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水电开发思想探析

2016-03-06 19:54郑晓光
关键词:孙中山

郑晓光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州 350007)



【史海钩沉】

孙中山水电开发思想探析

郑晓光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州 350007)

摘要:为促进国计民生发展,孙中山非常重视水电开发。1894年他率先提出开发水力资源倡议,之后在相关论著和讲演中对水电发展多次论述。当多数国人对水电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时,孙中山清醒地认识到水电开发的重要性,提出大力开发我国丰富的水电资源并有一系列构想,建设三峡水电工程是其水电开发构想的集中体现。孙中山水电开发设想具有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前瞻性和科学性,对我国水电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孙中山;水电开发;三峡水电工程

中国的水电业肇始于1912年云南昆明的石龙坝水电站。至2014年,经一百多年的开发,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约占全球水电总装机的27%,位居世界第一并遥遥领先[1]。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大国。我国的水电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先贤们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开创之功。其中孙中山最早提出大力发展我国的水电事业,对我国水电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革命,谋求中国之独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对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亦提出了一系列宏伟的构想,集中体现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和《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等论著和讲演稿中。当今学者对孙中山经济思想多有论述,然而对其最早提出大力发展我国水电事业及其一系列设想,鲜有详细论述。2016年恰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笔者拟对孙中山的水电开发思想进行探讨,以示缅怀。

一、孙中山水电开发思想的萌生

1879年5月,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赴檀香山。途中,他“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2]47。自1879年入火奴鲁鲁意奥兰尼学校读书至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前身)毕业,孙中山共接受了13年西方新式教育。在13年的求学生涯中,他孜孜不倦地吸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观察新潮事物,开拓视野,“远在欧洲时局之变迁,上至历朝制度之沿革,大则两间之天道人事,小则泰西之格致语言,多有旁及”[2]1。这为孙中山一系列思想学说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19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就在孙中山求学檀香山的前一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水电站,掀开了全世界水电开发的序幕[3]6。水电是一种便宜、清洁的再生能源,并具有综合效益,对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能够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水电的诸多优越性,西方近代社会发展早期,无一例外地大力发展水电[3]6。身在檀香山的孙中山感受到电气时代的汹涌浪潮,较早接触到水电这一新生事物,并敏锐地认识到以水力发电做为动力可以节省人力。

1894年1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就论述道:“格致之学明,则电风水火皆为我用。以风动轮而代人工,以水冲机而省煤力,压力相吸而生水,电性相感而生光,此优其小焉者也。”[2]12“然而取电必资乎力,而发力必籍乎煤,近又有人想出新法,用瀑布之水力以生电,以器蓄之,可待不时之用,可供随地之需,此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者也。”[2]12孙中山不仅提出用水力代替燃煤发电以节约煤炭资源,还认识到水电具有极大优越性,即“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这里,孙中山率先提到了水电开发,其接受新兴事物之迅捷,洞察新兴事物之敏锐,实堪令人佩服。当然,此时他对水电的认识还处于萌芽阶段,以为水力发电必须完全利用瀑布的存在,对水电站的开发也仅认识到其发电的功用,对其促进国计民生的重大作用尚未有论述。

二、孙中山水电开发思想的发展

《上李鸿章书》之后,孙中山试图求见李鸿章,然而李鸿章拒不接见。从此,孙中山对改良救国不再抱有幻想,走上革命道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然而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及随后的北洋军阀窃取。为捍卫新生的民国,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一系列革命活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4],故于1918年5月他愤然辞去广东军政府大元帅职务。推翻清王朝后,国家并未实现富强和独立,反而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面对这一局面,“文近时观察国事,以为欲图根本救治,非使国民群怀觉悟不可”[5]1200。故辞去大元帅后孙中山便闭户著书,“冀以学说唤醒社会”[5]1200。1919年6月,孙中山发表《实业计划》(后连同《孙文学说》《民权初步》一并收入《建国方略》一书)。《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为我国工业化勾画的蓝图,其中对水力开发亦着墨甚多。此时孙中山对水电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水电开发也有进一步阐述。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认识到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富最强之国,主要原因在于实业发达,而其实业发达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包括水力在内的自然力,以助其机器工业兴旺。孙中山深刻认识到水电可以为机器工业提供动力,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对国家工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此外,对于如何开发水电,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构想。孙中山认为,治理河流应结合水力发电,对河流进行综合开发。在论述黄河的治理时,孙中山说:“黄河出口,应事浚渫,以畅其流,俾能驱淤积以出洋海。以此目的故,当筑长堤,远出深海……堤之两岸,须成平行线,以保河辐之划一,而均河流之速度,且防积淤于河底。加以堰闸之功用,此河可供航运,以达甘肃之兰州。同时,水力工业亦可发展。”[6]265对于渭河、汾河的开发,孙中山认为“亦可以同一方法处理之”[6]265。对于长江的整治:“改良此水(汉水),应在襄阳上游设水闸。此一面可以利用水力,一面又使巨船可以通航于现在惟通小舟之处也”[6]298;“此宜昌以上迄于江源一部分河流,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寻(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寻者。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6]300。对于珠江等多条河流的治理,他亦屡次提到“设堰以生水电”。

