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方言对《歧路灯》有关语法现象的传承

2016-03-03 07:54孙立新
关键词:歧路例句方言

孙立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艺术研究所, 西安 710065)



关中方言对《歧路灯》有关语法现象的传承

孙立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艺术研究所, 西安710065)

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所传承的语法现象主要是:祈使句以“去”字煞尾以及“的、了”处于动趋式之间的特点,“不得”的“不能、无法”等意思和“只得”的“只好”义,“叫、教、着”用作使令介词的特点,“强如”的“比得过”义和“不胜”的“比不过”义,语气词“哩”用如“呢”以及旬邑方言“哩”字用作结构助词“的、得”等等。

关中方言;《歧路灯》;语法现象;传承

本文拟对《歧路灯》里的有关语法现象在关中方言的传承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关中方言主要的参照文本是孙立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等。本文例句后的括号里是小说所在回数,根据需要,有时候加按语说明。为了节省篇幅,以下相关例句之间用单竖线“|”隔开。

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关中方言对《歧路灯》语法现象的传承问题:1.与趋向动词有关的几个问题;2.与“得”字有关的几个问题;3.关于介词以及比较句的几个问题;4.与“哩”字有关的两个问题;5.关于其他语法问题。

一、与趋向动词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祈使句以“去”字煞尾的问题

关中方言传承了近代汉语祈使句以“去”字煞尾的特点,如关中方言不说“去看、去看戏”等,一般说“看去、看戏去”,也可以说“去看去、去看戏去”。《歧路灯》里的如上例句关中方言还说,基本上都表示命令、敦促等:你坐在车里头,到文昌巷口,拜孔爷去。(2)|阎相公你就去办这件事去。(12)|你去后边说去。(12)按:西安、兴平的相应说法是“你在后头说去、你到后岸说去”。|我没钱,你去账房里问阎相公要去。(13)|外甥儿,你亲自请你先生去。(14)|绍闻叫德喜儿楼上说去。(15)范姑子下阁取茶去。(16)|我明早就去瞧去。(17)|他们不中用,我与你做去。(26)|闲话少说,你两个取酒去。(56)|我说的你都句句明白,凭你怎的昧住良心做去。(74)|这是你拿的韭菜?我拿厨下择去。(83)|叫他娘们略闲些就去送菜去。(85)|天晚了,你们各人都睡去。(91)

另外,第13回“我不如寻一个正经人家就像奶奶这样主子,卖了去”里的“去”字表示请求。还有,《歧路灯》里以“来”字煞尾的例句,我们找到一个“快来瞧你爹来。(11)”

(二)关于“的、了”处于动趋式之间的问题

关于“的、了”处于动趋式之间的问题,柯理思2002[1]有很具体深入的讨论。

1.“的”字处于动趋式之间

《关中方言语法研究》讨论过耀州、富平一带“的”字用如西安一带的“着”并且处于动趋式之间的问题,《歧路灯》里的如上例句与耀州等处的特点是一致的:汪典史也一揖上马随的去了。(5)|我如今成了生意人,不用帖子,只叫双庆儿跟的去。(15)|我送酒一坛,再备几样菜儿送的去。(15)|宝剑,少爷的洗脸水,拿的去。(16)|等到次日,王中安排要跟的去。(16)|也跟的去了。(23)|我只叫一辆小车跟的去。(24)|老樊拿起哈哈笑的去了。(83);按:以上是“V+的+去”式,以下是“V+的+来”式以及“V+的+走”式等)宝剑儿,前院请满相公来,叫他把琵琶也带的来。(15)|少顷,只见希侨引的慧照来。(16)|果然宝剑、瑶琴搬的六棱桌来,一面坐一个人。(17)|梁相公,这就是买主,少不下你的银子,紧着就跟的来了。(23)|只当是连苏州旦角儿也接的来,细看却是谭绍闻。(45)|你输了不算,赢了你拿的走。(16)|扯着拉着,绍闻跟的走着,出了胡同口。(24)|王中与双庆儿跟的进去,见少主人醉的动不得。(17)

2.“了”字处于动趋式之间

我们所能够见到的《歧路灯》里“了”字处于动趋式之间的有如下两例:

我一发有罪贤弟,我去连衣服也换了来。(16)

观察回至内宅,不多一时,两个小厮跟了来。(92)

(三)与趋向动词有关的其他问题

1.关于“起去”

