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症辨治心悟

2016-03-07 12:31刘应科孙光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软坚散结光荣益气

刘应科,孙光荣*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100013)

·国医大师·

肿瘤病症辨治心悟

刘应科,孙光荣*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100013)

肿瘤;辨证;四诊;孙光荣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思想传承专题研究(四)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即临床俗称的“癌病”,本篇多指此病。肿瘤是一种多发、常见、易变、难治、难愈、预后不良的疑难重病,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愈。对于肿瘤患者,不但要尽可能治其病,更要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中医在预防、治疗肿瘤,特别是在提升病人抗击肿瘤的机体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孙教授在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颇深感悟,兹此总结。

1 病名释义

1.1 中医病名释义

远在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说文解字》:“瘤,肿也,从病,留声。”《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对“瘤”的含义作了精辟的解释。“留”(瘤),是认为其起因是体内“气血留结”或邪气秽物在体内留而不去(《诸病源候论》),所以称之为“留”,后来加上疾病偏旁就成为“瘤”字。

“岩”、“癌”(有、无疾病偏旁的两字同义),是因为其状尤如质地坚硬、固定不移、凹凸不平的岩石,故名。“癌”字首见于宋·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并最先加上疾病偏旁写成“癌”。

众多古籍中有“瘤”和“癌”的记载,如《黄帝内经》《难经》等载有:筋瘤、肠瘤、昔瘤、肿疡、瘿瘤、癥瘕、积聚、恶疮、留、瘤、岩、嵒、癌。

嗣后,中医古籍中比较常见的、相当于现代医学癌症的病名很多,比如,乳石痈、乳岩(相当于乳腺癌)、舌菌(相当于舌癌)、症瘕积聚(相当于卵巢癌等)、失荣(相当于恶性淋巴瘤等)、噎膈(相当于食道癌)、肠蕈(相当于卵巢囊肿等)、翻花疮(皮肤癌)。

可见,中医对癌症的命名是以“象”为据的,非常形象,也非常准确。例如,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对乳岩的描述:“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栗,或如复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名曰乳岩。”

1.2 西医病名释义

肿瘤分类很多,现在已知的已经超过300多种,但从宏观上区分,可以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多在组织或细胞类型的名称后面加一个“瘤”字,例如腺上皮的良性肿瘤,称为腺瘤;平滑肌的良性肿瘤,称为平滑肌瘤。恶性肿瘤又可细分,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这些肿瘤表现出向某种上皮分化的特点。命名方式是在上皮名称后加一个“癌”字。例如,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为鳞状细胞癌;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为腺癌;间叶组织的恶性

肿瘤统称为肉瘤。这些肿瘤表现出向某种间叶组织分化的特点。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血管和淋巴管、骨、软骨组织等。命名方式是在间叶组织名称之后加“肉瘤”二字。例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肉瘤。应当强调,在病理学上,癌是指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平常所谓“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特殊情况下,有时还结合肿瘤的形态特点命名,如形成乳头状及囊状结构的腺瘤,称为乳头状囊腺瘤;形成乳头状及囊状结构的腺癌,称为乳头状囊腺癌。尚有一些特定的约定俗成的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瘤、尤文肉瘤、霍奇金淋巴瘤。

总之,良性与恶性各有其特点。良性肿瘤具有五大特点:(1)生长慢;(2)边界清;(3)可推移;(4)无脓血;(5)难转移。恶性肿瘤亦具有五大特点:(1)生长很快;(2)边界不清;(3)很难推移;(4)杂有脓血;(5)容易转移。

2 病因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目前关于肿瘤的病因病机至今尚不明确,需我辈不断努力之探讨,结合笔者对典籍的阅读及在临证经验的总结,试述如下。

2.1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做出了许多“司外揣内”的论述,《中藏经》说的比较全面,《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明确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也;发于皮毛者,肺之毒也;发于肌肉者,脾之毒也;发于骨髓者,肾之毒也;发于下者,阴中之毒也;发于上者,阳中之毒也;发于外者,六腑之毒也;发于内者,五脏之毒也。”

