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杏汤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60例

2016-03-02 02:57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 敏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兰州730000)

桑杏汤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60例

黄 敏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兰州730000)

目的 观察桑杏汤加减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SA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急性期论治,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桑杏汤药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桑杏汤加减治疗SAT急性期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期; 桑杏汤; 中西医结合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简称“亚甲炎”,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临床又称为肉芽肿型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巨细胞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1]。SAT常继发于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2~3个月,其发病率仅次于桥本甲状腺炎。可能是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其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且病情较重、容易复发、迁延不愈,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2]。西医治疗该病常用解热镇痛药,甚至糖皮质激素,虽然效果较好,但存在不良反应多、复发率较高、患者机体健康受损的缺点[3]。SAT在祖国医学中属“瘿病”范畴,本研究将桑杏汤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探讨中西医分期辨证论治对SAT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共收治SAT患者60例,均为首次发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9例,女21例,年龄19~53岁,平均35.3岁;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6~55岁,平均36.2岁。2组患者对参与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现代甲状腺疾病诊断及治疗》[4]中关于SAT的临床诊断标准:1)甲状腺肿大或有肿块、疼痛、触压痛、质硬;2)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咽痛,食欲不振,乏力;3)血沉增快;4)甲状腺摄131I 率降低;5)一过性甲亢症状;6)甲状腺抗体TGAb、TPOAb 阴性;7)甲状腺穿刺或活检有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8)甲状腺超声支持亚甲炎诊断。符合其中四条即可诊断为SAT。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内科学》[5]中关于“瘿病”内容,结合临床辨证属肝郁化火证,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前肿痛、咽痛、胸胁满闷、心悸、乏力、纳差、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症状轻者予对乙酰胺基酚0.5 g、3次·d-1;症状重且用解热镇痛药无效或欠佳者,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肌内注射、1次·d-1,或泼尼松片10 mg·次-1,3次·d-1,治疗1周后逐渐减量,疗程1~2个月。出现一过性甲亢表现,予普荼洛尔片10 mg、口服,3次·d-1,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伴有一过性甲减表现者,予左甲状腺素钠片50 μg、1次·d-1。

治疗组采用中医急性期论治。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中药桑杏汤药加减治疗,方剂组成:桑叶10 g、杏仁10 g、沙参10 g、浙贝10 g、淡豆豉10 g、蝉蜕10 g、柴胡10 g、黄芩10 g、菊花10 g、薄荷10 g、桔梗10 g,麻黄10 g,陈皮10 g,连翘10 g,藿香10 g,细辛5 g。水煎服,每日1剂,1剂约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疗程1~2个月。对于音哑者,加诃子10 g;合并寒颤发热者,加蒲公英15 g。

2.2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沉恢复正常,舌脉象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沉明显下降;有效:临床不适及体征减轻,血沉略有改善;无效:甲状腺肿痛无明显减轻,血沉及舌苔、脉象均无明显改变。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2.3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表1 2组疗效对比

*P<0.05与对照组比较。

4 讨论

SAT是一种非化脓性自限性甲状腺疾病,临床主要以甲状腺肿大或疼痛、低热、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可损伤甲状腺组织及机体。患者在发病前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麻疹、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6]表明,流感病毒抗体、柯萨奇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存在于SAT患者血清中,认为病毒是SAT的主要病因。除病毒因素外,白志军等[7]发现SAT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抗体升高,认为自身免疫反应在亚甲炎的发病、病程中起了一定作用。Ohsako等[8]认为,遗传因素为SAT病因病机之一。可见,SAT的发病机制多与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及遗传有关。SAT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经治疗可自愈,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为免病情进一步进展,仍需积极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解热镇痛、糖皮质激素治疗,针对伴有甲亢、甲减者,可予对症治疗,也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免疫抑制剂,但需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

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SAT多属“瘿瘤病”、“癭痈病”、“瘿囊病”等范畴。《诸病源候论·瘿候》认为“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9]。《三因极-病证方论·瘿瘤证治》中从病因病机角度将瘿病分为石瘿、肉瘿、血瘿、气瘿、筋瘿”[10]。可见古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体质因素,涉及肝、脾胃、肺卫等脏腑失调,至气血、痰瘀凝结而发为瘿瘤。付作文等[11]认为SAT基本病机为外感风热毒邪,邪毒壅结于颈前或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郁而化火,火热互结于颈前,火热毒邪伤及津液,致阴虚火旺,虚热内扰而发病。故治疗SAT依据病因病机宜理气解郁、清肝泻火、祛瘀散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SAT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季菊萍[12]应用化痰散瘀方治疗亚甲炎较泼尼松龙疗效好、复发率低。邓艳霞[13]在治疗瘿痈病肝郁痰热型时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对照选用泼尼松,结果表明龙胆泻肝汤治疗SAT疗效确切。谢晓兰等[14]认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可作为指导治疗SAT的理论,且运用清热宣郁汤治疗亚甲炎,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结果证实,清热宣郁汤治疗SAT起效较迅速、安全性较高、耐受性好。高悉航等[15]在古人温病学说基础上,认为伏邪理论为SAT的发病机制之一,临床通过透邪消瘿汤治疗SAT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上述研究均采用中药单独治疗SAT,本研究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桑杏汤加减,结果发现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SAT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医治疗,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桑杏汤的功效为清宣温燥、凉润止咳[16],而SAT其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在中医为外感风寒痰热邪毒,应用桑杏汤可治其本。方中桑叶清宣燥热,透邪外出;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豆豉辛凉透散,助桑叶轻宣透热;贝母清化热痰,助杏仁止咳化痰;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蝉蜕质轻而入上焦,清泄肺热;黄芩、菊花、薄荷、桔梗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咳化痰;陈皮、柴胡合用以理气解郁;音哑者,加诃子以清热利咽;合并寒颤发热者,加蒲公英清热解毒;瘀久疼痛者加当归、赤芍以活血祛瘀、散结止痛。本方乃辛凉甘润之法,轻宣凉润之方,使燥热除而津液复,则诸症自愈。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清肝化火、化瘀散结之功效。

本研究证明,桑杏汤加减方在治疗SAT方面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同时也肯定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较单独应用西药治疗更具优势。

[1] 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2-653.

[2] 余晓军,霍晓静.兰溪市亚急性甲状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浙江医学,2014,14(7):615-616.

[3] Alfadd A A,Sallam R M,Elawad G E,et al.Subacte thyroiditis: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long term outcome[J].Int J Endocrinol,2014,79(4):943-945.

[4] 施秉银,马秀萍.现代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5.

[5]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7-289.

[6] 播霞玲,王伟.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亚急性甲状腺炎一例[J].临床内科杂志,1998,15(3):122.

[7] 白志军,李连友.亚急性甲状腺炎自身抗体检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0,6(45):3.

[8] Ohsako N,Tamai H,Sudo T,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acutethyroiditisclassified according to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typing [J].Clin Endocrinol Metab,1995,80(12):54.

[9]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9.

[10] 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206.

[11] 付作文,韩晶.滋阴清热饮治疗阴虚火旺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12] 季菊萍.化痰散瘀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6(18):162.

[13] 邓艳霞.龙胆泻肝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J].中医研究,2015,10(28):25-27.

[14] 谢晓兰,赵泉霖.清热宣郁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15] 高悉航,张娟.透邪消瘿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16] 苏云放.温病条辨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8.

(责任编辑:罗芳)

2016-11-15

R581.4; R259

A

1009-8194(2016)12-0017-02

10.13764/j.cnki.lcsy.2016.12.008

猜你喜欢
亚急性甲状腺炎人民卫生出版社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