21世纪初,邢福义先生关于“起去”的研究,对于普通话“起去”的淡出及汉语方言“起去”的存在的研究使得学界耳目为之一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327~330页讨论了关中方言的“起去”以及跟“起去”语法语义特征相近的“起过”。如第19回例句里“起去”的用法,现代关中人已经不说了;其余两个例句还在说:不知怎的张了风寒,大病起来。今日医生才走了,吃过两三剂药,通不能起去。(19)|你发落我起去,扶我到东楼下,请大相公说话。(26)|既是邓老爷开恩,咱就起去。(51)

2.关于“呀”字表示趋向行为的将然

《歧路灯》第80回的例句“不料双庆也进来,横磕了几个头。王氏道:‘你也走呀?’”如今关中方言的使用频率仍很高。

另外,关中方言“办不来”指“办不到”,可以从《歧路灯》28回的例句看到传承关系:一来孔亲家没在家,二来这宗聘礼我备办不来。

二、与“得”字有关的几个问题

虽然孙立新《户县方言的“得”字》[5]是讨论关中方言“得”字问题的最早文章,但是,对于好多问题没有谈得很深透;比较深透的研究在《关中方言语法研究》294~312页。

(一)关于“不得”

近代汉语及现代方言的“不得”具有“不能、无法”等意思,关中“不得”的用法可以从《歧路灯》里的如下例句看到传承关系。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1.“不得+趋向动词”

这种类型的例句如:他们是三个月一班,进去了再不得出来。(5)|只说家中有要紧事,不得去。(16)|谭大爷那边,有家里人来接。角门锁了不得进来。(16)

2.其他“不得+V/A”式

其一,“不得+闲”是“无法闲、闲不得”的意思:常说来望望你老人家,穷人家不得闲。(13)|日子就定在初三日罢,别的日子我不得闲。(15)

其二,《歧路灯》里的如下例句,“不得见”是“无法见、见不到”的意思,“不得到”是“到不了”的意思:我对他说去了两三次,只是说有病,不得见他。(26)|若是孔家在日,你也不至如此,我也不得到这个光景。(86)

另外,“等不得”是“等不到”的意思:那几个做老爷的,等不得席终,早已慌慌张张走讫。(21)

(二)关于“只得”

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只得”的“只好”义:庙祝不敢过强,只得说:“空过三位老先生,不好意思的。”(2)|孝移见吊丧时不是说话所在,只得说道……(6)|端福只得拿着笼儿,去问阎楷要钱。(13)|绍闻只得到后门上。(23)|两个昆班教师也下的车来,谭绍闻也只得下车。(45)

(三)关于单音词“得”的用法

如《歧路灯》第4回的“没送得成”是“未能送成”的意思;第5回的“得1”是“需要”的意思,“得2”是“能够”的意思;以上西安、户县一带方言至今亦如《歧路灯》的说法。第84回的“得闲不得闲”是“能不能闲下来”的意思,西安、户县一带也可以说“得闲不得闲”,而最常见的说法是“得闲”:心里打算送一面匾,还没送得成。(4)|这翻手合手,尽少说也得1一两个月,才得2上来的。(5)|不知大哥此日得闲不得闲?(84)

三、关于介词以及比较句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叫/教/着”字句

《关中方言语法研究》之6.5节(760~766页)指出,“叫(去声调)、教(阴平调)”实质上是一回事,读如“昭”的“着”语法语义跟“叫/教”一致。《歧路灯》以“叫”的使用频率最高,而以“教、着”最低;“叫/教/着”均用如普通话的使令介词“让”。

1.“叫”字句

《歧路灯》里的例句如:当日大兄领谭老伯教,今日他家请令弟教书,大兄却怎的不叫去?(2)|因为儿女难存,生下这孩子,贱内便叫与他认个干大。(3)|外父的门风叫你弄坏了。(3)|这妮子他大,只是死缠,叫我把这丫头领出来,寻个正经投向。(13)|叫宋道官摆下席,我们在神前烧香如何?(15)|叫他把屋里洒上烧酒,薰上苍术艾叶。(26)|后书房原叫戏子们董坏了,还得蔡湘着实打扫打扫。(26)|你输了九十串,不叫你拿来,算谭贤弟完了你。(27)|这事多亏我到,若叫你们胡董起来,才弄的不成事体哩。(27)|这一差叫白鸽嘴去,他住的近,叫他勾引去。(56)|不过算完了账,交割清白,晌午吃一杯儿,原不萌心叫他们让。(84)|叫他娘们略闲些就去送菜去。(85)