孙教授认为,归纳中医古籍关于肿瘤的病因,结合其家传、师传以及个人体悟,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即遗传、意郁、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1)遗传:即秉承于父母,或者体质状况决定了正气的强弱和癌病的易患性和倾向性,机体正气在防治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正如《医宗必读·积聚》所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2)意郁:即情志抑郁。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久则导致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久则津凝为痰,血瘀、痰浊互结,渐而成块。正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

(3)气滞:气机失常,阻滞而不通畅,停留并聚与某处,发为肿瘤。

(4)血瘀:津液代谢异常,瘀血停滞,留与局部,发为肿瘤。

(5)痰凝:津液代谢异常,痰饮酿生,凝于局部,发为肿瘤。正如《医宗必读·痰饮》所说:“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

(6)毒聚:邪毒内侵,聚于局部,发为肿瘤。

2.2 西医病因

西医认为恶性肿瘤的病因主要是:(1)情绪抑郁;(2)生物因素(包括病毒和寄生虫);(3)化学因素;(4)物理因素;(5)生活因素;(6)遗传因素。

3 诊断心得

肿瘤之诊断尚不能离望、闻、问、切四诊,孙教授总结为“四诊八重”,辨证尤其重视“明晰经纬”,论治遵循其病机,总体不离益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总结为“一方一肿瘤”,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灵活化裁。

3.1 四诊八重

3.1.1 望诊重神形、重舌象(1)失神:可见眼光晦暗无神、眼袋臃肿无华、颈椎竖而不坚;(2)脱形:可见面色无华、消瘦乏力、步态不稳、汗渍泽泽;(3)舌象:观察舌体是否正、缩转是否灵活,舌质是否淡、绛、深红、瘀斑,舌苔是否厚、燥、腻、滑或无苔、无津?(4)指甲、趾甲:可见甲卷、瘀点;(5)皮肤:可见皮肤色泽枯槁、弹性差、有瘀斑。

3.1.2 闻诊重声音、重气味(1)声音:可见声嘶、声低、声亢、喑哑、气不上续;(2)气味:呼出的气体或局部爆发出臭味、鱼腥味、尸气味、熏肉味。

3.1.3 问诊重现状、重参数(1)现状:问询并了解患者饮食、睡眠、二便、喜恶、疼痛部位与感觉等情况;(2)参数:问询并了解患者既往史、家族史、治疗史、西医检查数据等情况。

3.1.4 切诊重脉象、重反馈(1)脉象:辨别有无胃、神、根,有无反季,有无间歇、有无屋漏、鱼翔、雀啄等;(2)反馈:了解患者情况,触摸肿瘤可否推移,是否坚硬,疼痛、作胀部位是否固定,能否受压。

3.2 辨证

在《形神是中医辨证元素的首要元素-中医辨证常用20个基本要素与形神的关系》一文中[1],已经提出了辨证20个主要元素,即1.时令;2.男女;3.长幼;4.干湿;5.劳逸6.鳏寡;7.生育;8.新旧;9.裕涩;10.旺晦;11.神形;12.盛衰;13.阴阳;14.表里;15.寒热16.虚实;17.主从;18.标本;19.顺逆;20.生死。在肿瘤的辨证中应该重视此20个元素,尤其是后10个元素。

众所周知,辨证应以各种辨证纲领为主轴,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寒热虚实生死逆顺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精辨证等,将四诊合参是数据纳入辨证纲领进行临床辨证。但根据孙教授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无论用任何辨证纲领,都必须“明经晰纬”,这样才能纲举目张,才能符合临床实际,才能真正指导临床组方用药。

于肿瘤而言,无非虚实两端,虚者,正虚也,主要为气虚,亦可气血两虚;实者,邪实也,主要为血瘀,亦可有痰浊,即痰瘀互结,故而肿瘤之证多为气血两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邪毒壅聚等。

4 肿瘤治疗

根据辨证制定治疗法则,然后处方,孙教授之用方,多化裁于经方而不拘泥于经方,多采用三联药组,严格按照君臣佐使进行组方,在此基础上,根据兼病及兼症灵活化裁,遂以孙教授之名首领命名之。

