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长爱幼——从“黄石公赠书”想到的

2016-03-03 06:39河北体育学院李东琳
学苑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赠书张良黄石

河北体育学院 李东琳

敬长爱幼——从“黄石公赠书”想到的

河北体育学院李东琳

敬老爱幼学习高素质

秦朝末期贵族公子张良,年少时期就胸怀大志,他游走四方求师访贤,努力学习带兵打仗的知识。一次,他在外散步经过一座桥时,正好遇到一位老者不慎把鞋子掉到了桥下,老者看到张良就要他帮忙把鞋子取上来。张良当时觉得很纳闷,一个素不相识的老者怎好让我替他取鞋?但考虑到对老者应该尊敬,于是他就把鞋子取上来递给老者,谁知老者竟让张良帮他把鞋穿到脚上,于是张良帮老者把鞋穿好,老者笑了笑走了,可走了几步又折回来,要张良在第五天早上于桥头等他。但是,连续两个第五天张良都比老者到得晚没有见到老者,于是第三次张良一夜未睡才比老者早到,终于见到了老者。老者很高兴递给他一本兵书《太公兵法》,张良熟读此书,并在后来灭秦和楚汉之争中成为运筹帷幄的人物,为建立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位老者多年后化为一块黄石,在济北古城山下出现,后人称之为黄石公。这个故事被称为“黄石公赠书”。

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情节中得到启发,那就是要养成尊老敬贤的品德,对自己的人生会产生巨大的正能量。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长幼有序、尊敬长者一直是我国人民处理长幼关系的重要尊则。年少者尊敬年长者,年长者善待年少者,相互尊重、关心、帮助,这是人的立身之本。

现今,社会虽然发展了,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尊老敬长的传统美德对现实社会同样非常重要,它仍急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无私地呵护我们长大成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代价。我们尊敬他们是完全应该的,也是最起码的对父母的报恩。无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收入如何、文化水平如何,都为我们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他们对我们的爱,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俗话说:“儿不嫌母丑”,即使父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缺陷,我们也没理由不爱不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为我们投入了他们全部的精力。

要注意学习前辈的知识和经验。人类之所以成为世界的主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的世代延续和发展,后人只有把前辈的知识和经验学到手,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很快地发展。凡是善于向前辈学习的人,就善于创造,就能超过前人,反之,就不善于创造甚至不如前人。

尊老敬长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尊重长辈的意见聆听长辈的教诲,经常向长辈汇报思想、学业情况。回到家中,应主动和家中成员打招呼,要体贴长辈,对长辈某些地方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不顶撞、不闹脾气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正是我们尊老敬长的重要体现,从中也会逐步养成我们良好的道德习惯。

要学会体谅长辈。人到老年之后,身体和心理等诸多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就是腿脚变慢、思维变缓、记忆变差。作为我们不要嫌弃老年人,要让他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晚年。

要有赡养长辈、父母的心理准备。现在在孝敬老人的问题上有些人有模糊认识,盲目地、片面地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认为父母养老的事情觉得可养可不养。父母生下我们,从自然的角度看不是什么大恩大德,但他们抚育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无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我们长大以后照料他们,赡养他们,这是人类生活的规律。

我们在敬长的同时,也要爱幼。古籍中记载了许多兄弟手足情深的事例,如“孔融争死,冷平让生”;“阴庆推第,李孟让园”等。人们常用这些生动的故事教育下一代,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做到和睦相处。

从小养成尊老爱幼的品德、善于从前辈那里学习知识和经验,做一个尊老敬长的高素质的现代人。

猜你喜欢
赠书张良黄石
桥头会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张良受书
张良拾鞋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严肃 热烈 履责 收获
张良拾鞋
互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