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视域下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2016-03-06 16:24李勉媛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建设

李勉媛

(广西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4)



双因素理论视域下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李勉媛

(广西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4)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发展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个人发展空间的局限性和教师自我认同危机是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主要因素。正确导向,形成尊重农村教师的社会氛围;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提高职业吸引力;创设条件,帮助农村教师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公平竞争,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是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管理的策略选择。

发展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教师。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乡村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难成为困扰农村教育工作的难题。双因素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代表之一,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分析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一、双因素理论的提出及主要观点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曾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1959年,他以20世纪50年代工业企业中的员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著名的“激励与保健因素理论”,即“双因素理论”,并在工作丰富化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为研究工作激励提供了新的视野。

与传统激励理论不同,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叫做保健因素,是指导致员工对工作不满的因素。这类因素通常与工作的外部条件和所处环境有关,能够防止员工对工作产生不满意,但起不到激励人的作用,因此又可称为“维持因素”,主要包括工资水平、人际关系、福利和安全、劳动保护、领导水平等工作外部的因素。另一类叫做激励因素,是指能使员工对工作满意的因素。这类因素往往以工作内容为中心,能够促使人们作出好的表现,主要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等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带来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毫不相关和截然相反的,消除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虽然可以安抚员工,但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如果想在工作中激励员工,必须强调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与工作相关的因素,重视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成长和乐趣。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提出了挑战,促使管理人员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创了“工作丰富化”的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师资是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建设难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双因素分析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难,教师“派不进、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就在于农村教师面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

1工资福利待遇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是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难题。据民进中央对全国100个县教师待遇专题调研发现,乡村教师收入普遍偏低。其中,有14个县的乡村教师平均工资不到2000元/月。乡村教师工资少,住房条件差,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教师队伍不稳定,改行、流失现象严重。部分地区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山村教书。

2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目前我国执行的编制标准是按生师比确定教师编制(教职工与学生比,初中:城市1∶13.5,县镇1∶16,农村1∶18;小学:城市1∶19,县镇1∶21,农村1∶23),按照这个编制标准,农村学校的教师基本上为满编制。但事实上,这种编制的制定办法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农村学校的特殊性。农村地广人稀、生源分散、交通不便、成班率低、课改引起的新的教师需求等重要因素没有被考虑进去,造成农村学校教师总量超编与结构性缺编并存的困境。其结果是,“教非所学”现象普遍,许多老师往往要身兼多职,承担几个年级不同科目的教学任务。尤其是推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寄宿制学校工程后,由于缺少生活教师,这些老师还要同时兼任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其工作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加上这些学校大多地处偏僻山村,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不畅,信息相对闭塞落后,业余生活枯燥单调,也难以留住人才。

3个人发展空间的局限性。近年来,虽然农村教育在硬件上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农村教师处于荣誉体系的末端,一方面缺少进修、培训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又缺少晋升的机会,在学历提升、专业发展、职称评定、先进模范评选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教师个人发展的空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迫使他们不得不谋求更好的出路。

4教师自我认同危机。教师自我认同是教师发展的首要环节,是学校教育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确定性的秩序开始瓦解,农村教师原有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和颠覆,对自身职业角色和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发生重构,在地域、身份、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归属感渐渐淡化,身份感也开始变得模糊,呈现出日益增长的农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

(二)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农村教师建设的策略选择

双因素理论认为,当工作条件、薪酬、福利政策和工作保障等与工作外部相关的保健因素得不到满足时,员工会产生不满意甚至对抗行为。而当保健因素满足到一定程度,再关注保健因素也起不到激励作用。相反,关注与工作内部本质相关的认可、成就、责任等激励因素,则能起到激励作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一方面改善工作外部环境,消除农村教师对工作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创设条件,让农村教师能够享受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成长和乐趣,激发他们内在的原动力。

1正确导向,形成尊重农村教师的社会氛围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舆论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发展农村教育和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关心和支持农村教师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增强农村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提高职业吸引力

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多管齐下,保障和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不断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统一发放,力争做到同一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二是进一步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按照“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原则,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贴。截止2014年上半年,22个省份中已有20个省份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其中有14个省份的实施县基本实现了乡村学校全覆盖。三是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契机,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建和改扩建学校校舍,提高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3创设条件,帮助农村教师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最深层的工作动力来自个人成就感以及完成工作职责过程中获得的自我发展。因此,应依托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东部学校支持西部学校”、“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等,尽可能多地为农村教师创造进修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宽他们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渠道,帮助其提高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另外,通过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实行城乡教师轮岗交换,定期选派城镇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带到农村,帮助农村学校的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职称评聘方面,适度向农村教师倾斜,激发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坚定扎根农村、献身教育的决心和激情。

4公平竞争,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聘任、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校长选拔任用等制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具有地域广阔、学生较为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教育主管部门在核定编制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教育的实际情况,保证该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适当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对在编在岗教师进行科学考评,公平竞争,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不断创新农村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打造一支“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剑平.部分乡村教师工资收入不如农民工[EB/OL].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4-12/17/content_11127662.htm,2014-12-17.

[2]周建平.教师自我认同:危机与出路 .教师教育研究,2009(7):27-30.

[3]教育部.20个省份已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贴[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785/201409/174759.html,2014-09-02.

[4]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斯奈德曼.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张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中国教育绿皮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Abstract:The focus to promote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on the one in rural area and the teachers are the key to have this project worked well. The fact, however, is that the general teaching team stays instable, mainly caused by low salary and welfare, tough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restricted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crisis of self-recognition. This paper suggested four better managing strategies on teaching tea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 They involved a right orientation to build a social respect to the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and a guarantee and improvement on salary and working condition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attractiveness of teaching in rural areas, then building conditions to help the teachers personal growth and facilitating their self-realization, finally creating a fair competition to set up rational withdraw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Rural Schools from View of Two-factor Theory

LI Mian-yuan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al Research,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China)

Key words: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 rural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708(2016)01-0072-03

猜你喜欢
双因素理论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河南省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分析
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中庸之道”
建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中庸之道”
新生代员工忠诚度的研究—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