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会展“快车道”的N个通道

2016-03-03 11:06
今日重庆 2016年12期
关键词:消费类国博快车道

◇ 文|特约撰稿 李 阳

重庆会展“快车道”的N个通道

◇ 文|特约撰稿 李 阳

这是一个背景:2009年,国务院提出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由此,重庆的会展业发展便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重庆依此战略确定会展发展规划,要用8年时间实现建设“会展之都”的目标。

这也意味着,2017年重庆要交出这份答卷。

打造“会展之都”虽无硬性指标,但要让会展业成为一座城市的一面旗帜,意味着要有足够的品牌展会落户重庆,有完善的产业链,对长江上游周边区域的经济有强大的带动效应。

专业会展尚需进一步成长

按行业人士的说法,会展业对一座城市经济的带动接近1:9,即展会实际规模1元,带给这座城市的经济拉动效应就会有9元钱,也就是说,会展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展馆内的买卖、更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效应。

重庆会展业的成绩有目共睹,2015年重庆举办的展会活动749个,展出总面积702.3万平方米。从类型上看,重庆以渝交会、粮油博览会等为代表的消费类展会数量多,不过集中度不够高、品牌号召力不够强;专业类展会数量较少,能够走出重庆发展的只有立嘉机械展等极少数,大多数专业展尚在成长。

如今,在迈向长江上游“会展之都”的路上,重庆会展业在数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发展目标已赫然立在这条征程的道路上,接下来就是如何提升品牌、提升质量,让会展业走上“快车道”,实现“会展之都”的目标。

引进与自创两手抓

推动会展业前进的无疑是大大小小的展会,展会的创办与引进,则是一项技术活。以2013年在重庆举办的一次酒类饮料为主题的展会为例,当时100多家企业参展,5万多平方米的展位全部招满了,还有不少大品牌参展。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本持续三天的展会有点后续乏力,展商事后及时总结,认为策划不够、准备不足、展会缺乏品牌效应是主要原因。

广东省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刘松萍有一种观点,即“可以走先引进来、再走出去的路径”。刘松萍分析过重庆的会展优势,认为重庆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消费群体,是会展业西进办展的首选城市,要在重庆培育展会品牌,通过引进大品牌展会落户,让本地行业学习沿海、国外会展企业的先进经验,带动本地自创的展会品牌成长。

这当然需要时间,自办展业务从开办期一两万平方米的展会规模,到后来十几万、几十万平方米,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培育与打磨,才能真正立足于市场。

正因如此,目前重庆国博以承接与自办“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引进、承办诸如全国糖酒交易会、制药机械展等规模宏大的展会,另一方面凭借场馆自身的各方资源,与国际国内的政府、行业协会等合作打造自办展。

专业展消费展并进

就展会形式而言,一般有针对企业的ToB展业类展会,以及针对消费者的ToC消费类展会。从目前重庆的展会看,消费类展会占主流,尤其是本土的展会品牌。

而一个专业展会的壮大,离不开背后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支撑。大家都非常清楚,立嘉机械展正是得益于重庆汽摩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基础雄厚。

不过在当下,要创办一个专业展会,难度要大得多。一方面,专业领域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展会,竞争激烈,如果长期难盈利,展览公司难有坚持的耐心。另一方面,在信息公开透明的时代,早已不能再依靠信息不对称邀请展商参展,展会的历史积淀成为展商参展的决定性因素。

消费类展会同样如此。甚至行业管理部门也已有类似观点表达:近年来,各类消费类展会层出不穷,千篇一律的定位、商业模式、配套活动以及传统的商业业态,已经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消费类展会市场的同质化。并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即在消费类展会创新内容和形式基础上,达成消费类展会的升级。2016年的“渝交会”已开始尝试,在保留消费类展会本身大众化、市井化色彩的同时,去除消费类展会多年来固有的传统商业业态和模式,为重庆消费类展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高效政策配套助展

众所周知,政府配套服务对展会的促进意义重大。在这方面,重庆会展业尝试了一站式办公模式,将工商、海关、安保等相关部门集结到展会现场,让展商一站解决所有参展问题。

重庆已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针对会展业的通关检测等制度服务不断更新,如今一两天便可做到展品通关入场。另外,在交通、安保等方面,重庆会展业也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满足展会需求。

未来,完善会展业标准体系和行业诚信体系等,将是重庆会展所涉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事实上,制药机械展、全国糖酒会等知名展会已经多次来到重庆,除了看中重庆的市场,还有重庆政府服务的成熟度也是展商高度认可的。政府层面进一步需要做的,还包括引导建立现场调解服务机制,解决组展商、服务商、参展商、专业观众、消费者的纠纷,维护会展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当然不是全部,进一步提高便利化水平、优化展品出入境监管方式方法、提高展品出入境通关效率、落实财税政策、改善金融保险服务,才能让更多知名大型展会高效落户、高效办展。

信息化展馆提升参展体验

场馆是展会的载体,是展会的舞台。重庆国博的投入使用,无疑让重庆办展的硬件设施上了台阶。

不过,一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展馆要有精致的服务加持,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展览馆业主可以推动建设智慧展馆、创新业务形式,将业务、人员信息等转化成数据信息提供给参展者使用,这种数据采集与整合能力,将是一种新的竞争力。

重庆国博已在做这项工作,智慧国博工程已近完成,并拟从四个方面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推行项目制,即会有一个项目团队跟主办方对接,协助主办方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外部协同办事机制,与所在区政府联合成立机构,能够解决在此办展所需的交通、安保等一系列问题;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无缝对接和紧密接洽;在交通诱导系统、手机导航系统、人流动态分析等方面为主办方提供智能化体验。

正因为展会活动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项目,它的完成涉及到交通、餐饮、住宿、广告、工程搭建、商务礼仪、休闲购物等多个方面。因此,一个专业化管理的场馆,不但满足了组委会对各种展会的个性化需求,给参展观众带来良好的感受,从某种程度上说,更是城市服务发展水平的体现。

猜你喜欢
消费类国博快车道
高速公路,让中国驶入快车道
博物馆参与研发的文创产品
岚县“土豆宴”迈上品牌化发展快车道
消费类电子制造企业精益成本管理模式探讨
数字影院放映系统设备的管理与使用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8)
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节能设计及趋势分析探讨
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
人大“评议+询问”:助推漯河转轨发展“快车道”
提升完善场馆会展功能建设智慧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