4.1 治癌基本方:孙光荣扶正抑瘤汤

4.1.1 组成君药:生晒参10 g,生北芪15 g,紫丹参10 g;臣药:天葵子15 g,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佐药:珍珠母12 g,制鳖甲12 g,山慈菇12 g;使药:化裁加减。

4.1.2 方解第一组药益气活血;第二组药清热解毒;第三组药软坚散结;第四组药补引纠合,共奏益气活血,软坚散结之效。

4.2 治脑瘤基本方:孙光荣正天抑瘤汤

4.2.1 组成君药:生晒参10 g,生北芪15 g,紫丹参10 g;臣药:天葵子15 g,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制首乌12 g,明天麻10 g,生薏米15 g;佐药:珍珠母12 g,制鳖甲12 g,山慈菇12g;使药:紫浮萍10 g,蔓荆子10 g,生甘草5 g。

4.2.2 方解第一组药益气活血;第二、三组药清热解毒;第四组药软坚散结;第五组药补引纠合,共奏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4.2.3 随症加减若血压升高者,加石决明、川杜仲、川牛膝以平肝潜阳;若视物不明加夏枯草、木贼草、青葙子以清肝明目;若半身不遂者,加老钩藤、净全蝎、酥地龙以活血通络;若头痛呕吐者,加制南星、姜半夏、广陈皮以化痰止呕。

4.2.4 要药解析天葵子:即《本草纲目》的“千年老鼠屎”。为双子叶植物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块根。性寒,味甘苦,入脾、小肠、膀胱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主治痈肿、瘰疬、疔疮、淋浊、带下、虚咳、疝气、癫痫、惊风、痔疮、跌打损伤。

紫浮萍:即《圣济总录》紫背浮萍。为浮萍科植物的紫背浮萍的全草。性寒,味辛、苦、咸,入肺、小肠、肝、脾经。功能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主治热痈、痈疹、水肿、疮癣、斑疹不透、皮肤瘙痒。

4.3 治肺癌基本方:孙光荣清肺抑癌汤

4.3.1 组成君药:生晒参10 g,生北芪15 g,紫丹参10 g;臣药:天葵子15 g,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炙紫菀10 g,炙冬花10 g,生薏米15 g;佐药:珍珠母12 g,制鳖甲12 g,山慈菇12 g;使药:桑白皮10 g,蔓荆子10 g,生甘草5 g。

4.3.2 方解第一组药益气活血;第二、三组药清热解毒;第四组药软坚散结;第五组药补引纠合,共奏益气活血,补引纠合之功效。

4.3.3 随症加减若五心烦热者,加银柴胡、地骨皮、制鳖甲以清虚热;若痰中带血者,加仙鹤草、宣百合、白及粉以止血化痰。但有冠心病史者应禁用白及粉。若久咳不止者,加矮地茶、麦门冬、川贝母以润肺止咳,但咯痰不爽者应该慎用川贝母;若胸腔积液者,加全瓜蒌、葶苈子、生薏米以化痰饮。

4.4 治胃癌基本方:孙光荣和中抑癌汤

4.4.1 组成君药:太子参15 g,生北芪15 g,紫丹参10 g;臣药:乌贼骨12 g,西砂仁4 g,广橘络6 g;佐药:蛇舌草12 g,半枝莲12 g,猫爪草12 g;使药:延胡索10 g,川郁金10 g,鸡内金5 g。

4.4.2 方解第一组药益气活血;第二组药健胃和中;第三组药清热抑癌;第四组药补引纠合,共奏益气活血,健胃抑癌的作用。

4.4.3 随症加减若吞咽困难者,加真沉香、木蝴蝶、漂射干利咽理气;若不思饮食者,加谷麦芽、路路通、大红枣健胃消食,有糖尿病史者应该慎用大红枣;若噎膈难受者,加鹅管石、刀豆壳、降真香以顺气通膈;若痞格闷胀者,加隔山消、制川朴、大腹皮以理气宽脾。

4.4.4 要药解析乌贼骨:即《本经》的乌贼鱼骨。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性温,味咸,入脾、肾经。功能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主治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损伤出血,疮多脓液。现代研究,主治胃溃疡。

