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演唱教学中肌能训练的重要性

2016-03-07 23:58尚艳霞沈阳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尚艳霞 沈阳

摘 要:无论是流行演唱唱法、民族演唱唱法、还是美声演唱唱法,声乐练习是这三种唱法的最根本基础,而声乐练习的基础就是对个体歌唱生理肌能的训练,它是让歌者能自由运用和表现歌唱技巧的关键,也是基本。歌唱表演者所要完成的演唱节奏、发声、音高、旋律都与歌唱表演者的歌唱肌能相关,它是歌唱者完成完美演唱的最进本的要求。神经系统和肌肉协调正确地运动起来才能完成作品,为大众呈现听觉上的盛宴和享受。本文从流行演唱教学中的肌能训练的重要性着手研究,从人体不同部位的声乐肌能训练方法,全方位的展现了该训练对流行演唱的重要性。

关键词:肌能训练 流行演唱教学 歌唱肌能 肌肉记忆

人类能够发出美妙的声音进行歌唱是因为人体肌肉与神经的正确协调运动。而想要获取这种协调就必须认清歌唱肌能的重要性,并试图掌握运用它。科学的肌能训练不但可以帮助演唱者提高歌唱所需生理肌能组织以及生理器官的运动功能,促使演唱者本体的发声器官、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能够相互协同,控制肌肉与声带,由大脑任意支配神经,使人体中较为被动的肌肉群能够被灵活应用。要想得到动听的声乐作品,歌唱者就得明白哪些肌能参与演唱怎样把握和运用这些肌能歌唱,对组织器官的分工及其参与的主次有明确的了解,并对肌能的工作特征、参与功能和活动方式加以明析,因人而异的针对性训练。歌唱是发声器官,各肌肉,韧带组织相互配合,协同运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用到主动肌肉和被动肌肉两类肌肉群,主动肌肉可由大脑,脊髓发出指令通过神经任意支配,被动肌肉不得随心所欲,而歌唱肌能的大部分恰恰是被动肌肉,所以使主动肌肉产生正确歌唱性肌肉记忆,并辅助被动肌肉产生正确歌唱性条件反射就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一、流行演唱教学中声乐的训练方法

1.流行演唱声乐发声的针对性

随着如今世界流行文化的逐渐泛化,中国流行音乐风格也逐渐受到了欧美日韩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而日益多元化。所以传统的声乐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流行音乐创新多变的演唱技巧与风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本体出发。剖析流行演唱唱法的演唱特点及歌者的生理组织、演唱风格特色入手,着重从肌能的训练入手,反复的训练使肌能的记忆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2.流行演唱声乐的主要练习方式

流行演唱应该注重声乐的基础发声训练,首先是发声热身,流行演唱的热身主要是基础发声的练习,也就是嗓音热身。嗓音热身是对整体发声器官,声带,声乐肌包括韧带组织的一种提前预热练习,促进它们的运动感觉,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带动肌肉进入一个准备状态。嗓音热身可以通过舌颤、唇颤以及口腔内部运动来调动声带的积极性,并提高其机能。比如说通过唇颤发出泡泡音或嘟嘟声来活动肌肉,影响声带的颤动。也可以通过口腔内部运动,比如颤动舌头,以泡沫发声的方式来开闭声带,使声带得以“按摩”。

然后是长音训练,长音训练是锻炼自己的音阶感与和声发声感觉,它能够有效的提高歌者的气息与声音控制能力,所以说,长音热身的主要练习方式就是稳定和均衡气息,使发声器官处于共鸣状态,在缓慢的节奏中锻炼呼吸的张弛,保持呼吸的韵律与节奏。流行演唱的长音练习形式自由,而且可以在不同音区进行不同节奏的长音练习,所以它对于呼吸的控制与力度变化把握比较宽松,但总体来说也有难点。比如说在高音区的长音练习就要求歌者注意声带的稳定性,尽量不要抖动,保证长音的质量稳定,这样有助于加强声音与呼吸的控制能力。

二、嗓音的肌能训练

1.声带肌能训练

我们常说的声线其实指的就是声带的肌肉群。在声乐练习中,应该针对不同的音区对声带肌群进行练习,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声带肌群中的各个肌肉,并改善声带的肌能。

人类的声带又叫声襞,是以甲状软骨前角后面与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声韧带为基础,加上声带肌和其表面的黏膜共同构成的。两侧声带及杓状软骨底之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门裂的前2/3位于两侧声襞之间,称为膜间部;而声门裂的后1/3位于两侧杓状软骨的底和声带突之间,称为软骨间部。将声带和声门裂合称为声门。发声时,两侧声带拉紧、声门裂变窄、甚至几乎关闭,从气管和肺冲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声,在喉内肌肉协调作用的支配下,使声门裂受到有规律性的控制。故声带的长短、松紧和声门裂的大小,均能影响声调高低。

