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2016-03-06 14:37杨晓峰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杨晓峰

(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3003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杨晓峰

(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300350)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意识形态隐蔽化、价值观多元化、入党动机功利化、教育培养单一化等问题。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根本任务,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党建的内在关系,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理论认知、价值认同、道德规范、实践教育,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到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来,这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党建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由高校基层党组织发起,紧密联系“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展开的,旨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教育大学生党员及先进分子。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全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大学生党建工作相融合,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理论资源和实践平台,既能破解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党员中落细、落小、落实,使大学生党员群体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超越了国家、种族和语言的界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化的持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间人员的往来日益密切,线上线下互动交织的信息充斥在日常生活中,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新环境和新形势的变化为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意识形态隐蔽化

意识形态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的集合,具体包括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工作一直以来是我们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前的根本任务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地位不动摇,确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并愿意为此而付出努力。随着国家的开放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愈发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他们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宣传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西方价值观;通过影视作品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宣扬所谓的公平、正义、自由的“普世价值”;借助网上新媒体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解构中国革命史、否定领袖人物,进而扰乱民众的价值共识。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西方敌对势力争夺的对象。西方敌对势力以更加隐蔽的手段对高校和大学生施加影响,意识形态的争夺更加紧迫、突出。

(二)价值观多元化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关系到个体的人生发展。价值观体现了人们的理想、好恶和追求,是度量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基本价值尺度,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动机、行为规范和对人生的态度[1]。目前,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已成为社会常态。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思想中出现了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他们把追逐物质利益、物质享受当作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精神追求匮乏,理想信念缺失。90后大学生更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读书和人际交往都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甚至部分大学生党员也表现出价值观混乱、理想信念模糊的状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彰显。

(三)入党动机功利化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申请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引领其加入党组织的精神动力。入党动机端正与否,事关党的纯洁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力。大学生加入党组织一定要解决好思想入党问题,这样才能真诚地信仰共产主义,坚定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决心。目前,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是不纯洁和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主要表现为“三种不良现象”:个人利益、从众心态和工作需要。入党动机功利化完全背离了党的远大理想,与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格格不入。

(四)教育培养单一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主要通过党课培训、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方式进行,但教育过程趋于简单化。党课培训主要是集中授课学习,强调理论灌输,很少采取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党员活动。党员组织生活会缺乏规范,“三会一课”流于形式。许多高校存在基层党组织只注重党员发展前的培养,忽略党员发展后的教育等问题。由于缺乏对党员的有效教育,致使部分大学生的党员意识薄弱、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发挥,甚至影响到党员的整体形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关系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施的主体,肩负着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党建的内在关系,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二者的联动创新,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大学生党建提供了理论资源和活动素材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大学生党建工作担负着选拔和教育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并通过继续教育党员来实现组织战斗力不断强大的历史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入党积极分子更能端正入党动机,使大学生党员深刻感知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明确价值导向,争当优秀党员[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大学生党建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契机,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中,丰富党员的活动素材,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统一性和近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属于国家层面,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属于社会层面,表明国家社会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属于个人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重点在于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敬业是对社会公民的职业行为的价值评价,诚实守信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友善则要求公民间和谐相处,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大学生党员教育重点在于教育党员具有心系祖国的爱国精神,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弘扬人类间诚实守信的道德传统,把握睦邻友好的相处原则,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大学生党员教育有着近似的目标指向、工作内容和教育对象,二者都以育人为核心、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大学生党建提供了实践平台和活动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涉及面较宽。这是为了广泛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通过“践行”才能转化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和自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较好的实践平台和活动载体。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要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包括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养文明的重要作用,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4]。

目前,大学生党建工作普遍存在党员教育简单化问题,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缺乏适合大学生身份的实践活动,实践平台和活动载体均不够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基地和实践活动均可成为大学生党建活动的平台和载体,大学生党员可以通过道德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来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进而坚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是在将来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全社会奉行的基本价值观。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大学生党建的领导者,一定要统筹协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到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加强理论认知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党员的基本理论素养

理论认知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精神活动的前提,决定着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是价值观认同的基础。部分大学生党员身上表现出的理想信念模糊、党性修养不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理论认知存在问题,对党的理论没有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精神、社会理念和公民道德的抽象概括,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最优秀分子,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大学生党员只有从理论认知层面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并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自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很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由内在信念转化为现实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理论认知的推动[5]。大学生党员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借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契机,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尤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将价值观要求变成基本的理论素养,努力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表率。

(二)加强价值认同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党员的自身价值信仰

价值认同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对某种理念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个体确立信仰的基础和起点。价值认同主要有两种路径:一个是思想的路径,另一个是实践的路径。思想路径主要指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在思想领域引导人们价值观念的确立或改变,近似于理论认知。价值认同的建立既属于思想领域的观念问题,也属于实践问题。价值观念的形成或改变更多地依靠和经过现实环境中的实践中介来完成。增强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一定要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来体现。例如,在党支部建设中一定要突出制度规范,要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体现民主、平等和公正,等等;在党员活动中要注重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展开。

在价值认同上能取得个体的情感共鸣也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6]从来源、内容、本质、目标等各个方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能够与大学生党员取得情感上的共鸣,与大学生党员的人生奋斗目标相契合,进而促使大学生党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升华为自身的价值信仰。

(三)加强道德规范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约束成为大学生党员的道德修养

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道德规范源于且高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道德规范的重点在于公民道德建设和个人品德修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个人品德是指个体在行动时自觉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经过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能从宏观上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又能从微观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时,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道德规范教育,注重提升党员个体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要求党员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契机,从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两个方面来强化大学生党员的道德修养,消除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党员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表率,进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加强实践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成为大学生党员的自觉行动

哲学意义上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能将认识转化为客观现实的活动的同时,还能提升人的认识,能够检验认识,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既包括事实性检验,也包括价值性检验。只有实践证明真理达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才会为个人接受,并转化为内心信念[8]。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理论课题,更是实践课题。它的最终目标指向在于通过在大学生认知认同教育的基础上,使他们做到知行统一,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辨别能力的有效举措。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大环境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通过实践活动来得以认知和转化,进而能逐渐外化为大学生党员的自觉行动。

[1] 孙善友.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J]. 理论前沿,2002(12):38-40.

[2] 刘华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命题[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5(3):5-9.

[3] 包雅玮,刘爱莲.刍论高校学生党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联动创新[J].理论导刊,2015(4):68-70,79.

[4] 于晓雷.改革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推动力[J].前线,2014(9):52-54.

[5] 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2):13-18.

[6] 刘建军.习近平理想信念论述的历史梳理与理论阐释[J]. 河海大学学报,2015(3):1-8.

[7] 蒋勇,邱国栋.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其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0(9):39-43.

[8] 邓卓明,姜华.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99-102.

(责任编辑:李翔)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y Buil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ism Core Values

YANG Xiaofeng

(Philosophy Colleg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Under new situations and circumstances, the work for the Party build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faced with problems of secret ideology, diversity of social values, utilitarian tendency of joining the Party, and uniformit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 with the Party build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e need to focus on the basic task of training more qualified successors to the cause of socialism, to make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m core values and the Party build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o strengthen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cceptance of values and practice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arty build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ism core values;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arty building

2016-08-16

资金项目: 南开大学党建研究创新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建研究”(201601)

杨晓峰(1975—),男,内蒙古赤峰人,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D267

A

1008—4444(2016)06—0057—04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