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发展

2016-03-06 15:47胡红花乔玉强
关键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民族

胡红花,乔玉强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发展

胡红花,乔玉强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对我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异化,成为一种消极的社会意识,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民族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

民族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民族主义的理论渊源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研究民族主义的发生发展首先必须考察民族主义的理论渊源。

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族。民族不带有任何政治意义和政治色彩,它单纯地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1]26。因此,民族在最开始只是一种基于语言、生活习惯、传统文化以及共同的心理素质而形成的集合体。发展到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统一的民族共同体逐渐由原来的原始部落发展成一定的社会共同体,民族逐渐带有政治或宗教色彩。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中华民族”“美利坚民族”“法兰西民族”等典型的民族共同体。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以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为开端,“民族”逐渐上升为一种“主义”。之后,民族主义演变成一种社会思潮,迅速从西欧走向世界。围绕着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民族革命斗争与运动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也是一定历史时期文化与政治交互作用的结果,受到文化的强烈影响,从而打上了非常明显的文化起源的烙印。同时,民族主义具有高度整合社会的功能,非常容易造成一种高度一致的生存共同体。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民族主义有时具有非常强烈的种族色彩,可能造成民族主义政治色彩的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极易引发极端冲突。

二、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发轫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战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羸弱,“天朝上国”的民族优越感在外来入侵后渐渐瓦解,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中心”的民族观。之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爱国救国思潮在中国展开。

(一)近代民族危机下的观念选择

甲午战败,腐朽的晚清政府彻底匍匐在列强脚下,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民受到列强欺辱,民族耻辱和瓜分危机不禁令国人一颤,此刻的华夏大地危如累卵。正如严复在《拟上皇帝书》所述:中国已积弱至极,不治将亡。

瓜分危机快速催生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自觉,国人的共同关注均系于民族的生死存亡,此刻必须做出有关中华民族生死的抉择。上至皇室成员,下至普通民众,民族情绪异常高涨。这大概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几乎遍及全社会的民族觉醒,为中国民族主义的普遍产生提供了充足的心理与社会基础。

1895年,以康有为为首的“公车上书”虽然很快失败了,但在朝野上下引起很大轰动。它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民族觉醒尝试,撼动了当时人们一贯的保守思想。后来,戊戌变法以及清末新政(虽然都没有成功)的实践证明了民族主义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近代中国的民族抉择。

(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两个方向

1.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的民族主义

一般认为,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奠基者[2]67。同时,他被学界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民族主义”进行界定的人。他对于“民族主义”的阐述是极其深刻的,并且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政治、甚至文化界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近代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梁启超身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其本质并没有脱离君主这个中心。显然,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不纯粹,不能满足当时政治形势的要求以及国民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有研究者称,1897年,他在《变法通议》中提出“平满汉之界”的“泛黄种主义”时,他的思想并未能真正摆脱传统“天下”观所形成的“华夷之辨”,证明他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者,而是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比较狭隘的民族主义大资产阶级。后来梁启超逃亡日本,那里的见闻对他造成了心理冲击,他真正感受到高涨的爱国护国的民族情绪以及真正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时,他的狭隘的种族思想发生了转变。他认识到,只有真正纯粹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精神感召下的全民动员、上下一心才是实现民族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后来他出访美洲,接受了更加先进的自由民主思想,提出“新民”“新国”。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的民族主义

经历了改良派的政策失灵以后,孙中山等人明白清政府已病入膏肓,于是转向激进的“革命”道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将“民族革命”(或许可以称之为“种族革命”)推向高潮。实际上,以孙中山为首的所谓“革命派”也不是纯粹的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者”,其狭隘的带有强烈排满情绪的种族主义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广大下层人士的响应,但是掩盖了反帝反侵略的根本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道路。

总的来说,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代表了一种发展的、革命的民族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摆脱封建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要求。

三、民族主义在当今社会的成长与异化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20世纪开始传遍世界,对民族国家的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民族主义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蜕变,在有些民族或国家内甚至发生了异化。下面就民族主义的两个不同方向进行论述。

(一)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指对自己所归属的那个广义民族和那片国土的热爱及眷念,对自己所属文化及基本价值观的认同。民族主义则是指对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优越感。爱国主义是国家意识的最高体现,民族主义则是民族意识的最高体现[3]。

(二)非理性民族主义

适度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正当合理的社会意识和群体情感,一旦超出那个度,民族主义则表现为非理性,甚至演变成为极端民族主义。

西方的双重标准是引发非理性民族主义的根源。2015年上海东方明珠为巴黎暴恐袭击遇难者亮灯致哀引发了国内一些极端言论。对于之前发生在中国昆明的恐怖事件以及新疆“7·5”恐怖事件,法国政府没有站在人道主义的一边表示同情;在中国政府对新疆暴恐分子做出处理之后,法国政府还表示惋惜。反过来,东方明珠却为其亮起三色灯,不免令部分民众不理解。

非理性民族主义有多种形式,当前主要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等。由此引发的非理性情绪容易引起民族矛盾激化,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民族主义健康发展

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民族主义能够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反之,民族主义则会演变成一种消极的意识形态、一种恶劣的社会心理,对社会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甚至发展为恶劣的社会运动,严重威胁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合理利用并正确引导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融合才是正途。

(一)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努力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和谐发展

民族主义的发展以“民族”为动员机制,其意识形态以“民族”为核心。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谐共处,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科教文卫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和信仰自由[4]。发挥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建构的积极作用,利用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紧紧团结在一起,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多民族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积极引导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融合,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中国传播,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其影响。民族主义也可以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而且已经产生了影响,网络民族主义就是其最新的发展形态。人民大众有言论自由,有权利对一些事件发表看法。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在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氛围的同时,也应当规范自身言行,坚决不做任何有损国家、集体的事。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因素,引导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相融合,努力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

(三)努力引导民族主义向爱国主义发展,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真正的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是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情感事实,在世界各国的各种舞台上均有积极表现,爱国主义亦成为一种具有最高道德意义的常识性话语。而民族主义建立在民族情感基础上,表现为对民族国家统一、独立、强大的追求和理想,谋求建立统一市场,发展民族经济,实现民族国家的政治利益与现代价值[2]41-42。这样来看,二者有共同存在的基础,民族主义具备向爱国主义发展的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善于利用积极因素,努力引导民族主义向爱国主义发展,助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徐迅.民族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 暨爱民.民族国家的建构: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 光明网.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区别[EB/OL]. (2008-05-11) [2016-04-25]. http://www.gmw.cn/01wzb/2008-05/11/content_771873.htm.

[4] 国家民委网站.中国的民族政策[EB/OL].(2016-07-14)[2016-04-25].http://www.gov.cn/test/2006-07/14/content_335746.htm.

(责任编辑:李翔)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sm in Chinese Society

HU Honghua, QIAO Yuqiang

(School of Marxism,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00, China)

Nationalism is a historical concept, as a kind of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it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nation state in our country. Today, nationalism has become a negative social consciousness because it dissimilates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needs to be 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ves to adapt to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ationalism; trend of thought; socialist core values

2016-06-17

胡红花(1991—),女,山西五台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092

A

1008—4444(2016)05—0052—03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民族
我们的民族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