猫爪草: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块根。性辛、温,味微甘,入肝、肺经。功能滋阴润肺。主治瘰疬、疟疾、肺痨、肝郁气滞。

隔山消:即《天宝本草》中的隔山锹。为萝科植物耳叶牛皮消的块根。性平,味甘,微辛,入脾、胃、肾经。功能养阴补虚、健脾消食。主治痢疾、疳积、胃痛饱胀、白带、疮癣、虚损劳伤。

4.5 治肠癌基本方:孙光荣利肠抑癌汤

4.5.1 组成君药:太子参15 g,生北芪15 g,紫丹参10 g;臣药:嫩龙葵15 g,猫爪草15 g,山慈菇15 g;佐药:生牡蛎15 g,菝葜根15 g,珍珠母15 g;使药:火麻仁10 g,生薏米10 g,生甘草5 g。

4.5.2 方解第一组药益气活血;第二组药清热攻毒;第三组药软坚散结;第四组药补引纠合,共奏益气活血,清热攻毒之功效。

4.5.3 随症加减若腹泻不止者,加炒六曲、炒山楂、车前仁以健脾渗湿;若不思饮食者,加谷麦芽、鸡内金、炒扁豆以开胃消积;若舌苔黄腻者,加佩兰叶、法半夏、广陈皮以祛湿化浊;若腹痛腹胀者,加炒枳壳、大腹皮、延胡索以理气止痛。

4.5.4 要药解析嫩龙葵:即《本草图经》的“苦葵、天茄子”。为双子叶植物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性寒、平,味苦,微甘,入肺、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损伤。现代研究

治疗慢性肾炎、慢性气管炎。

菝葜根:即《本草纲目》的“铁菱角”,俗称“金刚蔸、金刚根”。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茎。性温,味甘,入足厥阴、足少阴经。功能祛风湿、利小便、消肿毒。主治瘰疬、疔疮、肿毒、水肿、淋病、关节疼痛、肌肉麻木、泄泻、痢疾、痔疮。

4.6 治肝癌基本方:孙光荣护肝抑癌汤

4.6.1 组成君药:西洋参12 g,生北芪12 g,紫丹参10 g;臣药:北柴胡12 g,川郁金12 g,佛手片10 g;佐药:制鳖甲15 g,菝葜根15 g,山慈菇15 g,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鸡骨草15 g;使药:田基黄12 g,车前仁10 g,生甘草5 g。

4.6.2 方解第一组药益气活血;第二组药疏肝解郁;第三、四组药软坚散结;第五组药补引纠合,共奏益气活血、疏肝解郁之功效。

4.6.3 随症加减若深度黄疸者,加草河车、绵茵陈、淡黄芩以清肝利胆;若伴有胆疾者,加海金沙、金钱草、蒲公英以清热利胆;若疼痛剧烈者,加鸡屎藤、延胡索、制乳没以理气止痛;若癌块不散者,加净水蛭、土鳖虫、上肉桂以活血消癥。

4.6.4 要药解析草河车:即《滇南本草》的滇重楼、独脚莲。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的根茎。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入肝、肾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治疔肿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在云南的民间老百姓多用来治拉肚子以及肠炎等症)。

鸡屎藤:即《天宝本草》的臭藤。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鸡屎藤的全草及根。性平,味甘、酸、苦,入心、肝、脾、肾、经。功能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主治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脘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少食。

土鳖虫:即《名医别录》的“土鳖”。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而成。性寒,味咸,有小毒,入肝经。功能破瘀血、续筋骨、止痛。主治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癥瘕痞块、腰肌劳损、韧带扭伤。

4.7 治肾癌基本方:孙光荣保肾抑癌汤

4.7.1 组成君药:西洋参12 g,生北芪12 g,紫丹参10 g;臣药:川杜仲12 g,刀豆子12 g,金毛狗12 g;佐药:菝葜根15 g,猫爪草15 g,山慈菇15 g;使药:赤小豆12 g,车前仁10 g,生甘草5 g。