从上可以看出,孙中山对水电开发极其重视,多次强调江河的治理一定要紧密配合水电的开发,具有综合开发河流的意识。囿于传统水患灾害的严重,我国的治水不敢从积极的兴利方面考虑河流的开发,治水仅出于单纯的防洪需要[7]。孙中山治水应结合发电的思想,从兴利方面积极考虑河流的治理,打破了传统常规。河流综合开发思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在中国兴起,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才渐渐成为水利界的共识,并提出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结合防洪为治水的新方向。而孙中山在20世纪早期即有综合开发河流的意识,殊为难得。这对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孙中山大力倡导发展水电业

孙中山晚年在中国共产党人和第三国际的帮助下,思想有了重大飞跃,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孙中山认为“兹值国民党改组,同志决心从事攻心之奋斗,亟需三民主义之奥义、五权宪法之要旨为宣传之资,故于每星期演讲一次”[8]183。8月,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系列演讲,其中对水电开发亦有较多新论述。

首先,他对我国水电资源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我国水电资源蕴藏量丰富,世所罕见。“近来外国利用瀑布和河滩的水力来运动发机,发生很大的力……这种瀑布和河滩,在中国是很多的。”[8]401“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力。这样大的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力都要大得多。”[8]402“又像黄河的龙门,也可以生几千匹马力的电力。由此可见,中国的天然富源是很大的。”[8]402孙中山关于我国水力资源丰富的见解在当时是非常独到的。当时全国大多数人认为我国水力资源贫乏不堪开发,“在抗战以前,社会人士颇少注意(水力资源),且有误解之处,往往以为我国缺乏水力资源”[9]。更可贵的是,孙中山不仅认识到我国水力资源蕴藏量丰富,甚至认识到在国际上也少有国家能同中国匹敌,富有远见卓识。

其次,他认为水电极为廉价,可以充分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甚至是中国变贫为富的关键。“瀑布和河滩的天然力是不用费钱的,所以发生电力的价钱很便宜。”[8]401此廉价之水电“不但是可以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并且可以用来制造大宗的肥料”[8]402。充分利用廉价而丰富的水力资源发电,促进各行各业的兴盛,“那便有很大的生产,中国一定是可以变贫为富的”[8]403。把水电开发提高到中国变贫为富的高度,可见孙中山对水电业的高度重视。

最后,他提出大力开发我国水电资源。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演讲中明确说道:“像西江到梧州以上,便有许多河滩……如果把滩水蓄起,有人说可以发生一百万匹马力的。其他像广西抚河、红河也有很多河滩,也可以利用来发生电力。”[8]401-402“像扬子江上游夔峡(即瞿塘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不但可以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并且可以用来制造大宗的肥料。”[8]402“如果把扬子江和黄河的水力,用新方法来发生电力,大约可以发生一万万匹马力。”[8]402从以上可见,孙中山认为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业,尤其应重点开发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到长江、黄河、珠江的水电开发,大多仅是笼统概括为“设堰以生水电”,而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系列演讲中,已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水力资源调查资料,较明确地指出珠江水系的西江到梧州、抚河、红河,长江上游夔峡等处蕴藏着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匹的电力,应大力开发。显然,孙中山所指出的对这些河段的水电开发,是建立在对这些河流水力资源可开发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并不是凭空想像。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孙中山阐述了长江三峡水力资源的丰富,强调开发三峡的重要性,这是目前所见关于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最早计划。水电开发属于多学科、技术密集型的工程,民国时期国家水电开发技术落后,水力资源勘测资料匮乏,孙中山无法对我国的水电开发提出更为完整、具体的构想,但能大胆提出建设三峡水电工程的倡议,无疑是高瞻远瞩,振聋发聩的,是孙中山水电开发思想的集中体现。

