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应用于大学教学模式的改进探索

2016-03-03 06:27郭娟
新课程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教学慕课创新能力

□郭娟



“慕课”应用于大学教学模式的改进探索

□郭娟

【摘要】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参与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过程。慕课”则实现了教与学的全程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文对“慕课”应用于大学教学模式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慕课;大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慕课”始于美国,是英文MOOC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1y Open On1ine Courses)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是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便是上万学生;第一个“O”代表的是Open(开放),人们不受国籍、宗教、信仰影响,只需一个邮箱,便可注册参与学习;第二个“O”代表的是On1ine(在线),不受时空限制;最后的“C”代表Course(课程)。从中可以看出,“慕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基于互联网在线的短小教学视频。

将“慕课”教学应用于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容易接受、更加容易学习的学习模式。而在“慕课”教学模式中,要求大学计算机教师对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有较深的认识,并能根据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

一、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的对比

在很多大学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课程的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将每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模块化分类,并详细安排了每一模块的教学时间,但是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只是针对各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些课程感兴趣。且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从头到尾进行的,是从教材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的单线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较为固化。对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来说,其面向的学生来源广泛,其中由农村升入大学的学生占大多数,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背景差异较大,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加之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而“慕课”多以“短视频”的展现形式呈现,多数视频一次课不超过10分钟。随着其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如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等的普及,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碎片化时间触及公开免费的教学资源、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慕课”也不同于传统网络公开课,后者只是将传统形式的课堂搬到了网络屏幕上,而相较传统在线课程缺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慕课”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并且其互动性随着学习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强。这种互动不但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将“慕课”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充分借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使“慕课”与传统教学融合在一起,相互补充,扬长避短,以构建更适合教学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慕课”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1.强化教学平台与发展空间

我国高校发展并不均衡,高校间的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投入能力差距明显。目前大多数优质“慕课”资源是来自于世界名校全英文的教学,虽然自2013年以来已有部分高校在开展“慕课”研究,并将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中文课程挂到“慕课”平台上,但相对于国外高校来说,“慕课”的水平和数量都有较大差距,这些都制约“慕课”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利用“慕课”平台,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此外,在多数学生眼中,学习是枯燥无味的、烦琐的、复杂的,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佳。而“慕课”教学可以让学生首先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正确引导解决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引入“慕课”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面对以往课堂上单一的教师授课的枯燥感;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创新精神意识,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并且主动去探究其结果,主动解决问题。

2.有效增加学习范围

对教学内容的自主选择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对培养形成创新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如果高校学生对定性安排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排斥,那么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就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相当一些高校的课程结构单调,课程选择范围小,知识的共享性少,“慕课”教学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校内可以学习全球不同名校的相关课程,促进学生认真学习,认真思考,进一步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产生深入思考、深入研究的动力。此外,学生可利用“慕课”教学网络资源查阅相关书籍文献。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开放平台上的“微课”资源可以反复复习巩固重点、难点、易错点,并且进一步扩展学习、迁移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微课”系统转变为教学知识的“微课程”,并在平台上开发与课程同步的练习系统,该练习系统不但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进行实践,而且能在后台记录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记录,教师参考该记录数据,可以很容易得知学生哪些知识点不懂,掌握的程度如何,为下次课开展教学提供最直接的信息,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3.利用多层次引导改变教学结构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位置,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即便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也不去与教师主动沟通,课堂上给学生的空间较少,限制了学生本身的发展空间。“慕课”倡导的多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状态,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先安排其进行简单的教学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分配综合性强的项目。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由基础转变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由综合转变自主创新的课题。这样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去研究,而不是单一的学习任务。将“慕课”应用于大学教学时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运用案例式教学展开,在案例中使用学生课前所学知识。

4.增加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师生的教学关系固定,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慕课”教学中,教学内容以“微课程”为教学单元,建立“微课程”教学的问题体系。首先,教师对提出的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后,通过问题层次细化,预设一级问题,然后把问题细化为二级、三级层次;或者把大的难题化解为小的问题。其次,确定一、二、三级不同层次及同一层次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三种形式:并列逻辑、递进逻辑和因果逻辑。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逻辑关联,以问题逻辑的方式,围绕一级问题的二、三级问题构成若干个“微课程”教学单元,形成一个“微课程”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现象的探索。同时。在“慕课”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包括在学习中的疑惑及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意见。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发现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加强学生对教学关键环节的印象,强化记忆。同时,在帮助学生掌握和吸收知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新的探究思考,自主确定新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其教学方法中的不足。在“慕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结构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通过这种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由学习状态转为研究状态,开拓学生思维,大胆自我创新。例如,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式教学,可由教师设计题目,开拓引导不同的排序算法,让大家积极发言,共同交流;把学生分组,每组给一个设计题目,让学生一组为单位,协作完成,小组内共同设计出一个算法,以软件工程的思想分模块实现,锻炼大家的分工协作能力;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由教师针对具体问题,及时给出解答。

当今社会是全面发展和竞争的时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应该具备创新性,创造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过程中的共鸣。“慕课”教学提倡以人为本,创新为先的教学宗旨,真正意义上的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创新型素质教育转变。“慕课”为人才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我国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李梁.构建教学体系的问题逻辑系统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关于“六个为什么”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10).

[2]李梁.学贵有疑:“问什么”与“怎么问”的逻辑探析——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66-69.

[3]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 2013-07-16.

[4]汪瑞林,张春铭.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N].中国教育报,2013-09-23.

(编辑:秦俊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5-002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慕课’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编号:B20154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娟,硕士,长江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网络管理。

猜你喜欢
大学教学慕课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
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E—learning在美国大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借鉴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