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团队模式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016-03-06 16:24裴未迟龙海洋李占贤李耀刚路春光刘伟民
关键词: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

裴未迟,龙海洋,李占贤,李耀刚,路春光,刘伟民

(华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基于导师团队模式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裴未迟,龙海洋,李占贤,李耀刚,路春光,刘伟民

(华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导师团队;培养质量

摘要: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传统单一导师制已不能满足当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培养模式,此模式有利于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丰富研究生科研实践平台;探讨了导师团队对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具体阐述了其实施方法;讨论了导师团队的组建、管理、考核及学术修养,以期运用此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高等教育事业繁荣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自从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三十多年间培养研究生超过420万人,其中近五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总量的50%。截止到2014年,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超过145万人,并且每年仍在以4%~5%的速度在持续增长[1-3],但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并没有同比例的增加。部分高校研究生师生比严重失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很多杰出的研究生导师一人要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一名导师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识是有限的,这就不利于学生的视野的拓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相比之下,导师团队的培养模式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单一导师制的弊端,有利于充分吸收集体的智慧,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开拓学生学术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导师团队的培养模式是未来研究生培养的大方向、大潮流,对于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发展现状

(一)导师团队的概念界定及突出特点

团队是由才能互补并负有共同责任的人员组成的集合,而研究生导师团队是由为实现特定目的而承担相应责任的知识互补、相互关联的一名研究生主带导师和若干名辅带导师组成的小组。根据导师团队的概念,可以看出导师团队有着它自己的特点。首先,导师团队目标明确,它是通过组建团队来优化导师资源,以达到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大化提高的目标。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共同远景将整个团队的导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工作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其次,导师团队灵活组合、成员互补,导师团队不是人员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学历背景、不同资历、跨学科跨专业的多名导师的组合,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因此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再次,导师团队能够实现有效沟通,传统的单一导师制一名导师可能要带十几名学生,学生可能一个学期也见不到导师几次,导师无暇顾及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成长生活,不能有效的知道研究生。而导师团队通过增加导师数量以及规范导师团队的管理制度,有效加强导师团队的内部沟通和交流,更加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

(二)导师团队模式的培养过程

导师团队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具体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1招生录取阶段:导师团队模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研究生面试的阶段,按照导师团队组成原则合理组合的导师团队集体面试符合入学资格的研究生,综合考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否适合本团队的学术研究,进而最终决定是否录取。

2入学初期阶段:目前,基本上全国各大高校都有研究生入学教育,但是这些入学教育基本上都是学校的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往往缺乏导师队伍的参与和指导。导师团队应该在研究生入学教育阶段安排一定的活动,增加团队之间的认识,让研究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情况和未来发展有相应的了解。

3正式学习阶段:对于研究生学习的指导是导师团队的重中之重。导师团队应该从系统指导文献阅读,到正规的课题研究培养,再到系统指导论文写作等研究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教导,发挥导师队伍的教学优势。

(三)导师团队模式的组织运行

研究生是导师团队模式中的主体,科学地对研究生进行管理,实现导师团队模式下的组织化运行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讲,在导师团队模式下,研究生要专业模糊化、导师模糊化,在进入导师团队后,大家都在相同的领域进行科研活动和学术研究,所有的导师都起到指导作用,每一个研究生不单独定义自己的导师。此外,还要实现组长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相结合,共同促进学术成果的诞生。通过将团队中的研究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选出组长,加强团队内部的融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培养。同时,根据科研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项目,临时成立项目组,突破小组的限制进行交流和学术探讨,更有利于学术思想的锻炼。

