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增长的影响因素

2016-03-03 04:50徐汉龙蔡细平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芸豆出口额竞争力

徐汉龙, 蔡细平

(浙江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

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增长的影响因素

徐汉龙, 蔡细平*

(浙江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

为促进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从出口的规模、结构和市场分布方面归纳分析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现状,并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出口额保持快速增长,出口品种主要以芸豆、绿豆和赤豆为主,出口市场主要是亚洲和美洲地区,但整体的市场份额并未明显提高,食用豆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市场需求是影响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逐渐减弱;产品竞争力逐渐成为食用豆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出口结构向有利于出口的方向转变,对食用豆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日趋显著。

食用豆; 出口; 增长; 影响因素;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中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进出口贸易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控与需求的增加,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速远远低于进口增速,2004年农产品贸易开始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迅速扩大[1],2013年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已达508.1亿美元。尽管如此,中国作为食用豆的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 2002—2013年食用豆的出口额从3.17亿美元上升至10.0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0.13%,贸易顺差额从2002年的2.88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3.27亿美元。在粮食类农产品贸易出现全面逆差的状态下,食用豆仍然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创汇作物,因此,研究中国食用豆出口的相关问题对推动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慧分析我国不同类别食用豆的进出口贸易得出,芸豆是中国第一大出口豆种,而豌豆则成为第一大进口豆种,芸豆、绿豆和红小豆是净出口的主要品种[2];优质绿豆出口前景依然较好[3]。郭永田[4]运用199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食用豆国际贸易的走势,并利用显性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指数分析中国食用豆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发现,中国食用豆贸易仍保持着净出口的格局,但是竞争力优势在弱化。

由于目前对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进行研究的文献仍比较罕见,为促进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笔者基于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相关统计数据,归纳分析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现状,并运用农产品出口增长研究[5-9]中广泛采用的恒定市场份额(Constant Market Share,CMS)模型,分析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内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根据联合国统计署和海关协调编码制度(HS96)对食用豆的品种进行界定,包括豌豆、绿豆、赤豆(红小豆)、芸豆、未列名豇、菜豆属的干豆、扁豆、蚕豆和其他脱荚干豆。在此基础上,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中获取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数据。为减小统计误差,从2002年开始,以每3年的平均值作为1个时期的贸易额,划分为4个时期,并将第二期与第一期的差值作为第一阶段,第三期与第二期的差值作为第二阶段,依此类推,划分为3个阶段。

1.2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假定,一国的某种商品出口竞争力不变,则其出口市场份额也应不变。一国该种商品出口额的实际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该种商品出口额变化之间的差值,则是由于产品的出口结构或竞争力变化引起的;差值可以分解为市场需求效应、竞争力效应和结构交叉效应,并可进一步二阶分解,分别得到需求的规模和结构效应、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净交叉效应和动态交叉效应。将世界市场看作一个进口市场,则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为:

式中,q表示中国食用豆的出口总额,s表示中国食用豆的出口总额占世界食用豆进口总额的份额,si表示中国占世界市场第i种食用豆进口总额的份额,Q表示世界市场全部种类食用豆的进口总额,Qi表示世界市场第i种食用豆的进口总额,Δ表示期末相对于期初的增量,0代表基期,1代表末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的现状

2.1.1 出口贸易规模 从图示看出,2002—2013

图示 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额及其份额

Fig. Export trade and share of edible bean in China during 2002—2013

年中国食用豆出口额保持快速增长,出口额从2002年的3.1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0.15亿美元。在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2008—2010年出口额没有出现大幅下降,基本保持在8.2亿美元,表明中国食用豆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好转,中国食用豆的出口额开始回升,2013年增长为10.09亿美元。出口份额方面,中国食用豆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03年达到最大值,为14.34%。 其后开始下降,在2006年降至最低点,为11.34%。2007年后市场占有率有所增加,但并未随出口额的大幅增加而有明显提高,基本维持在12.7%,表明,中国食用豆的国际竞争力与前期相比逐渐弱化。

2.1.2 出口品种结构 从表1看出,中国食用豆的出口品种呈现多元化,但主要以芸豆、绿豆和赤豆为主。2013年芸豆、绿豆和赤豆的出口份额总和超过95%。其中,芸豆占有绝对优势且出口上升幅度最大,从2002年的56.06%上升至2013年的71.07%,反映出芸豆的出口需求大且竞争力强。绿豆的出口下降幅度最大,从2002年的26.90%下降至2013年的17.66%。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对绿豆的需求稳定增长;其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绿豆的品种没有进行去劣存优,导致其退化严重,产量下滑。赤豆出口份额小于芸豆和绿豆,在2004年一度达14.90%,之后保持下降趋势。蚕豆、扁豆、豌豆、豇和菜豆属干豆以及其他脱荚干豆的出口份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其总和不断下降;其中,豌豆的出口量极小,仅占0.14%。主要原因是:国内豌豆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如粉丝加工和淀粉的市场需求增加,导致豌豆内需增加;同时,中国豌豆生产主要分散在生产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而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具有生产规模化、技术水平高和价格较低等竞争优势,导致我国豌豆出口竞争劣势明显。

