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建构解析

2016-03-07 16:59何礼刚
花卉 2016年22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生态化绿地

何礼刚

(安顺市西秀区国营甘堡林场 贵州安顺 561000)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建构解析

何礼刚

(安顺市西秀区国营甘堡林场 贵州安顺 561000)

“生态城市”是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符合了人类生态文明发展需求,能够为社会群众建立优质的生活环境。绿地系统是生态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其进行绿化构建与改造,有助于推动绿色城市风貌建设。结合生态园林发展内涵,本文介绍了城市绿地系统建构方法,为城市生态化改造提供指导。

生态园林;城市改造;绿地系统;对策

新时期国家对绿地改造提供科学指导方向,倡导以生态园林为视角,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同时,重点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从多个角度采取针对性的改造模式,减小生态园林改造建设难度。因此,从多个角度晚上绿地系统,发挥生态园林的宏观指导作用,这将是未来城市绿化的主流方向。

1 生态园林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现代城市建设逐渐走向生态化,对建筑工程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将生态园林与建筑改造相互融合,有助于提升城市规划战略的竞争力。结合“生态园林”发展内涵,分析其对建筑工程结构工艺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筑工艺改造方案。

2 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价值

2.1 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提高空气的含氧量。植物的根部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蒸发到空气中,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某些植物能够吸收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从而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

2.2 美化环境,优化生活质量

以各类建筑物为主体的城市空间环境,使人感到单调和枯燥。植物以其纷繁的品种、色彩、线条、造型,丰富城市的景观,有利于缓解人们心理上的压力。将各类植物穿插布置在建筑之间和建筑周围,既可冲淡单调、枯燥的人工化气氛,又可烘托建筑的个性,构成人工和自然相融和的空间环境。

2.3 生态环保,推动城市发展

生态园林以环保角度实施城市建设性调整,体现了国家对环境工程改造的政策性关注。由于地区政策的差异性,建筑改造机制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积依据时代变革之趋势,不断完善建筑改造机制,调整建筑结构工艺,构建新型城市建筑体。面对传统生态环保模式营运模式,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生态保护体系,把一些新型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构建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生态项目体系,这样才能促进地区城市生态规划与发展。

3 城市绿地系统建构的思路

3.1 前期规划勘测

绿地系统构建中,绿化改造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从绿地构造及受力分布来说,对绿地工程结构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选用配套机械设备执行操作流程,从而体现了结构深化处理的稳定性。绿化改造中,要对现场进行场地勘测,选择适合生态园林区域建造的标准平台,如:施工人员根据现场设置绿色区域,选择合适材料参与绿地系统设计标准,从而体现了生态园林特有的环境特色。

3.2 绿地系统布局

基于可持续发展指导下,绿地改造必须建立正确的园林建设方案,全面落实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决策,这些都是带动区域资源利用与发展的有效模式。对于绿地改造来说,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构建绿地改造生态化操控模式,有助于减小人工参与建设的难度,以虚拟平台为中心加快资源利用改造。同时,按照虚拟模型布局情况进行开发,提高园林资源规划与建设水平,利用绿地改造模式辅助资源利用与发展,从而加快了绿地资源利用率,创造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

3.3 生态设施改造

绿地系统指的是用绿色景观为主设定的区域环境,施工单位需先进行工艺分析,对城市空间布局及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调整。实际绿地改造阶段,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绿地设施,与区域环境布局结构相互协调,严格按照绿化设计标准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准则。绿化改造过程中,其工艺主要围绕着分层操作进行,按照不同层次的构造布局,设定与生态园林使用标准相配套的工艺模式。

4 城市绿地系统建构方法

4.1 绿地保障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的职能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随着时间推移,绿地系统结构病害发生率升高,绿地系统内外结构出现不同程度耗损,破坏了区域园林线路的安全性。除了针对绿地系统结构采取病害处理方案外,还需拟定切实可行的病害检测方案,增强绿地系统工程的抗害能力。现代绿地系统改造体系结构日趋复杂,绿地系统设施结构改造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保障绿地系统结构性能的稳定性,这关系着整个区域园林改造水平。

4.2 绿色防护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绿地系统改扩建中,新建绿地系统结构物在运用之前,必须选用涂料进行全面封闭保护,综合防范绿地建筑物碳化现象。例如,可多次涂刷防护材料,2~3次为好,建筑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层,对防治绿地系统结构碳化问题具有显著的效果。选用绿色材料作为防护体系,减小了材料使用对园林城市的污染率,提升区域空间规划的发展作用,这是实现园林地质改造的关键步骤。

4.3 地质改良系统

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充分利用天然河流和湖泊水面,均衡安排各种公园、绿地、林荫道,结合其他绿地、绿带在城市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着重点是计算和布置各种公共绿地。由于人工景观层土质构造硬度不足,往往对地表建筑造成许多不良影响,破坏了人工景观层及表层设施的完整性,改良软土区绿地系统工艺方案是不可缺少的。近年来国家对绿地系统工程建设加大投资,确保地区园林网络运行的畅通性,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诸多保障。

4.4 生态建筑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生态化发展是国家战略中心思想,对给排水环境改造工程建设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基于生态园林建设改造趋势下,要考虑雨水蓄存系统调度实况,将建筑结构与城市给排水相互融合起来,形成更加生态化的城市建造规模。因此,深入分析生态园林发展内涵,对建筑结构改良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

5 结论

总之,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对绿地系统实施综合规划与改造,确保区域园林建设达到预期标准要求,为城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保障性措施。基于传统改造模式指导下,要发挥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特点,从前期规划、现场施工、绿地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这些都是提高绿化园林改造效率的关键。

[1]陈 波.城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途径[J].浙江农业学报,2015(01).

[2]鲁敏,刘佳,李亚男.济南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策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05).

[3]陈永生.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构建技术[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4]杨凤云,田春雨,梁伟玲.绿化树种的选择与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16(06).

[5]赵鑫,吕文博.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生态绿地建设[J].辽宁工学院学报,2016(01).

TU984

:A

:1005-7897(2016)20-0052-02

2016-10-7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生态化绿地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