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分析

2016-03-03 07:54
关键词:国产电影实力文化

胡 義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关于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分析

胡義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电影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在电影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和控制力等方面。当前国产电影在追求产业化道路上票房成绩屡创新高,电影制作数量激增、类型多样,技术手段也日益先进,但其展现的文化软实力作用并不乐观。由此,认为应当在坚持立足本土、放眼国际的基础上,从国产电影的内容、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以及借鉴别国经验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国产电影的文化软实力。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现状;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电影亦逐渐成为大众工作之余的一种娱乐休闲形式。观影人次的飙升,不断创造奇迹的票房纪录,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关注电影产业以及电影文化。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电影产业的发展上升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展开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电影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参与其中。切实提升电影文化软实力,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为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做出重要贡献,更有力地放飞文化强国的中国梦。

一、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界定

“软实力”这一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是包括资源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四大因素的硬实力的相对概念。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2]在约瑟夫·奈看来,美国所拥有的影视节目,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美国之音广播、互联网、期刊等,都属于软实力的潜在资源,这也说明了文化软实力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附于具体的物质媒介。由此,凭借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优势的电影便成为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电影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文化软实力体现为电影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和控制力,是电影凭借其综合艺术的集合性特长,诉诸观众的视听觉享受。[3]电影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输出价值观、传播文化理念、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以美国电影为参照系,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被称为“铁盒里的大使”,正是由于其巧妙而又鲜明地在高科技的庇护下输出美国价值观,成功地向全世界塑造了美国形象。电影不单单只是大众文娱的一种普通商品,更多的是在通过刻画多种多样的人物和呈现纷繁复杂的故事过程中,追求一种“轻松中求智、符合生命本真”的有意义状态,借此通过镜头向观众传递某种观念、思想,凭借其强大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是电影独具的魅力,也正是其拥有的“软实力”。

那么,随着近十年来中国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电影产业体制深化改革和国际交流的加深,国产电影的文化软实力是否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和进步呢?

二、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据广电总局电影局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为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观影人次也达8.3亿。其中《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四大名捕3》《智取威虎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等国产大片热度不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武侠文化、传统古装的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有力地增强了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事实证明,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3:刺金时代》《一生一世》等为代表的青春爱情电影成为选材宠儿,备受青少年追捧。虽然这类电影的切入视角各不相同,但大都讲述现代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这类电影活跃荧屏,给中国的电影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爱情观。

可在这些表象的繁荣和虚拟的票房背后,国产电影的文化软实力水平实则处于一种尴尬矛盾的状态。

首先,国产电影制作数量激增、类型多样,但电影质量却未得到相应的提升。我国的电影制作数量由过去年产40多部增加为年产量600多部,在量上有大幅度发展。迄今为止,我国电影年产量位列世界第三。同时,经过时间的洗礼,电影题材也越来越多样化。2014年以《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2》《奔跑吧,兄弟》为代表的“综艺电影”异军突起,《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3:刺金时代》等青春爱情片盛行,国产电影呈现出“万花筒”景象。然而在这一切美丽的光环之下,国产电影却是叫座不叫好,尤其以青年为主体的电影观众依旧更多青睐于国外电影,陷入一个影视欣赏怪圈。2014年的全国电影总票房为296.39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仅占总票房的54.51%,国外影片的票房仍占“半壁江山”。究其原因,根本问题是国产电影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高质量的“良心”国产电影匮乏,电影本身的文化软实力没有得到根本提升。

其次,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但随之带来的理论困惑增多。好莱坞电影宏大的场面,震撼的视觉盛宴,“高颜值”的明星阵容一直吸引着国内观众的眼球。2014年上映的美国大片《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席卷中国电影市场,以19.81亿元的票房成绩夺得国内电影市场的年度票房冠军。近几年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国产电影的电影制作技术也日臻完善。2015年上映的国产3D大片《捉妖记》《大圣归来》运用先进的技术制作逼真的特效以及生动形象的动漫人物赢得了一致好评。不少观众由衷感叹:“国产电影的动漫人物在说话时终于也有表情了。”这也证明国产电影在制作技术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时在花大成本制作这些逼真的特技、宏大的场面背后,国产电影带来的理论困惑也随之增多。一方面,电影自诞生起,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并存,这并不矛盾。可当下国产电影在商业与艺术上却呈现出极不平衡的发展局面,票房成为检验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味迎合市场的需求,急功近利,剧情杂乱无章,失去了电影的艺术本真。更有甚者,部分电影根本没有主题,只是无数张精美PPT的组合。试问,在走向市场的同时,就忽视考虑浇灌国产电影的艺术之花吗?难道一座座被飞速建起的电影院仅仅只是从业者追逐商业利润的工具吗?另一方面,国产电影大都远离中国现实。在近几年的贺岁片中,观众也很少看到有关现实反映、民生关怀的影片。电影一旦远离生活现实,很难说服观众,引起心灵共鸣。要想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仅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应当需立足中国实际,融入中华特色文化,提升电影文化软实力。

