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平面设计中心理学元素的可视化应用研究

2016-03-07 08:49
关键词:现代平面设计可视化

金 卓

(亳州学院 美术系,安徽 亳州 236800)



现代平面设计中心理学元素的可视化应用研究

金卓

(亳州学院 美术系,安徽 亳州236800)

摘要:随着设计技术的不断成熟,平面设计所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画面对视觉的冲击,而且逐渐转向受众的心理反应,让受众能够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因此,需要在平面设计中使心理学元素获得可视化的效果,以提高平面设计的人性化水平。拟从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出发,多角度分析受众的心理需要,探索出相应的心理学元素的可视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现代平面设计;心理学元素;可视化

平面设计是一种发展迅速、与时代紧密相关的艺术,它与绘画和美术紧密相关,像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工艺都以平面设计为基础,因此,平面设计在艺术设计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而设计心理学以心理学为依据,在平面设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受众心理需求的多样化,使得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对心理学元素的把握不够灵活。

在平面设计的可视化领域中,设计者一般从色彩、图形、结构、材料出发,尽可能合理地设计出可视化的艺术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四种元素也发生了变化,逐渐由分散走向整合,展现出了整合力,每一种元素都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设计者在设计时要以人为本,研究人的需要,依据科学的设计规则设计,以增进艺术设计和受众的心理互动,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关于设计心理学和平面设计

1.设计心理学概述。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心理学”这一名词开始出现,它以心理学为基础,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是一种心理意识在设计中得到反应的一种理论,在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设计心理学的命名来源于“科学心理学”,是一种典型的两种学科的交叉,其目的是将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设计,并通过设计影响人们的心理。设计心理学一方面用已经成型的艺术作品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另一方面运用心理学对设计进行合理的预测。随着设计行业的不断成熟,设计者只有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才能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然而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微妙的,受众对设计的美和丑,高雅和低俗有着巨大的差异。可见,设计心理学的综合性较高,随着设计层次的不断提高,其作用也将得到重视,设计者必须修好设计心理学,设计出美观和富有内涵的艺术品,展示出作品强大的心理感染力。

2.平面设计概述。

平面设计以美术学为基础,随处可见的平面设计使得其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美术基础、心理学基础以及其他的知识才能设计出有艺术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作品。平面设计随处可见,设计者通过各种视觉元素把预先设计好的信息传达给受众。设计者在设计中要转变为受众者,从受众的心理出发,因此,平面设计不仅仅是装饰,而是像一本富有内涵的书一样,需要读者能够有共鸣。这对设计者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设计者要从细节出发,把握每一个元素,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它们能够有机组合,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分类方面,平面设计包含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逐渐探索出了其他视觉表现手段,延伸了设计者的设计空间,提高了设计的艺术效果。

二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心理学元素

1.色彩。

从表面上来说,色彩是万物的标志,每一样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人们在时刻关注和运用着色彩,可见色彩的魅力。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是一种潜在的,对人们的情绪有着莫大的影响,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感官和心理,这对设计者无疑是一种启示。

在平面设计中,对色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错觉、颜色象征等方面。据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的实验表明,红色、蓝色环境对人们的精神影响是直接的,它们能够对人的大脑电波起到不同的刺激作用,红色使大脑电波感到紧张,蓝色使大脑电波感到冷静。因此,色彩是平面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的心理学元素之一。

首先,在冷暖色上,色彩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产生心理差异的是人们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心理的错觉。据此,人们把色彩分为冷色和暖色。冷色主要有紫色、蓝色、绿色,暖色有红色、黄色、橙色。这些冷暖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红色的车给人们以速度和激情的感觉;球场上球员的红色队衣,让球迷热血沸腾;冷饮上的绿色包装让夏季的人们感到凉爽等。这些错觉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温度变化,而是人们根据联想和想象,联想到曾经真实刺激到心理的物质。设计者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运用再创造使色彩发挥额外的心理踧踖作用,满足设计的需要。另外,色彩除了温度上的刺激外,还给了人以重量上的错觉。例如,暖色的物质让人感觉在下沉,而冷色则有上升的感觉;冷色让人觉得遥远,暖色让人觉得亲近。

其次,色彩的明亮度和纯度也会对人的心理造成错觉。一般情况下,亮度高的色彩让人感觉在上升,亮度低的色彩让人感觉在下沉;纯度高的色彩有轻柔的感觉,纯度底的色彩有僵硬的感觉。另外,人们看到一个色彩时,通常会联想到它的载体,例如,红色让人联想到红旗、血,白色让人联想到雪和白纸等。由此可见,色彩本身并无感情,而是人的视觉和经历与之产生互动后得到的一种心理反应,并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当再次看见某一色彩时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在治疗跌打扭伤的药盒上通常使用红色,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充分让红色刺激肌肉的机能,增强血液的流动,但是在不同的色彩背景下的红色给人的感受也不同,例如,在蓝色背景中的红色让人感觉舒适、清新,但与明度相近的颜色一起搭配时让人感觉火热;与红色相比,蓝色让人联想到大海、蓝天,让人感觉纯净、浩瀚,蓝色是自然界最多的颜色,是永恒的颜色;紫色是蓝色和红色的混合色,根据比例的不同调出来的颜色也不同,因此给人一种神秘感和不确定性;黑白色是两种极端的颜色,黑色代表凝重、空无和死亡,白色活跃、富有生机、无限性,因此,在平面设计中黑色和白色是永恒。

