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五行类比思维浅析
——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五)

2016-03-07 12:31邱新建罗杰坤唐涛王哲张春虎赵琳琳崔曼江菊齐明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五色五脏

邱新建,罗杰坤*,唐涛,王哲,张春虎,赵琳琳,崔曼,3,江菊,3,齐明皓,3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8;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医科,湖南长沙410011;3.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理论探讨·

《神农本草经》五行类比思维浅析
——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五)

邱新建1,罗杰坤1*,唐涛1,王哲2,张春虎1,赵琳琳1,崔曼1,3,江菊1,3,齐明皓1,3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8;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医科,湖南长沙410011;3.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神农本草经》;五行;类比思维;胡随瑜

人们常问,古代本草没有药理试验,没有毒理学研究,更没有药物成分分析,他们是怎样发现、发明那么多有效药物的呢?这确实是个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无法还原上古时期人的生活环境与思维。这让我想起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序中的一句话[1]:“盖欲读经者,读于无字处也”。简言之,读懂《本经》不仅仅在字面上,而是要读懂古圣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真正认知每一味药。为此,本讲拟从本草与五行的某些侧面,浅析《本经》中的类比思维,也许能为学习《本经》提供一些帮助,甚至,能从中萌发更新的思维。

1 五行源于《尚书·洪范》[2]

《洪范》是文章的篇名,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时,有只神龟自洛水出,背负天书,即天赐予圣人的文章,后人称为“洛书”。“洛书”的内容含洪范九畴,是九条治国安民的法规,其中第一条就是讲五行。应当说,上古时期的“宣传家们”为了抬高五行的地位,才有上述的故事,或托圣之名的宣扬。

五行原文三句[2]:“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前两句一目了然,后句直译如下:向下润湿的水,其味是咸的,所以咸为水味;可以弯曲或伸直的木,它的味道是酸的;在熔化后可以依据不同要求而变形的金,它的味道是辣的;土地上生长的庄稼,它的味道都是甜的。可见原始的五行就是描述自然物质的分类及其不同性质。由于《洪范》原本出处可追溯到商末,后西周、春秋、战国不同时期的增益,特别是后世诸家的注释,便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譬如,五行生克关系的论述,就是在五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被用来解释更多的生命与社会现象。所以,古圣用五行来识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2 五行类比内涵

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断他们之间在其他方面的吻合与联系。五行类比思维,是古圣仰观天之六气,俯察地之五行,进而认知本草的重要方式。从神农论药而言,这种思维可用来解释已经取得的药效,或用于验证药物的其他未知的作用,更多是用前者。古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被今人简单地说成“感性认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原始、直观的联想是古人活跃在经验与哲学之间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包含了实践-思考-探索-归纳与结论的全过程。

本草原本不只是性味归经与升降浮沉的平面概念,其药性是由时空、形色气味等多维因素构成。正如现代药物化学分析中的成分,不是平面,而是以立体结构形式存在。关于中药与五行的关系,清·张志聪在《本草崇原》有过精辟的论述[3]:“天地万物,不外五行。其初产也,有东南西北中五方;其生育也,有春夏秋冬长夏之五时;其形有青黄赤白黑之五色;其气有臊焦香腥腐之五臭;其质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可见,五行类比的内容极为丰富。

3 药物的色、形、味皆可以五行类比

《本经》中典型的一药多色,与五行五脏相配者,只有五色灵芝与五色石脂,综述如下[4]:赤芝益心气,黑芝益肾气,青芝补肝气,白芝益肺气,黄芝益脾气,另有紫芝益精气。青石脂养肝胆气,白石脂养肺气,黑石脂养肾气,赤石脂养心气,黄石脂养脾气。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一药一色与五脏相应的描述。如,黄芪色黄,得土正味,专攻脾胃;丹参色赤,走心,能逐心腹邪气;青皮色青,入肝疏泄之用;熟地黄色黑走肾,更补肾水;沙参色白体轻,入肺,清和肺气。以上诸药,该以色、或色味而治,其基础是先明脏腑之色,五行配五脏。这种模式,即使在复方中也可体现,如犀牛地黄汤用地黄、黄芩、黄连清胃;白虎汤配白色石膏清阳明经兼入肺,清而兼透。