2.“教”字句

《歧路灯》里的例句如:若是谭哥这样正经人家,我如何不教去哩。(2)|你到前院叫王中……但勿教你大爷知道。(5)

3.“着”字句

《歧路灯》里的例句如:少顷,孔宅着人来请。(6)|是家母舅着人寻找哩。(34)

(二)关于差比句

任永辉的《关中方言的比较句》[2]是较早的重要文章,《关中方言语法研究》之6.2节(714~730页)对任文有所深化。关中方言对《歧路灯》比较句的传承主要是差比句,可从以下几点来看:

1.以“强如、强似”为标志的差比句

“强如、强似”是“比得过、胜于”的意思:大叔若肯回来,宅院产业现在,强如独门飘寓他乡。(1)|若是看中了,这些山主们带回一件,强如你卖十件哩。(16)|这岂不强如挂面万倍?(35)|一日做官,强似为民万载。(80)

2.以“不胜”为标志的差比句

“不胜”是“比不过、不如”的意思:狗大粗腿,还不胜咱那条黑狗。(17)|我家大相公,自从俺大爷不在之后,气局不胜从前。(14)|这孩子全不胜他爹。(49)|赢钱还弄出不好的事,不胜不赢他。(55)|只吃亏没修下你这个福,一般赌钱、吃嘴,不胜你手头宽绰。(57)|像舅爷把书丢了,也不见如今不胜人。(74)|姐姐呀,兄弟不曾读书,到了人前不胜人之处多着哩。(74)|我这些日子饮食较少,大不胜从前。(86)|不胜这本书儿,叫人看着喜欢。(91)|你却不胜旧年光景,牙也掉了。(93)

(三)关于其他介词问题

1.“问”具有“向”的语法语义特点

关中方言传承了《歧路灯》里“问”字具有“向”字语法语义的特点:我没钱,你去账房里问阎相公要去。(13)|端福只得拿着笼儿,去问阎楷要钱。(13)|我也丢丢脸,问谭相公要个袍料穿。(33)

2.特殊“把”字句

《歧路灯》里的特殊“把”字句我们只看到如下两例。如第13回的“把他娘埋了”,西安一带作“把他妈埋咧”,关中方言不说“埋了他妈”。第42回的“我把你这傻东西”,西安一带作“我(就)把你这瓜货”;王文晖(2001)讨论过这类特殊“把”字句[3],请详阅:这乜守礼把他娘埋了。(13)|我把你这傻东西,亏你把一个小宦囊家当儿董尽。(42)

3.“望”用如“往”

关中方言“望”字用如普通话的“往”字,《歧路灯》的例证如第5回的“二位学师回到明伦堂,银烛高烧,众生员望上行礼,二老师并坐”。孙立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700~701页详细讨论了关中方言的“望”字,可资对照。

四、与“哩”字有关的两个问题

(一)语气词“哩”字相当于“呢”的情形

吕叔湘先生《释景德传灯录中“在”“着”二助词》指出:“呢”即“哩”之变形,而“哩”又源于“在裏”……此一语助词,当以“在裏”为最完具之形式,唐人多单言“在”,以在概“裏”;宋代多单言“裏”,以“裏”概“在”,“裏”字俗出多简作“里”。本义即湮,遂更着“口”。传世宋代话本,率已作“哩”,或宋世已然,或后人改写,殆未易定。[4]

也就是说,汉语“呢、哩”同源。《歧路灯》里“哩”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呢”字却很低,可以证明作者母语里“呢、哩”竞争期间“哩”呈现出强势状态而“呢”字迅速淡出。关中方言的特点是,绝大多数方言点用“哩”,西安等中心地区少数方言点用“呢”:是照管咱爹的孙孙读书哩。(3)|别州县尚没有办这宗事哩。(5)|你只管说,我听着哩。(6)|昨年吩咐的,我一句一句都记着哩,不用再说。(7)|敢是他捣鬼哄我哩?(27)|是家母舅着人寻找哩。(33)|前日董舍亲也是这样说哩,席上人也就有许多的谈驳。(37)|我就把你爷教训我的话,我常记着哩,今日学与你听。(63)|现在我已出约卖宅子卖地,怎肯向别客户另起炉灶哩?(65)|姐姐呀,兄弟不曾读书,到了人前不胜人之处多着哩。(74)|我瞌睡了,也不知他什么时候睡哩。(83)

