为,秦统一后的书生相互勾结,否定现行政教,这会使皇帝的威信扫地,要求除国家收藏的书籍和秦国的史书、医药、卜筮、农业的书籍外,把其他所有的《诗》《书》等诸子百家书籍和原来各国史书一律烧毁。这就是“焚书”。

第二年发生了“坑儒”。《史记》记载坑儒是由两个为秦始皇炼丹的方士侯生和卢生引起的。他们讨论“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方士们偷逃。消息传至秦始皇耳中,其勃然大怒,派人把咸阳城的书生拘捕,然后圈定了四百六十多个人将他们活埋。

“焚书坑儒”侵害了文人学士的既得利益,使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所衰弱。正如老百姓为修筑长城之事诅咒皇帝一样,文人学士对皇帝也极不满。

二、是进步?亦是倒退?

“焚书坑儒”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剑的光芒刺伤了中国早期灿烂的文明:秦始皇的迫害阻抑了周时期特有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各派之间争论、批判、取长补短的思想碰撞与交织的现象渐渐消失,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结束。同时,造成了当时人民敢怒不敢言的状况。这就是专制的加强,人民的言论自由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使统治者无法“以人为镜”而知得失,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的普遍憎恶,这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不过另一方面,这把剑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上的发展增添了辉煌。“焚书坑儒”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巩固秦王朝的中央统治。李斯在建议采取该措施时说的理由是极为充分的——“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焚书坑儒”是为了防止书生们形成学术上的其他流派,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而立的,这在一定时期内遏制了天下割据、混战的局面。并且“焚书”不是绝对的。始皇帝留下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书,特别是关于医学、农业方面的书籍。这就使知识方面的损失在经济方面得以补偿。另外,中央权力的集中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大规模地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这于早期中国而言是如阳光照大地一般的。

从横向看,我们不能妄下结论说“焚书坑儒”是对是错。但是放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潮流中,从纵向看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实是在中国这列火车的轮轴上添了些微的润滑油。

三、我们能得到的……

假使秦始皇是在21世纪,这一科技发达、因特网遍地的时代下诏“焚书坑儒”,结果会怎么样?也许网络上能因这一小石子激起千层浪——言论会大爆发,无数网民会批判秦始皇摧残文化、侵犯人权。因而,我们可以得出那钳制思想的愚昧老方法是与特定时代相结合的,无论是秦汉还是明清。那么,在今天,在文化多元化的大时代中,政府与人民应怎样做,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欣欣向荣呢?

首先,国家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只有法律才能真正保障民主与自由。想想看在那动荡的年代,有多少古今中外的名著被禁,有多少名人志士被冤枉,这是新时期的“焚书坑儒”——那时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食粮。如果不想回到那混乱的时期,就应该让法治建设为文化建设铺路。

其次,国家与政府应充分利用群众的眼睛。如现在的“微博问政”,政府的所作所为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参政积极性,使人民有更多的言论自由。官与民的互动,既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上级与下级思想文化的碰撞。这样,是不是能以人为镜了呢?

另外,作为文明古国,我们还担当着继承与发扬古国文明的重任。一方面,要加强对古文物,包括古建筑、古镇的保护,不能让过热的商业旅游破坏了其应有的宁静与应得的尊重(既需要国家政府的政策和行动,更需要我们华夏儿女的素质与道德);另一方面,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颇具难度,却能够使古国文明大放光彩。

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让我们以史为鉴,在新时期好好地保护文化的精髓,共同建设和谐社会,让文化、让素养带动中国巨龙腾飞!

王中华.秦朝禁儒运动质疑[J].云南社会科学,2005(4).

·编辑任壮

猜你喜欢
秦始皇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MYTH AND MECHAS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甘罗巧辩秦始皇
秦始皇忆师
谁远谁近?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