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策略实践和探讨
——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系为例*

2016-03-03 00:42冯黎成任小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系统化素质职业

冯黎成 张 冰 李 波 任小勇

(甘肃省酒泉市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酒泉 735000)

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策略实践和探讨
——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系为例*

冯黎成 张 冰 李 波 任小勇

(甘肃省酒泉市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酒泉 735000)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是能否真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当前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对教师素质的提升非常重视,也实施了一系列的培训培养措施,但是还存在覆盖面不广、系统性不强等缺点,特别是广大的一线基层教师,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提升方案和措施。笔者以所在学校系教师素质提升实践为基础,探讨了高职教师素质提升策略,得出了以教师素质拓展课为核心的,系统化、可持续、全覆盖的教师素质提升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职教师 素质提升 系统化 策略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也就是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升,是职业院校能否真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国务院于2014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中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这些文件的出台,说明国家还是很重视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的,但是在学校、教学系部这个层面上,教师素质的提升还缺乏全面系统的计划,以配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的实施,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继而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一、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现状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教师在具有优良的先天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它不但包括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师在人格方面的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培养提升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同时,教师人格的塑造,教师本身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内容。

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的渠道主要有国家培训项目的培训、专门培训机构的培训、企业培训或下企业锻炼、学校或者各类协会举办的讲座、人事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教研室教研活动等。这些渠道的培训,对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和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上述渠道的培养还是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漏洞。国培项目、专门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受规模、经费限制,只能对一小部分人进行,覆盖面不广;受生产善及利益影响,企业培训和下企业锻炼时断时续,不能系统化和长期化的进行;各种讲座举办,只能就某些专题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不系统;人事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时间短、课时少、专业针对性不强;教研室活动受工作繁忙、组织不力等的影响,活动次数有限,活动效果不明显。而且上述各个渠道的培训均没有涉及教师人格、身心健康方面的培养塑造,特别是对于基层的广大教师来说,缺乏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大部分教师主要忙于工作,疏于自身修养素质的提升,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缓慢。

受工作繁忙、工作疲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传统的师资培训缺乏热情,对老套的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缺少兴趣,造成了对各种培训和学习抱应付和完成任务的态度,使得各种培训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如果采取系统化的策略,运用创新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师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素质提升活动中去,从人格塑造到身心健康,从专业能力到教育教学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提升,必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高职教师素质提升系统化策略实践

笔者所在的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系成立于2011年10月。建系之初,受新能源类各专业都是新办专业的影响,全系教师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跨专业授课教师多,二是新入职青年教师多。这给新能源类各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破解这一困难的关键就是全系教师综合素质的快速、系统提升。其综合素质不仅包含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包含了教师的人格塑造、敬业精神锤炼,更包含了教师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而保持全体教师的身心健康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针对这一现状,系上制定了一个以教师素质拓展课为核心的系统化的教师素质提升方案,从2012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期间,根据运行实施情况,对方案的内容做了多次的修改,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系统化的教师素质提升方案,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1.教师素质提升目标。实现全系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保持身心健康,锤炼自信、阳光、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职业师资队伍。

2.教师素质提升的主要措施。

(1)积极安排相关教师参加国家、省、学校各个培训项目,参加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近几年教师参加过的专业培训项目主要有德国赛德尔基金会赴德国培训项目、中德国际合作机构(GIZ)与教育部合作的风电培训项目、教育部国培项目等,先后派人分赴德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以及国内各地参加了培训,对全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的把握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有计划地派遣专业课教师到相关新能源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和生产实践。一是集中培训,在新建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之前,利用寒暑假,该专业全体教师赴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接受专业培训,为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二是常规下企业锻炼,制定计划,安排全体专业课教师每两年下相关企业锻炼一次,时间为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保证专业教师始终了解掌握前沿技术;三是选派专业带头人积极参加各种新能源行业博览会以及产业论坛,及时掌握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动态,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三)加强与相关本科院校的联系,选派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先后派访问学者到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学习,派教师与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结对学习,鼓励青年教师进行相关专业工程硕士的学习。目前,已经培养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多名,初步建成了专业知识丰富、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四)开设教师素质拓展课,制定课程标准,以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学内容,每周开设,持续开展,真正实现系统化培养。