(二)旬邑方言“哩”字用作结构助词在《歧路灯》里的文献佐证

旬邑方言的“哩”用作结构助词,与普通话的“的、得”相对应,而没有与“地”对应的“哩”。

1.与普通话“的”的对应

《歧路灯》里的文献佐证与普通话的“的”相对应的:就是不怕盛大哥,也怕他那管家哩眼里不作人。(18)|央他那把门哩开门,他们也掷色子到热闹中间。(25)|我哩孩子,你心里明白么?(25)|这女儿已长成了一个半女半媳的身材……头发梳的光光哩……(83)|这是鞋铺子哩,我爹揽上来,我妈擘画我叫扎小针脚。(83)

2.与普通话“得”的对应

《歧路灯》里的文献佐证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我再踪迹踪迹,休要办哩猛了,惹姐夫回来埋怨。(8)|今日午堂,我还要带一起女官司上堂,忙哩了不的。(13)|人多,挤的慌,又热又汗气,也隔哩远。(21)|只怕办哩不如太太的意。(28)|把色盆打烂,一副好色子也打哩不知滚到那里去了。(51)

五、关于其他语法问题

(一)关于副词的语法语义问题

1.“只管”的“尽管”义

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只管”的“尽管”义:你只管回复他妗子。(3)|你只管说,我听着哩。(6)|你只管放心,我不是那不明白的人。(7)|微微作酸,无甚关系,娄兄只管放心。(10)|扰太太高酒,有话只管吩咐。(28)

2.“管保”的“保证、绝对”义

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管保”的“保证、绝对”义:余下九十多两,上在贵号账上,等茅兄回来,我管保齐完一分不欠。(23)|管保谭大叔没事,把你解回原籍。(29)

3.“多亏”的“幸亏”义

西安一带从《歧路灯》传承了“多亏”的“幸亏”义,高陵、凤翔、太白方言传承了“亏得”的“幸亏”义:多亏他是个正经有来头的门户,还有本族人提拔他。(1)|这事多亏我到,若叫你们胡董起来,才弄的不成事体哩。(27)|也亏得是富家,资斧不窘,有河南顺人来往带家书,捎盘费。(7)

4.“越外”的“特别的、过分的、悖理的”义

富平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越外”的“特别的、过分的、悖理的”义:这是越外加的四五样菜儿,孝敬这三位爷台。(18)|兴官也挂了案,越外四匹喜绸……(87)

5.“肯”的“经常、经常性地”义

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肯”的“经常、经常性地”义:家父有个胃脘疼痛之症,行常肯犯。(23)|这不像如今州县官肯说的话。(94)

6.“高低”的“坚决、无论如何”义

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高低”的“坚决、无论如何”义:不难,不难,我高低叫他上钩就是,只是迟早不定。(37)|他家非赌即娼,我一个年轻人走来走去,高低没有好处。(37)

7.“一搭儿”的“一起、一同”义

其七,户县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一搭儿”的“一起、一同”义:家兄也极愿意叫一搭儿来。(10)|咱们每日在一搭儿,若无事就吃,也不是个常法。(37)

8.“旋”的“随即、暂时”义

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旋(=算)”的“随即、暂时”义:我看他们《五经》,多是临场旋报的。(7)

(二)关于“些”和“么”

1.关于“些”

一是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些”用如“吗”或“呢”:这是啥话些?(17)|隆吉道:“再不更改?”希侨道:“啥话些!”(18)|啥话些!你没看你穿的是何等服色,口中还敢胡说白道的。(74)|什么话些?教儿子念书,却说是胡乱引着。(86)

二是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些”表示假设、相当于普通话“的话”的特点:你肯听我的话些,管情早已好了。(3)|他不病些,一定也要叫去的。(8)

2.关于“么”

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么”用如“吗”的特点:这不是凳子么,二位请坐下说话。(5)|我哩孩子,你心里明白么?(25)

(三)关于体标记

1.关于“上、下”

《关中方言语法研究》3.2节(352~383页)专门讨论了体貌问题,其中特别参考了邢向东、蔡文婷《合阳方言调查研究》[5]等。以下《歧路灯》以“上”为完成体标记的,关中中西部常用;以“下”为完成体标记的,关中东部合阳等处常用:日后算账时,开销上一笔,就说是我的主意。(5)|灯里满注上油,壶内预烹上茶。(25)|若王氏去后,谭宅再差厨妇小厮,温存慰藉上一两番,或未免越扶越醉。(87)|叫宋道官摆下席,我们在神前烧香如何?(15)|只吃亏没修下你这个福,一般赌钱、吃嘴,不胜你手头宽绰。(57)

