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拔牙术前应用的镇痛效果

2016-03-07 03:02李晓刚任辉宋元玲李尔涛雷志红
海南医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口腔科

李晓刚,任辉,宋元玲,李尔涛,雷志红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拔牙术前应用的镇痛效果

李晓刚,任辉,宋元玲,李尔涛,雷志红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目的 观察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拔牙术前应用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12月我科门诊收治的行拔牙术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2%利多卡因行牙槽神经等阻滞麻醉,观察组在上述常规基础之上,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术后30 min观察患者出血情况,之后由一名不参与试验的医生分别在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时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让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自我评价,并将评分如实告知随访医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3.15±1.38)分、(5.06±1.17)分、(4.58±1.02)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的(7.03±1.54)分、(8.95±1.26)分、(8.43±1.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的VAS评分为(3.67±2.41)分,对照组为(3.67±2.4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为56.7%,略高于对照组的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均未发生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口腔科拔牙术前采取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超前镇痛,能持续、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不会增加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合理利用可很好地解决患者拔牙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拔牙术;超前镇痛;效果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属于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NSAIDS),其通过抑制机体内的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镇痛、消炎的作用。目前,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临床癌症疼痛、外科术后疼痛以及机体炎性疼痛等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1]。本研究将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运用于口腔科拔牙术中,通过观察术前静注对患者术后疼痛以及术后出血的影响[2],以探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拔牙术超前镇痛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12月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行拔牙术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8~32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均为智齿阻生或反复引起冠周炎者,舒适评分(BCS)为0分。排除存在以下任一情况者:①合并血液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患者;②合并口腔黏膜急性炎症、急性传染病、口腔恶性肿瘤等患者;③妊娠前3个月以及后两个月内的女性;④全身健康状况较差者,或伴有疲劳、饥饿、睡眠不足等情况者。将入组的60例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2.2±2.7)岁;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3.1±1.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拍摄X线牙片,以确定病发位置与牙根形态,进行阻力分析与拔牙方案设计。采取去骨法、高速涡轮牙钻法、劈开法、挺出法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拔除患牙,牙齿拔出后彻底清理拔牙创面,复位牙槽骨,修整创缘并缝合创口。术后患者留院30 min,观察创口出血情况。对照组在拔牙术前,常规采用2%利多卡因行牙槽神经、颊神经、舌神经进行阻滞麻醉,观察组术前除了行与对照组相同的阻滞麻醉外,还采取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①疼痛程度评分。术前指导患者掌握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自我评估,指导使用VAS法时,医务人员要采用贴近患者的语言以及词汇进行多角度的解释和说明,让患者正确掌握评估方法。由一名不参与试验的医生分别在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时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让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自我评价,并将评分如实告知随访医生。VA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强烈,0分时,表示没有疼痛;10分时,表示难以忍受的强烈疼痛。②术后出血情况。术后30 min,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是否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或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拔牙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48 h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6 h、12 h、24 h以及48 h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术后6 h、12 h、24 h以及48 h的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 6 h 3.15±1.38 7.03±1.54 7.638<0.05 12 h 5.06±1.17 8.95±1.26 6.204<0.05 24 h 4.58±1.02 8.43±1.10 8.513<0.05 48 h 3.67±2.41 3.84±2.15 0.328>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创面出血17例(56.7%),对照组15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均未发生相关药物不良反应。

3 讨 论

超前镇痛是近年来被广泛重视的一种临床镇痛方式,其在患者术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之后通过阻止不良刺激传入,减少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从而达到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的目的[4-5]。目前,超前镇痛在癌症疼痛、外科术后疼痛以及机体炎性疼痛等治疗中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口腔科拔牙术中的应用研究,国内研究报道还不多。

氟比洛芬酯是唯一具有靶向性的非甾体消炎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它的活性成分是由药物载体-脂微球进行包裹,能够有选择地聚集于炎症病发位置以及创口血管的受损位置,从而平衡了炎性细胞因子,调节了创损应激反应[6]。因而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止痛及解热作用,临床常常用于疼痛或炎性反应疾病的治疗中[7]。但目前市场上氟比洛芬酯制剂多为口服剂型,患者在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且在治疗术后疼痛或癌症疼痛时,患者通常不能口服药物,从而大大限制了氟比洛芬酯在临床中的使用[8]。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氟比洛芬酯加工工艺也得到了改进与完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就此产生。与口服的氟比洛芬酯制剂比较,注射制剂可以避免发生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并且药物起效时间也明显缩短[9-10],大大提高了氟比洛芬酯在术后镇痛中的使用安全性[11]。本次研究将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作为超前镇痛药物应用于口腔科拔牙术中,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加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观察组在术后6 h、12 h以及24 h时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我们在拔牙术前常规行阻滞麻醉基础上加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超前镇痛可以大大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这与国外Yama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48 h时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疼痛,但不能有效减轻患者整个围术期疼痛。目前,有临床药物研究指出,NSAIDS能够抵制环氧化酶(COX)在机体内的活性,可阻碍血小板凝集[13],在围术期内使用还可能会大大提高出血量[14]。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拔牙术前加用剂量为1 mg/kg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超前镇痛,术后出血率、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本组患者年龄较年轻、机体状况较好等因素有关。本次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数还不够多,不能排除个体对疼痛耐受力的差异因素,不同患牙拔除手术产生的疼痛刺激程度可能有所不同等,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效果。上述不足之处期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完善。

综上所述,在拔牙术前常规阻滞麻醉基础上,再采取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超前镇痛,能持续、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并且不会增加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合理利用可很好地解决患者拔牙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

[1]吴世贵,刘吉生,陈尔标.超前镇痛对老年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快通道麻醉后复苏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22): 3318-3320.

[2]高万露,汪小海.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研究的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 2013,42(12):144-146.

[3]杨阳,李思思,郁葱.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在门诊老年患者拔牙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32(22):3053-3057.

[4]张金立,闫红丽,靳小石,等.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 (6):854-856.

[5]杨彩云.超前镇痛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46-47.

[6]马龙,张利军,耿智隆.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咽腭成形术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5):530-532.

[7]李艳玲.1例氟比洛芬酯导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2):29-30.

[8]王东伟,陈萍.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对老年难治性癌症疼痛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2):767-768.

[9]王新强,王荣江,王芳,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 2015,8(5):18-20.

[10]东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0):74-76.

[11]杨勇,孙红梅,崔恩慧.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镇痛的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24-3325.

[12]Nakayama M.Ichinose H,Yamamoto S,et al.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lnurbiprofen reduces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abdominal hysterectomy[J].Can JAmaesth,2000,47(3):135-137.

[13]李健,徐兆万.复方南星止痛膏联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 104-105.

[14]朱载华,邹正平.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使用者消化性溃疡风险的Meta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9):157-159.

R782.11

B

1003—6350(2016)20—3393—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0.042

2016-03-22)

李晓刚。E-mail:Lxgzjk112@sina.com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口腔科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新冠肺炎疫情下江西省口腔科专业住院医师KAP调查研究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我院口腔科急诊病例的调查研究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