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乡镇的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

2016-03-07 16:59刘陶周
花卉 2016年22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树种造林

刘陶周

(新邵县林业局龙溪铺林业站 湖南新邵 422900)

探讨乡镇的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

刘陶周

(新邵县林业局龙溪铺林业站 湖南新邵 422900)

森林不仅可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还具有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国乡镇应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乡镇的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乡镇;林业规划;造林技术

1 引言

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需加快我国乡镇林业加设的规模与力度。在林业建设过程中,林业规划设计是构建生态乡镇林业的基础,而造林技术是营造生态乡镇林业的保障。由于我国乡镇生态林业建设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林业造林体系,乡镇生态林业建设质量有待提高,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投入力度,扩大林业建设规模,这对提高乡镇林业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乡镇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面积在不断减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促进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加快乡镇林业建设是尤为重要的。就目前我国乡镇林业状况来说,政府应积极采取政策来促进乡镇的林业规划进程,而乡镇的林业开发势必会带动和协调城市的环境质量。目前,我国乡镇林业规划和造林尚处于探索阶段,乡镇政府积极地参与和投入这项事业,这为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实践基础,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林业规划与造林工作。

3 乡镇林业规划设计分析

3.1 选择合理的造林位置

我国乡镇多具备充足的土地资源,这是开展林业规划与造林工作的重要基础。合理选择造林位置是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其会对林业建设质量及周围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选择造林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①合理位置可为建设大规模林木提供有力条件,只有不断扩大树木种植规模,才能实现乡镇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②远离居民聚集区,避免较大的工程量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以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③确保造林位置要符合实际研究方向,以便相关林业技术人员记录和观察种植树木的生长情况。

3.2 选择适用的树种类型

树种的生长是由自然地理环境、栽植环境及树种自身的生存特性所决定。在现代化乡镇林业规划与设计中,本土植物对本地的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应推广大规模本土化树种的种植,以促进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建设当地生态特性库的结构,并依据这些对种植的土壤、厚度、坡度、湿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对不同地域特性所适宜重视的树木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利与弊,以最终确定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种植方案。

4 乡镇林业的造林技术分析

4.1 充分利用造林技术

造林技术自身是对整个森林产生影响,而森林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见造林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技术人员在研究造林技术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区域土壤的特点,培育出满足本土要求的树种。同时,造林技术还应配合乡镇林业规划设计展开具体使用,对于造林而言,乡镇林业规划设计是整体纲要,造林技术的应用应满足纲要中的要求,以确保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适地化物种

在种植苗木前,应对日照强度、土壤及地下水位等特性及当地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选择合适的树种,比如冬青、山杜英等植物是喜光的,可见其种植在林地的边缘处,以实现林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茶树、杨梅等耐酸性植物,适宜种植在酸性毒较高的土壤中。另外,由于国外或外地树种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弱、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差,为了追求个性化种植而盲目引进国外或外地树是不允许的。若需引进外地树种,应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解,避免盲目种植,比如,我国北方引进南方植株楠木,这种树木的特性为喜酸,但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在生长过程中若遇到温度较低的气候,楠木的叶子极易发黄,同时还会引起松材线虫等病虫害。因此,在植树造林的过程汇总,应坚持本土植物为主、外地植株为辅的种植思路,实现这二者的科学协调与搭配,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格局,从而促进乡镇林业的开放性发展。

4.3 品种多样化

树种多样化种植主要是指在林业树种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多种类型与多种品种的植物,并以培育具备多目标与多功能的生态林业为工作核心,以实现林业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满足人们及社会对林业的迫切需求。可将喜阳与喜阴、常绿与落叶、深根与浅根等多种植物进行混合种植,将各种植物的自身特色呈现出来,相互协调与补充,以获得良好的营造效果。确保树种多样性种植是保障生物大规模繁殖与生态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增强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使生态系统得到实质性保障,有利于促进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4 提高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为了提高乡镇林业规划与设计及造林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提高生态植物的成活率作为主要目标,需加强对林业苗木的选择与培育,通过杂交培育来体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预见性,从而降低树木在种植养护过程中的成本支出,提高区域内生态群落的稳定性。由于抗病虫害苗木的选择与培育工作应符合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从苗木自身来说,其在推广过程中,为了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应避免独立脆弱的生态系统,林业病虫害防治专家可对农科所树种进行培育与选择,并通过大面积、多数量的种植抗病植株,以将林业体系绿化区生态环境中的各类植物病虫害能力均有所提高,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善与成熟的环境生态系统,从而进一步推进林业树种的优育工作。

4.5 树种结构复层化

结构复层化主要是指在林业规划设计中,在选择多样化品种的同时,应注意树种各层间的混合种植,以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的复层植物群落。在实施结构复层化种植方案时,应确保不同树种的种植条件是一致的,保证其培育和测定的条件是相同的,按照苗期测定与无性系建立杂交苗木成活经一年生长,次年春季则进入杂种圃栽植,并按照常规或稍密的株行距定植。

在培育过程中,应对苗木的生长、虫害等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在经过1~2年的测定后,从中选取30%的树种建立无性系,采用插穗繁殖或扩繁的方式在特定区域开展试验。同时,还应继续对剩下70%的苗木进行观察与记录,对发育良好的苗木进行无性系测定,将以遭病虫害或发育较差的苗木淘汰掉。

5 结语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造林位置和苗木,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实施适地化物种、多样化品种、复层化结构等多种关键技术,提高乡镇苗木的成活率,营造良好的林业环境,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促进乡镇林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1]胡志军.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4,20(11):12~13.

[2]徐兴利.林业造林技术与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农技服务,2015,32(4):135~136.

[3]赵红军,刘笑飞,杨晓磊,等.关于困难地造林技术措施的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10,30(4):67~70.

S725

:A

:1005-7897(2016)20-0094-02

2016-10-11

刘陶周(1963-),男,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树种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