2.关于“住”

“住”是粤语及南宁平话的持续体标记(张振兴先生,2002),也是陕甘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如莫超[6]所举甘肃白龙江流域方言例句“天暗住了,可能要下雨|老师把逃学的学生堵住了|水涨得连桥都淹住了”。关中方言“住”读作轻声调时也作为持续体标记;但是,“住”的使用频率没有“着/的”高。我们从《歧路灯》第74回找到这样的例句“我说的你都句句明白,凭你怎的昧住良心做去”。

(四)关于其他问题的讨论

以下都是不太成系统的问题,研究其特点也很有必要。

其一,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但”作为连词的“假如”义,近代汉语元代时期的文献资料如睢景臣《高祖还乡》里的“但有的差事无推故”,宝鸡一带方言例句如“你但不想去了[.liau]就算啦[.lia]|他但不想吃就嫑吃啦”:你但能邀的他来,不论俺或输或赢,只见他一面,就与你十两银子。(36)|你但一到,自然一传十,十传百,或者轰起来。(74)

其二,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传承了“个”处于动词中心语后作为动量词的特点;孙立新《关中方言的“个”》讨论过这个问题:谁家就不害个病,越放宽心,那病自然好得快。(12)|元宵佳节,也看个故事,看个戏儿。(50)

其三,户县等处方言把“即使,假使”叫做“饶使”,可以从《歧路灯》第26回的单音词“饶”看到历史佐证:“饶你聪明伶俐,早把一根线,拴在心蒂上,一扯便要顺手牵来的。”

其四,渭南一带方言的“敢是”表示猜度,意思是“恐怕,可能”,可以从《歧路灯》第27回看到历史佐证:“敢是他捣鬼哄我哩?”

其五,使感结构是我国许多方言的语法特征之一,《歧路灯》第54回的例句“灯光之下,愈觉璀璨夺目,好不爱人”里的“爱人”是“令人喜爱”的意思,关中方言常说。

其六,关中很多地点方言把“你先走”说成了“你头里走/你头里先走”,《歧路灯》第57回的例句如:“你头里先走。”

清代河南人李绿园(1707—1790)的长篇小说《歧路灯》,不但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及语法的重要文本,而且是研究方言词汇及语法传承的重要文本。因此,《歧路灯》是许多语言研究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文本。

[1] 柯理思.汉语方言连接趋向成分的形式[J]. [日本]中国语文研究,2002,(1),26~43.

[2] 任永辉.关中方言的比较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48-50.

[3] 王文晖.近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把字句[J].中国语文,2001,(4):364-367.

[4]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1-11.

[5] 邢向东,蔡文婷.合阳方言调查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2010:307-308.

[6]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1-72.

[责任编辑石晓博]

On Grammatical Phenomena in the Guanzhong Dialects Inherited from Qi Lu Deng

SUN Li-xin

(ResearchInstituteofLiteratureandArt,AcademyofShaanxiProvince,Xi’an710065,China)

Dialects of the central plain of Shaanxi province inherited Qi Lu Deng in the following grammatical phenomena: imperative sentences end with 去(qu);得(de)and 了(le) are used between two verbs functioning as着(zhe) in Xi’an dialect; 不得(bu de ) is the same as不能 ( bu neng ) and 无法 ( wu fa ) and 只得(zhi de ) are the same as 只好( zhi hao ) in meaning; 教(jiao ), 叫( jiao ) and 着( zhe ) are used as prepositions; 强如(qiang ru)means 比得过 ( bi de guo ) and 不胜 ( bu sheng ) means 比不过 ( bi bu guo ); Modal particle of 哩 ( li ) serves as 呢 ( ne ) in Xi’an dialect and as auxiliary words of的 ( de ) and得 ( de ) in Xun yi local dialect.

dialects of the central plain of Shaanxi province; Qi Lu Deng; grammatical phenomenon; inheritance

2015-12-28

孙立新(1956—),男,陕西户县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方言研究。

H172.2

A

1008-777X(2016)04-0122-05

猜你喜欢
歧路例句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歧路亡①羊
无题(5)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夜路吟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