最后,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但国产电影无法抵御国外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强烈竞争。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UW9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中国政府已经同意将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电影的配额之外增加14部分账电影的名额,但必须是3D电影或者是IMAX电影,而其票房分账比例也将由此前的13%提高到25%。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观众将会看到更多的好莱坞大片活跃国内电影市场。近来中美合作的电影也越来越多,《功夫熊猫2》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引发热议,《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的拍摄地点和演员也有了中国的身影。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加深,使得国产电影“大开眼界”,但同时国产电影也无法抵御国外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强烈竞争。中国的电影票房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大片,暂时无法面对好莱坞电影倾销的矛盾。纵观近几年国内进口的许多好莱坞影片,在其世界一流的艺术手法包装下,轮番上演人类和平、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民主法制等正能量主题,将美国价值观和美国精神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中国,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据中国电影博物馆提供的数据显示,80%左右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首选看国外片,只有大概20%的观众会先选择国产电影。究其原因,国产电影自身文化特色的欠缺,导致国产电影很难走出去,也不受国内观众的欢迎。

三、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原则和策略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宣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精神。为此,电影产业应责无旁贷地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国梦做出贡献。为此,国产电影既需要从观念层面加快确立提升电影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始终坚持立足本土、放眼国际的总原则;又须得从微观层面着手,探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策略。

(一)一个总原则:立足本土,放眼国际

所谓“立足本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产电影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人民实际。事实证明,获得好评的国产电影往往都是立足国内实际,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生活现实。提升国产电影的文化软实力,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服务大众。二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4]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文化,丢“根”弃“魂”,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必须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决不能为追求时髦而忘本。但同时也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国产电影,走中国特色电影发展道路。

放眼国际,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国产电影不能因为没法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倾销矛盾就自暴自弃,闭门抵抗国外影片。相反的,国产电影应越挫越勇,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制定优秀的营销模式,走向国际。当前,西方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入中国,国产电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以丰厚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文化底蕴展示中国电影的魅力,努力争取国际交流的话语权,用属于自己的电影产品去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二)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策略

具体而言,到底应如何提升国产电影的文化软实力呢?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说明:

第一,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提升国产电影质量。好莱坞大片之所以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除了充分运用一流的科学技术之外,爱国主义、世界和平、爱情至上、正义必胜等经典主题以及充实的影片内容也是关键。国产电影要想对内提升民族凝聚力,对外增强国际影响力,必须以影片内容建设为根本,提升电影质量。在不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之上,国产电影必须找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点,回归电影艺术本真,提升电影内容质量。一方面,影片内容必须面向现实,服务大众,反映真实情况,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丰富电影题材的多样性,积极创作以农村、少数民族以及青少年题材为原型的电影故事片,努力形成多样化的电影创作格局。总之,国产电影应立足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将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传统融入影片内容,打造能提升本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中国特色电影。

第二,以政策为引导,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要充分利用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在遵守电影特殊规律基础上,坚持原创标准和扶优扶强的原则,出台相关扶持国产电影的政策。一方面,就国内而言,政府应该首先要把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在不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政府应鼓励国产电影多方面取材,在资金、税收优惠、审查制度方面给予扶持;同时也应鼓励和奖励原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国产电影创作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就海外而言,政府应减少国产电影出口审批程序和产品审查的随意性,积极扶持电影产业境外投资,加大电影的国际宣传力度,拓宽传播渠道,维持“原汁原味”的国产电影走向国际,增强国产电影的艺术性和文化底蕴。

第三,以他山之石攻玉,注重吸收借鉴他国优秀电影经验。以美国电影和韩国电影为例,众所周知,美国电影长期代表着世界电影的最高制作水平,其好莱坞大片在先进技术的包装下,将美国推崇的价值观在全球广泛传播,影片中宣扬的自由、平等、和平、正义等理念,都是让人无法拒绝的软实力的体现。这也值得国产电影深思,不仅要学习好莱坞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自身优秀的思想文化融入电影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韩国的犯罪性题材、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深受国内观众喜爱,这类电影大都改编于真实的现实故事,没有过多的电影特技,影片内容直击人心。韩国电影敢于直面社会的阴暗面,勇于批判现实社会弊病的精神,值得国产电影学习。由此,在电影已经走向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产电影应该有选择性地借鉴别国的优秀经验,提高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平,创新电影的营销模式和传播模式,将我国特色的民族思想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其中,提升国产电影的文化软实力。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2010-01-21.

[2]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d Politics [M].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4:25.

[3]徐春玲.电影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国家形象传播[J].新闻界,2012,(1):54-56.

[4]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责任编辑兰一斐]

Promoting the Soft Power of Domestic Film Culture

HU Xi

(SchoolofMarxism,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The soft power of film cultu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 culture soft power,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ilms’ attraction, influence, competitiveness, driving force, and controlling force,etc. Despite the great increase of the box office, production, variety and improved technology, domestic films are not optimistic in soft power which may be promoted by improving the content of domestic films with the help of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using foreign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domestic film; soft power of culture; present situation; strategy

2016-05-22

西南大学与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2015年培育项目的阶段性成果(SUWCQ20150003)

胡義(1992—),女,四川宜宾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J90

A

1008-777X(2016)04-0012-04

猜你喜欢
国产电影实力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实力抢镜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调查
谁远谁近?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呼唤更多国产电影狼性突围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