虽然色彩带给人的心理反应是独特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受众者差异使得色彩带来的反应也发生了变化。当人们的情感在受到色彩的强烈刺激后,会形成一种深刻的影响,使得色彩有了独特的意义,例如经历过火灾的人,对红色有一种极大的恐惧感。另外,在中西文化里,相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例如,在中国黑红搭配很常见,如对联,但在西方红色象征暴力和血腥,如果与黑色搭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恶魔;在中国黄色代表富贵,而在西方黄色则是一种下等颜色,因为叛徒犹大的衣服是黄色的。对设计者来说,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以提高受众的心理反应。

2.图形。

图形实际上是一种符号,它包含了某种思想和观念。在平面设计中,图形往往不是单一的点、线组成的,而是多个要素相互作用。

第一种,点。在一些图形里,我们会经常看到杂乱的实点,这些点看起来很凌乱,让人感觉烦躁或自由;有的实点和整齐,让人感觉呆板。另外,与实点相比,虚点很难让人感觉到点的存在,有一种空灵感。在图形设计时,点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设计的中心,是力的中心,但不能太大,太大就成了圆,点越小,存在感就越强。

第二种,线。点动成线,而且还有方向感,在平面设计中,线有位置和方向以及宽窄之分。线可分为直线、曲线、折线以及圆。直线给人的感觉是理性、直爽,在平面设计中水平线、垂直线和对角线,水平线容易想到地面,能够承载物体;垂直线上扬;对角线给人以动态感,上扬或下降。折线是两条直线的交叉,所呈现的角度表现了不同的情绪,直角显得冷漠和稳定,给人以理性的启发;锐角显得紧张,好似即将倒下的人;钝角逐渐趋于缓和,显得安逸、慵懒。曲线是直线偏离原来轨道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封闭性,当成为圆时,给人以含蓄感和圆满,使得曲线在女性设计时运用较多,例如,女性洗浴用品的设计很少中规中矩,大多采用曲线设计,为女性带来了优雅感。

第三种,面。面是点和线的集合。面包括三角形、圆形、矩形,其他的都是这三种的派生。平面中都有一种“力”的承载,如果上的作用较强,整个图形显得轻松,反之则显得束缚。例如,向上生长的花朵显得生命力强,而向下延伸的根系富有厚重感。另外,左右力量的差异也会使图像产生动感,左强右弱有一种冒险感,反之则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在所有的面中,三角形最为稳定,表现力极强,正三角的稳定性最大,如果倒置则有一种危机感。圆很复杂,也很简单,圆对中华民族来说有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了圆满,同时也展示了一种中庸的态度。

3.结构。

在平面设计中,结构也是一种重要的可视化的心理学元素。例如,有的平面设计为了吸引受众者,通常采取立体化的造型。一方面,结构的设计需要赋予特殊的情感性,另一方面,是结构中的破坏力,这两种力的相互作用使得人们获得情感体验 。在设计中,有一些固定的设计法则,例如黄金分割、对称等,这些都是以受众的心理体验为标准,但这些法则也不是不变的,需要设计者大胆创新,寻求突破。另外,有的心理学家认为物体内部有一股突破力,试图打破图形的束缚,给图形带来了运动感,对受众起到了一种心理暗示。

4.材质。

材料是设计的基础,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对材料有详细的了解,准确地传达信息。从材料的形态看,主要有点、线和面、块,点材的跳跃感强,线材有方向感,面材有空间感,块材有立体感。因此,在设计时,要依据设计目的,选择相应的材料形态。另外,点、线和面并不是孤立的,在通过一定的运动后可产生对应的形态,例如,点动成面。从材料的质地来看,不同的材料给予受众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也不同,例如,金属让人感觉到冰冷,玻璃显得易碎,木板显得舒适,这些微妙的心理变化是设计者应该敏锐把握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新的材料也随之出现,对设计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因此设计者要合理运用新材料,推动设计水平的提高,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

三现代平面设计中心理学元素的可视化的设计方法

1.要掌握受众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受众在无时无刻地感受外部世界,通过外部的刺激使大脑获得信息,在分析后逐渐形成心理和生理反应。对设计者来说,平面设计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活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设计者需要掌握受众的心理需要,在设计时注意设计实践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因此,掌握受众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扩大影响力。