3.教师素质拓展课

教师素质拓展课是根据院系实际情况,为了将教师素质提升常规化、持续化和系统化而设立的课程。之所以将之设为课程,是因为作为课程就必须有课程标准、固定的上课时间、具体的课程要求等,使得教师素质的培养提升不再随意而零散。新能源工程系结合教学实际,定于每周二下午为教师素质拓展课。到目前为止,已开展了四年、八学期、二百五十六个课时的教学活动。

(一)制定了教学标准。教学标准是总纲,是保证系统化和持续化的基础文件。教师素质拓展课的教学标准跟其他课程教学标准一样,包含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的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内容。具体包含了课程定位、学习目标、学习情景描述、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课程考评方法等。教学内容包含了师德师风、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素养、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科研项目、教育前沿、新能源产业前沿、室外素质拓展、职业核心能力拓展等各个方面。

(二)确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非常关键,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学习特点,尽量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才能激发教师学习、发展的积极性。新能源工程系的教师素质拓展课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开发使用的项目主要有:新能源教师风采论坛、教学技能竞赛、教师才艺比拼、专业技能竞赛、专业前沿讲座、趣味运动游戏、心理素质拓展、校企联合论坛、青师学堂等,以讲座、讨论、比赛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

(三)实施了成绩考核。成绩考核是抓手,它是促进教师努力学习的目标,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新能源工程系教师素质拓展课的成绩考核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工作业绩的考核,二是课堂过程性考核,三是通过院系和学校等竞赛考核。总成绩计入教师年终考核成绩。工作业绩考核成绩主要根据教师业务考核和班主任考核结果获得;课堂过程性考核成绩由整个素质拓展课开展过程中的出勤、参与度、贡献度来计算;院系和学校竞赛考核成绩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竞赛的积极性以及获得的名次来计算。

(四)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教师素质拓展课,将以前难搞、大家不喜欢搞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政治学习等活动统一到课程中来,按照总的培养目标,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运用创新、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保障了素质提升的有序开展,又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大家既当师傅、又当徒弟,既有机会当评委,又有机会当选手,既是课堂的组织者,又是课堂的参与者;在两周一次的室外素质拓展课上,大家通过参与趣味竞赛、体育锻练、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既有效缓释了紧张的工作压力,调理了身心健康,又凝聚了团队精神。

笔者所在系系统化的教师素质提升方案实施以来,效果显明。一是打造了一支自信、阳光、开拓、创新的师资队伍,不管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信心,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能站在发展前沿,整体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二是攻克了一个个科研难题,研发了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实训设备,填补了国内新能源实训设备的空白,先后获得酒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荣誉;三是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崭露头角,先后获教学竞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二等奖多次,获国家专利多项。

三、对系统化的教师素质提升策略的思考

针对高职教师素质提升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系系统化的教师素质提升的实践,笔者认为,针对院系一线教师的素质提升,必须要考虑全面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持续性。以课程的形式来开展,可以有效保障其系统性、持续性,加之有效的课程考核,确保了教学效果的检验和提升。高职院校系统化的教师素质提升,应该以教师素质拓展课为核心,统领教师人格塑造、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拓展,兼容团队打造、教学管理、教研活动、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开发、政治业务学习等工作目标,以国培、省培、校培项目为补充,加强对外交流、下企业锻炼,打造开放、流动、创新式课堂,系统、持续地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1]刘海春,王富花,黄万欣.提高高职教师素质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29):64-66.

[2]李建英.高职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现状及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69-71.

[3]胡建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商情,2010(33):46-48.

[4]于雪黔.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与途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80-81.

李波(1962—),甘肃民勤人,管理学硕士,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校企合作及产业研究;

任小勇(1982—),甘肃张掖人,电气工程硕士,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班主任发展与学生德育研究。

冯黎成(1971—),男,甘肃敦煌人,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张冰(1981—),女,吉林柳河人,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电气工程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师发展及教学管理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规划课题“高职教师系统化素质提升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5]GHB0934)

猜你喜欢
系统化素质职业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