二、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促进措施

(一)严格推行导师遴选制度,建立合理化导师梯队

导师的质量对于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导师团队与传统的单一导师制的最大不同也在于导师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导师的遴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导师来源上,在本校资深导师的基础上,要尽量引进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有名导师以及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学者,构成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导师团队。其次,在导师的学科专业和职称资历上,要以本专业学科的导师为主,其他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导师为辅,教授、副教授、讲师的不同资历背景的导师相互配合,不断拓宽导师团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使得研究生的学习既有资深导师的指导,又有年轻导师的协作,为团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实现整个团队的共同进步。最后,在导师的个人特质上,既要有“严师出高徒”的严师,又要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师父,严格化的管理和开放式的管理相结合。这样,就形成了一支由不同背景、不同资历、不同学术专长、不同个人特质的全方位、复合型导师团队,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优势互补、优化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完善导师团队管理制度,强化导师团队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导师团队的高质量的管理是团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和重要体现。对于一个导师团队来讲,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划分导师的职责,明确每个导师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目标。要确定一位主导师,对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和团队的研究项目统筹规划,严格监控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把好质量关。此外,还要设置多名副导师,分管研究生培养的不同阶段、不同工作,而来自企业的副导师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当然,所有的副导师也要参与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研讨会议等,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接着,还要建立导师团队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导师团队例会和师生交流例会,增强导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碰撞思维的火花。在例会的召开形式方面,既可以每周、每月固定日期召开,也可以按照当前研究项目的进行情况灵活安排。在例会的内容方面,既要有专业的学术交流,锻炼研究生的思辨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要有生活化的师生交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建立导师团队评估体系,促进公平合理的考核

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尺度和标准。传统的研究生导师评估体系往往一刀切,由上级主管部门、少数教师代表组成,一线导师参与程度低,忽略导师主体的主动性,不利于导师发展的周期性和持续性,最终导致不能通过评估体系科学地反映出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真实情况。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导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系统,突出学生对课程和导师的评价。具体来讲,建立导师工作积分制,从学生管理、论文指导等指标对导师工作进行量化,按照导师工作的完成情况打分,对超额完成的进行奖励,鼓励多劳多得;建立导师退出机制,对不负责任、工作不积极的导师进行动态管理,保证导师质量,充分发挥导师的模范作用。

(四)注重导师的人格魅力,丰富团队的学术影响力

所谓人格魅力包含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全部,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严重影响着他所在的团队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导师团队对于研究生言传身教,导师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研究生的个人品质和对于学术的态度。每一位导师都是一个独特个性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术思想,因此更要注重在团队中展现出充分的学术宽容。导师之间应本着宽容、谦虚、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坦诚的交流和沟通。在宽容的学术氛围和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中不断激发新的灵感,形成更多更优秀的学术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给研究生,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当然,宽容不是懦弱,见风使舵,放弃自己的学术立场和教育思想,而是真正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三、结语

导师团队以学术为本,改变传统的导师负责制下的单一传承关系,充分优化了师资资源,提高了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是研究生未来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在师生情感培育方面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有效拓展了研究生的知识面,培育了研究生的团队精神。总之,推行导师团队模式已成为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俊坷. 研究生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张的思考与探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6).

[2]王意洁.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 30(1):33-35.

[3]黄继蓉, 黄文韬. 研究生导师模式的一些探讨.高教论坛, 2009(2):65-67.

[4]孙政荣.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制的探讨.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23(1):87-89.

[5]张俊. 导师组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推广探析[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7): 100- 102.

[6]陈超. 博士研究生教育施行"导师团队"培养制度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9):89-92.

[7]罗泽举.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团队指导模式设计与管理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99-103.

Abstract:Along with rapid expanding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single tutorial mode cannot be adequate to modern need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 new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odel under supervisor team is raised in order to counter this problem. The model is beneficial to develop graduate academic field of vision and abou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platform of graduate student. The supervisor team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 were discussed, and it was also discussed that the form supervisor team, management, evaluation and academic accomplishment, in order to use this model to improv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Supervisor Team

PEI Wei-chi, LONG Hai-yang, LI Zhan-xian, LI Yao-gang, LU Chun-guang, LIU Wei-min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Key words:postgraduate education; supervisor team; train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708(2016)01-0100-03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