除上述的一药五色、一药一色外,也可以一物不同部位出现五色,从而使其具五行全备的特征,且与功效相关,举例如下。

3.1 五加皮,青茎,白节,赤花,玄根,黄皮。此被古人形容为“色备五行,花叶五出,及五车星之精。”因此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凡五加皮治心腹、益气、疗小儿五岁不能行,都与其色备五行有关。

3.2 石菖蒲,叶青,花赤,节白,心黄,根黑。被誉为“五行德配”。《本草纲目》引吕氏春秋云[5]:“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乃百草之先生者。”菖蒲生于水石之中,气味辛温,上合心肺,外通九窍,五脏在内,九窍在外,肝开窍二目,心开窍二耳,肺开窍二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二阴。菖蒲之所以补五脏,开九窍,高志不老,无不与五色德配五行五脏相关。

3.3 木香,清·张志聪引《三洞珠囊》云[3]:“五香者,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名五香。”此以形之数应五。木香能通上下之气,和五脏,凡三焦气滞皆为要药,又使心气下交小肠,心气通则神魂定,所以久服不梦寤、魇寐。

3.4 莲,莲藕在植物中可谓得天独厚,其不同部位都有特定的名称,且每个部位都有不同的颜色。清·张志聪曰[3]:“莲生水中,茎直色青,具风木之象,花红,须黄,房白,子黑,谓五运相生之气化,气味甘平。”因百病不离五运,所以莲能除百疾。从入药部位具体分析:莲肉除百疾,莲花驻颜色,莲须乌须固精,莲房解毒,莲心清心除热,荷叶除风消肿,荷蒂止血解毒等等。实际上,也是五色五行所应。

3.5 五味子,具五色五味。五色指茎赤色,花黄,白子,生青熟紫;五味指皮肉甘酸,核辛苦,兼咸,酸味居多,色味皆应五行之气,本于先天之水,化生后天之木,故五脏相生,精气充足,能补不足。

总之,古圣用五行来归纳自然万物的起源与多样性的统一,这可从《尚书·洪范》得知。实际应用到中医药学时,就形成了五行学说。通过五行类比,充分发挥了它对认知、解释、归纳本草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五色所主,五气所能,五味所入等多维的本草概念,以非常直观、形象的描述方式,立象尽意,揭示药物的有效性及可能的机制,并用这一概念验证与指导临床。通过上述举例,希望更多了解古圣的思维方式,为阅读《本经》,学习应用中药提供参考。

[1]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M].伍悦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2.

[2]王世舜·尚书[M].五翠叶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142.

[3]清·张志聪.本草崇原[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15.

[4]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5.

[5]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本文编辑李路丹)

The Brief Analysis of Analogical Thinking of Five Elements in Sheng Nong's Herbal Classic——The Record of Professor Hu Suiyu Regarding Sheng Nong's Herbal Classic(V)

QIU Xinjian1,LUO Jiekun1*,TANG Tao1,WANG Zhe2,ZHANG Chunhu1,ZHAO Linlin1, CUI Man1,3,JIANG Ju1,3,QI Minghao1,3
(1.The Institut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410008,China;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11,China;3.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Hunan 410208,China)

Sheng Nong's Herbal Classic;the five elements;analogical thinking;Hu Suiyu

R226

A

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6.03.010

2016-02-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202807)。

邱新建,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古典中药学,中西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罗杰坤,男,副教授,E-mail:luojk4314131@163.com。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五色五脏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失眠与五脏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五色人小组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五脏神”学说探析
奥运的五色环标志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