表1 2002—2013年中国不同种类食用豆的出口份额

Table 1 Export trade of different edible beans in China during 2002—2013 %

年份Year豌豆Pea绿豆Greenbean赤豆Redbean芸豆Kidneybean豇、菜豆属干豆DrybeansofVignasinensisandPhaseolus扁豆Lentil蚕豆Broadbean其他脱荚干豆Otherdrybean20020.2626.909.1756.061.591.722.341.9620030.4523.168.4158.762.512.312.282.1320040.4719.5914.9056.081.373.062.571.9620050.2321.1610.1059.661.632.802.422.0120060.3022.046.6663.692.061.312.531.4220070.2217.107.3268.361.671.063.251.0220080.3614.375.7172.601.551.633.300.4720090.2929.515.1459.122.061.511.840.5320100.2220.628.0163.972.242.122.130.6920110.1921.686.8764.212.281.892.270.6120120.1218.125.7670.771.231.111.671.2220130.1417.666.7571.070.901.241.420.83

2.1.3 出口市场 从表2看出,中国食用豆出口日本、古巴、印度、意大利、土耳其等11个国家的比例从2002年的63.04%上升为2013年的66.05%,出口市场有集中的趋势,主要为亚洲和美洲地区。其中,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食用豆出口市场,2004年出口比例一度达19.63%,约占出口总量的20%;受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比例下降至10.37%。巴西在中国食用豆出口市场中的地位越发重要,2013年取代日本成为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比例从2008年的9.23%上升至2013年的19.25%。原因可能是巴西国内大豆产业调整,导致大豆产量增加而食用豆产量减少,从而增加食用豆的需求。印度、意大利、土耳其等市场长期以来比较稳定。古巴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从2002年的10.69%下降为2013年的3.22%。

2.2 中国食用豆出口额增长的影响因素

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将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的出口额增长分解为市场需求效应、竞争力效应和结构交叉效应3个部分,并进行二阶分解,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比例

Table 2 Export ratio of edible beans in main world export markets during 2002—2013 %

年份Year日本Japan古巴Cuba印度India意大利Italy土耳其Turkey南非SouthAfrica巴基斯坦Pakistan韩国Korea越南Vietnam伊拉克Iraq委内瑞拉Venezuela美国America哥斯达黎加CostaRica阿尔及利亚Algeria巴西Brazil也门Yemen合计Total200215.8510.699.354.854.644.363.503.403.233.17------63.04200419.637.184.045.902.724.32-7.172.96-5.74--4.29--63.95200810.375.624.025.454.805.46----4.933.063.08-9.23-56.02201013.62-7.394.814.816.444.215.79-4.823.94--4.51-60.34201310.993.227.607.572.69--3.992.76-5.35---19.252.6366.05

注:“—”表示当年该国所占份额未排名前10而未做统计。

Note:“-“ indicates that the share is not in the top 10.

表3 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1) 市场需求效应是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不断减弱。由于国际市场食用豆的进口规模和结构变化,3个阶段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市场需求效应值分别为1.703 1亿美元、3.980 5亿美元和2.175 0亿美元,各阶段的市场需求效应对实际增加的出口额贡献率分别是96.87%、83.22%和41.36%。虽然效应值的变化特征并不明显,但是其贡献率却明显呈递减趋势,表明,国际市场对食用豆的需求对中国食用豆出口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从二阶分解结果看,需求规模效应逐渐减弱,而需求结构效应有所增强。因国际市场进口需求规模变动引起的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额分别为1.689 0亿美元、3.899 1亿美元和2.050 4亿美元,贡献率分别为96.06%、81.52%和38.99%,表明,市场需求效应减弱主要是由于需求规模效应变弱。需求结构效应产生的出口额增加值分别为0.014 2亿美元、0.081 4亿美元和0.124 5亿美元,贡献率分别为0.81%、1.70%和2.37%。表明,中国随着世界食用豆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增加的食用豆出口额逐渐上升,呈递增趋势,反映出中国逐渐适应国际市场食用豆进口的变化。

2) 竞争力效应日趋成为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关键性因素。3个阶段中,由竞争力效应产生的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额分别为0.203 0亿美元、0.606 5亿美元和2.230 2亿美元,贡献率依次为11.54%、12.68%和42.41%,效应值与贡献率的上升幅度明显,表明中国食用豆出口的竞争力对出口增长的作用愈发关键。从二阶分解结果看, 3个阶段中,由中国食用豆出口额占世界市场食用豆进口总额比重的变动而引起的出口增加额,即综合竞争力效应值分别为0.047 2亿美元、0.512 7亿美元和2.669 5亿美元,贡献率分别为2.69%、10.72%和50.77%。由中国对世界市场特定豆类出口额占世界市场进口总额比重的变动而引起的出口增长额,即产品竞争力效应值分别为0.1557亿美元、0.093 8亿美元和-0.439 3亿美元,贡献率分别为8.86%、1.96%和-8.35%。对比看出,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呈不同走势,前者的效应值逐渐提高,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后者的效应值则由正转负,从推动出口增加转而成为阻碍出口的因素。