人们在观察一件平面艺术品时,通常会有直觉、感悟等方面的反应,即在观察作品后会调动自身的经历、感觉对其作出评判,可见平面设计的直接表达对受众有重要的影响。在平面设计中,设计者不仅利用单一的感官,而是利用视觉、味觉等,例如,在音乐海报上,设计者通常会把动态的音乐化作可视化的线条;在食品包装上,把味觉化作红色,提高受众品味欲望,这些通感的设计使产品更加生动,吸引力也更强。但是传统的审美观念认为心理和生理需要是相互排斥的,如果单纯地从受众的生理需要出发,设计出来的作品必定与艺术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导致人类审美力的下降,这种审美冲突使得设计者在设计时更加注重受众的心理体验,这样不仅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持续发展。

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感觉是对特殊事物的反应,从物体的形态、气味等可以判断出事物的属性,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自觉地积累起来的经验。例如,通过橙汁饮料的外观设计,人们可以很轻松地判断出这瓶饮料是橙汁,从而准确地建立了受众和产品的认同关系。

2.避免单一的感官刺激。

在平面设计时,要避免单一的感官刺激,要使设计充分刺激受众的眼、耳等感官,提高刺激效果。实际上,在大多艺术创作中,各种感官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通的,例如,一件作品的基调低沉,画面阴暗,模模糊糊有一双眼睛,看到这样的画面,人们心里会感到恐惧、落寞,这就是视觉带来的心理体验,提醒着平面设计者要充分刺激受众的感官。色彩刺激是一种常见的感官刺激手段,不同色彩设计可以进行不同的色彩诱导,例如医院和歌厅的色彩设计截然相反。另外,一些设计会调动受众的生活经验,产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即每个人心中都有独特的“哈姆雷特”。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优秀的作品通常对受众的心理影响较大,正如NIKE的球鞋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受众的生理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受众的名牌体验,让顾客获得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再如,在烧烤主题店里,以烤猪手为主,烧烤师傅的装扮是猪八戒造型,不仅造型有趣而且味道鲜美,吸引了顾客的品尝欲望,获得了较好的推广效果。

3.要与受众者角色互换。

与受众互换角色可以让设计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角色互换就是要站在受众的角度,为消费者着想。一方面,设计者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获得准确的受众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设计者可以进行角色体验,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另外,在设计公司里,设计小组通常会对产品的受众对象进行研究,以提高设计的针对性。角色互换实际上是一种与受众的交流沟通,以此使双方达到一种默契。

在一些设计中,设计者为产品增加了很多功能,但有些功能超越了受众的接受能力,例如,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但有些功能消费者根本用不上;月饼的豪华礼品盒其实是一种过渡包装,超越了设计的意义,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对于设计者来说,必须准确地把握受众的心理需要,适当扩大设计的附加功能,使设计更加和谐。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摒弃无益于受众的设计,从长远利益出发,准确把握角色的心理需求。

4.创新设计思维。

设计者通常将事物概念固定化,按照思维惯性快速推断,但这极大地限制了创新。虽然惯性思维能够提高设计效率,但容易阻碍创新。创新是设计者保持优势的重要措施,通常是意料之外的事。因此,设计者要从身边的小事物入手,发散思维,保持好奇心,保持创新;要经常与他人沟通,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时刻保持新的设计思维。例如,人们越来越爱用手机自拍,自拍杆的设计使自拍爱好者能够更加便利自拍,为顾客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感受。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受众可能不接受设计者的设计,觉得受众挑剔,其实是设计者的设计问题,从专业的角度看,受众很难读懂设计者的设计。因此,设计者必须充分了解受众的社会背景,深入了解受众的想法,以创新促进平面设计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人们追求艺术的脚步从未停止,对平面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平面设计者不仅要从视觉效果出发进行设计,同时更要注重心理学元素在设计时的运用。本文从平面设计中的可视化的心理学元素出发,即色彩、图形、材质、结构,研究了这些元素对受众的心理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现代平面设计中心理学元素可视化的设计方法,期望在心理学的指导下能够提高平面设计的水平,触动受众的心灵,帮助受众接受优秀的作品,促进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2]高菲.平面设计中符号学的应用[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

[3]张璐.基于设计心理学的现代招贴视觉语言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4]张雪林.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5]王梅林.图案、图形及其关系研究[J].包装工程,2009(09).

Class No.:J50-0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Elements Visualization in the Modern Graphic Design

Jin Zhuo

(Department of Fine Art, Bozhou College, Bozhou, Anhui 236800,China)

Abstract:As design technolog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mature, graphic design is not only the pursuit of visual impact of the image, but also turned to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of the audience gradually, making them to get a good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visual effect in the graphic design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graphic design,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audie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elements of visual design method.

Key words:graphic design; psychological elements; visu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3-0153-4

基金项目: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15G114)。

作者简介:金卓,硕士,副教授,亳州学院。研究方向:视觉艺术经济研究、设计营销与品牌策划。

猜你喜欢
现代平面设计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色彩、图形与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论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