4.7.2 方解第一组药益气活血;第二组药保肾壮髓;第三组药软坚散结;第四组药补引纠合,共奏益气活血,保肾壮髓的功效。

4.7.3 随症加减若咳喘不已者,加五味子、炙冬花、炙紫菀以敛肺止咳;若小便余沥者,加菟丝子、金钱草、蒲公英以清热利湿;若腰痛剧烈者,加鸡屎藤、延胡索、制乳没以活血止痛;若癌块不散者,加净水蛭、土鳖虫、上肉桂以活血消癥。

4.8 治乳腺癌基本方:孙光荣护乳抑癌汤

4.8.1 组成君药:生晒参12 g,生北芪12 g,紫丹参10 g;臣药:山慈菇12 g,猫爪草12 g,菝葜根12 g;佐药:川郁金10 g,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使药:丝瓜络6 g,路路通10 g,生甘草5 g。

4.8.2 方解第一组药益气活血;第二组药软坚散结;第三组药解郁清热;第四组药补引纠合,共奏益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功效。

4.8.3 随症加减若癌块坚硬者,加制鳖甲、京三棱、蓬莪术以软坚散结;若疼痛剧烈者,加鸡屎藤、延胡索、制乳没以活血止痛;若月经淋漓者,加生地炭、地榆炭、当归身以补血止血;若术后盗汗者,加龙眼肉、浮小麦、大红枣调营敛汗。

4.9 治宫颈癌基本方:孙光荣养阴抑癌汤

4.9.1 组成君药:西洋参12 g,生北芪12 g,紫丹参10 g;臣药:山慈菇15 g,猫爪草15 g,制鳖甲15 g;佐药:芡实仁10 g,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使药:川萆薢10 g,路路通10 g,生甘草5 g。

4.9.2 方解第一组药益气活血;第二组药软坚散结;第三组药清热利湿;第四组药补引纠合,共奏益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功效。

4.9.3 随症加减若阴道渗血者,加小蓟草、鱼腥草、白茅根以燥带止血;若白带绵绵者,以煅龙骨、煅牡蛎、生薏米燥湿止带;若白带腥臭者,加紫苏叶、蒲公英、鱼腥草清热燥湿止带;若腰膝冷痛者,加川杜仲、刀豆子、熟附片以补肾祛寒。

4.10 治卵巢癌基本方:孙光荣护巢抑癌汤

4.10.1 组成君药:西洋参12 g,生北芪12 g,紫丹参10 g;臣药:山慈菇10 g,京三棱10 g,制鳖甲15 g;佐药:土茯苓20 g,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使药:夏枯草10 g,干漏芦10 g,生甘草5 g。

4.10.2 方解第一组药益气活血;第二组药软坚散结;第三组药清热败毒;第四组药补引纠合,共奏益气活血,软坚散结之攻效。

4.10.3 随症加减若阴道渗者,加小蓟草、鱼腥草、白茅根以凉血止血;若白带绵绵者,加煅龙骨、煅牡蛎、生薏米以燥湿止带;若白带腥臭者,加紫苏叶、蒲公英、鱼腥草以清热燥湿止带;若少腹胀痛者,加花槟榔、大腹皮、制香附以理气止痛。

尚有其他癌症者,据上述处方化裁,尤其以三联药组组方,无穷大之处方也。

[1]刘应科,孙光荣.形神是中医辨证要素的首要元素——中医辨证常用20个基本要素与形神的关系[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1-9.

(本文编辑李杰)

Perspection from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Tumors

LIU Yingke,SUN Guangrong*
(Beijing Pingheli Hospital,Beijing 100013,China)

tumor;syndrome differentiation;four diagnostic methods;Sun Guangrong

R273

A

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6.03.001

2015-09-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孙光荣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资助(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5〕24号);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学术经验传承项目。

刘应科,男,医学博士,研究方向:孙光荣教授学术思想的挖掘、整理及传承。

*E-mail:13911126358@139.com

猜你喜欢
软坚散结光荣益气
光荣升旗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Ruanjian Sanjie Capsules(软坚散结胶囊) Inducing Renal Cancer Cell Apoptosis by Blocking NOTCH Signal Pathway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
永远的光荣
刘华宝主任中医师治疗肝硬化经验荟萃
还有多少光荣正在远去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软坚散结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2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