3) 结构交叉效应正成为促进中国食用豆出口的有利因素。第一阶段的结构交叉效应为负值,说明,中国食用豆的出口结构变化和世界食用豆的进口需求变化不一致,出口受到抑制。在第二、三阶段,中国食用豆的出口结构变化和世界食用豆的进口需求变化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额分别为0.196 2亿美元和0.853 2亿美元,贡献率为4.10%和16.22%,均为正值,说明出口结构与世界市场需求相适应,结构交叉效应从阻碍出口转变为促进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并且影响逐渐增强。从二阶分解结果看,净交叉效应和动态交叉效应均向有利于出口的方向变动。3个阶段中,由于中国食用豆出口结构的变化与世界食用豆进口规模变化的相互作用,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净交叉效应值分别为0.094 6亿美元、0.439 4亿美元和0.449 8亿美元,贡献率分别为5.38%、9.19%和8.55%,净交叉效应逐渐走强。说明,中国食用豆出口结构经过调整后更加适应世界食用豆进口规模的变化。同时,在中国食用豆出口结构与世界食用豆进口结构变化的相互作用下,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动态交叉效应值分别为-0.242 4亿美元、-0.243 2亿美元和0.403 3亿美元,贡献率分别为-13.79%、-5.08%和7.67%。效应值与贡献率由负转正,说明,动态交叉效应从抑制出口转变为推动出口,反映出中国食用豆的出口结构与世界食用豆进口结构相适应。

3 结论与建议

从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的现状看,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出口额保持快速增长,但市场份额并未明显提高,中国食用豆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在出口品种结构方面,主要以芸豆、绿豆和赤豆为主。亚洲和美洲地区是中国食用豆主要的出口市场,包括日本、印度、古巴、巴西等国。

从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看,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对世界市场进口需求扩张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但世界市场需求仍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产品竞争力要素对食用豆出口增长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中国食用豆出口的总体规模提升明显,但产品竞争力却在下降,特定类别食用豆的竞争力下降阻碍出口增长;再次,通过对食用豆出口结构的调整,中国能够较快适应世界食用豆进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食用豆出口结构向有利于出口的方向转变,结构因素对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基于此,首先,我国应进一步开发与扩展市场,促进食用豆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其次,优化食用豆出口的产品结构,充分发挥结构效应在出口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生产者调整食用豆的生产结构与优化品质,确保产品的结构和质量与世界市场需求相适应;再次,增强特定种类食用豆的竞争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研发和培育世界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品种,提升我国在世界市场需求增长较快豆种方面的出口份额。

[1] 张 昱,吴海江.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进口视角[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1):15-20,53.

[2] 刘 慧.世界食用豆生产、消费和贸易概况[J].世界农业,2012(7):48-51.

[3] 刘 慧,李宁辉.中国绿豆贸易状况与趋势展望[J].农业展望,2013(6):62-64.

[4] 郭永田.我国食用豆国际贸易形势、国际竞争力优势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8):69-74.

[5] 高道明,田志宏.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1995-2013[J].经济问题探索,2015(1):167-172.

[6] 万超伟,李兰英,孔伟丽,等.中国花卉苗木出口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CMS模型[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6): 534-539.

[7] 王 伶.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增长因素分析——基于修正的CMS模型[J].世界农业,2014(4):120-125,204.

[8] 温思美,苏国宝.基于CMS模型的中国水果出口增长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9):17-23,110.

[9] 薛龙飞,李 鹏,曹明宏.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特征及波动原因分析[J].世界农业,2014(9):115-120.

(责任编辑: 黄筑斌)

Current Situation of Edible Bean Export Trade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Its Export Growth in China

XU Hanlong, CAI Xiping*

(CollegeofEconomics&Management,ZhejiangA&GUniversity,Lin’an,Zhejiang311300,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ible bean export trade in China during 2002-2013 was inductively reviewed from three respects of export scale, export structure and market distribution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xport growth of edible bean were analyzed by the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of edible bean export trade in China. Results: The export amount of edible bean keeps rapid growth during 2002-2013. The dominant bean varieties are kidney bean, green bean and red bean. The export market is in Asia and Americas mainly.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dible bean decreases slightly because the overall market share does not improve obviously. The market demand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export growth of edible bean but its influence degree weakens gradually. The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becomes the key factor influencing export growth of edible bean gradually. The export structure change is beneficial to export of edible bean, which has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effect on export growth of edible bean day by day.

edible bean; export; growth; influencing factor;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China

2015-09-15; 2015-12-18修回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课题“家庭农场国际比较及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14DNF02Z)

徐汉龙(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E-mail:xu_hanlong@163.com

*通讯作者:蔡细平(1972-),男,副教授,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7073179@qq.com

1001-3601(2016)01-0048-0191-04

S-9; F746.12

A

猜你喜欢
芸豆出口额竞争力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拯救爱情的芸豆豆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干煸芸豆
如何科学播种芸豆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