至此,孙中山对水电开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多数国人对水电的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时,他不仅充分认识到水电是一种廉价的能源,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的作用,还意识到我国应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事业,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同时,孙中山更以自己的远见卓识,首倡三峡水电工程的开发,是中国人民开发三峡发出的第一声,对后来三峡工程的上马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19世纪晚期,孙中山率先提出开发我国的水电资源。20世纪初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孙中山对我国水电资源的认识及开发有了独到见解,并且渐渐有了建设黄河龙门、长江三峡等水电站的设想。孙中山的水电开发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19世纪末20世纪初,水电开发还是新生事物,多数国人对水电的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1894年1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率先提出开发我国的水电资源,可谓开风气之先。之后,孙中山又提出水电不仅是廉价的资源而且我国蕴藏量极其丰富,应大力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水力资源贫乏的认识误区。对于我国水电的建设,孙中山还最先提出了一系列设想,甚至首倡三峡水电工程建设,这对促进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水电开发设想的前瞻性。孙中山认为,机器工业要发展,大力发展包括水力在内的自然力是关键。换言之,即工业要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动力资源对工业的制约作用。孙中山还认识到水电这一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前景,电力工业建设应该优先发展水电,因此提出了对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水主火辅”电力开发策略,就同孙中山的倡导不谋而合。现今,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水电,水电已成为我国电力开发的主导方向。由此可见孙中山水电开发构想的前瞻性。

其三,水电开发设想的科学性。孙中山对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进行水电开发的诸多构想,无疑是宏大而具有远见的。国民政府曾按《建国方略》谋划全国经济开发,20世纪30—40年代也曾规划过三峡等水电站的建设,然而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国家的财力和技术,虽然均未付诸实施,但对后来我国的水电开发仍有着引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设想逐渐成为现实:我国在黄河中上游开发了一系列大中型电站,比如盐锅峡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在珠江水系开发了新丰江、流溪河等大中型水电站;三峡工程也于2009年全部完工,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大中型水电站的建设,保证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孙中山水电建设诸多设想的一一实现,表明其构想是科学的,并不是凭空想象。

虽然孙中山有关水电开发的设想只是其国家经济发展宏伟规划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于处在萌芽中的水电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引导了我国水电业的起步,在我国水电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1894年1月孙中山提出发展我国水电事业至今已经过去120多年,我国亦已成为世界上的水电大国。在我们为国家取得这样的成就高歌时,饮水思源,亦应缅怀孙中山先生对我国水电开发的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宋明霞.中国水电谋发展:义无反顾而又顾虑重重[J].中国经济周刊,2015(21):55-57.

[2]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第1卷(1890—1911)[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中国水力发电史编辑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史(1904—2000):第1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第4卷(1890—1911)[M].北京:中华书局,2011:471.

[5]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下[M].北京:中华书局,1991.

[6]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第6卷(1919.12—1922.12)[M].北京:中华书局,2011.

[7]李锐.关于水力资源普查和河流综合利用问题[J].水力发电,1956(3):8-9.

[8]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第9卷(1924.1—1924.3)[M].北京:中华书局,2011.

[9]张光斗,覃修典.抗战八年来之水力发电事业[J].资源委员会季刊,1946,6(1/2):150-180.

Sun Yat-sen’s Ideas about Hydropower Exploitation

ZHENG Xiao-guang

(SocialHistoryInstituteof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Sun Yat-sen attache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power. In 1894, he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of developing water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and then he also discussed hydropower industry many times in his books and speeches. When most of people were still ignorant about hydropower, he had been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its exploitation, and formed a series of ideas to develop the hydropower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gorge hydropower project was the main embodiment of his ideas. His ideas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are initiative, prospective and scientific, which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power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Sun Yat-sen; hydropower exploitation; the Three Gorges Hydropower Project

作者简介:郑晓光(1988— ),男,福建永春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当代水利水电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17

文章编号:1672-3910(2016)01-0026-04

中图分类号:D693;F12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26/j.cnki.hkdsk.2016.01.005

猜你喜欢
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的绰号
论孙中山的国家建构思想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关系论析
孙中山忒缺钱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