我们在歌唱发声时就是靠着这些肌肉群的共同作用再加以气息支持来完成不同音高,音量及实值要求的。

声带都有两种肌能状态:真声肌能,叫做重肌能;半声或假声肌能叫做轻肌能.重肌能使整个声带进行全振动,轻肌能是声带局部或边缘进行振动,无论是说话还是唱歌,能用好声带的人,都是能完成两种肌能的相互配合作用,把握好两种肌能占用的适当比例。真假声运用能力在声乐演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因为在流行演唱过程中,歌曲的难度决定了对声带肌群轻重肌能的不同要求,所以在演唱一些难度较高的流行歌曲时,就会考验到声带肌群的调节能力。训练声带就是训练声带肌群的这种轻重调节能力,使歌者在歌唱中达到一种轻重肌能的平衡,从而在高难度歌唱中保持声音的稳定性,达到对作品的完整演绎。对声带肌群的训练离不开声乐演唱中的三个声区,在演唱不同声区的歌曲时要考验到人不同的声带肌能,所以三个声区之间有着紧密的衔接关系,并不独立。对于声带肌能调控能力较弱的歌者来说,他们往往在演唱时不能统一和协调各个声区,这就是声带肌能在各个声区之间转换能力较弱而造成的。比如说,当歌曲达到高音域时,歌者会使嗓子处于一种高强度加力的状态,最后形成嘶喊,这种演唱效果不但会造成破音,丝毫不会让人感觉到美感,而且对声带的保护也没有好处。而在中声区与高声区之间,有些歌者的音色变化并不连贯,尤其是在唱下行旋律过程中没有从高声区到中低声区的过渡,甚至跳过音程,让人感觉不到变化,也会使音色失去光泽感。

本文认为,对声带肌能的练习主要要本着“高音不吊,低音不掉”的原则,即保证三声区转化的自然平滑,在高声区不过分利用力量去嘶喊,而中低声区也不要过分压制自己的声带肌群,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三声区的协调统一,形成自如的过渡,避免破音裂音的发生。

2.嗓音的肌能训练

严格来说,嗓音与声带是息息相关的,对嗓音的肌能训练主要源自于声带肌群。专业歌者能够自由的控制嗓音发声,其实就是一种对声线肌群的控制。嗓音肌能训练首先要考虑加强声带闭合的柔韧度,例如在歌曲到高音时,声带肌群会自然的紧张起来,但又不至于过于紧张,而声带的张弛柔韧度则保证了声带肌群的灵活性,使歌者在高声区不至于感到演唱的费力。而当演唱从高声区转到中低声区时,应该保证嗓音肌能从一个由弱到强再渐弱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的呼吸能力,保持发生腔体的从大至小,尽量保持音色的和谐统一,特别是对鼻咽腔哼鸣的要求,做到发出一种人类声线才有的金属音色,并保持它从高声区到中低声区的连贯性。所以嗓音肌能的训练也是对歌者高音潜力的发掘,它旨在加强歌者的轻肌能与重肌能之间的转换能力,也能够深刻影响歌者对歌曲作品表达的完整性与情感张力。用美国歌唱家玛丽琳·霍恩的话对嗓音肌能训练的总结就是“歌唱时的声带横膈膜应该是朝外的且充满力量与气息的,而且自己的背部肌肉也应该做好运动准备。当歌唱时,气息与力量会推开横膈膜,就像一个自动打开的盒子,里面的东西完全被推出来一样。”

三、呼吸的肌能训练

对于歌者来说“气为声之根本”。没有气就没有声,流行演唱在声乐训练时一定要注重对气的把握,也就是注重呼吸。合理使用气息与呼吸可以让歌唱效果事半功倍,就像国外声乐界的那句名言一样“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 对呼吸的肌能训练要注重两点,无声呼吸和有声呼吸。

1.无声呼吸肌能练习

无声呼吸是一种缓慢的呼吸过程,比如说当人在睡觉时,他的呼吸方法应该是最正确的。因为当人平躺于床上时,全身肌肉都处于放松状态,此时人的呼吸主要通过两肋、横膈膜与小腹进行。它们同时自然的、均匀的扩张,呼吸节奏保持着一定的韵律。而我们在歌唱时,就正需要追求这样一种放松的呼吸状态与感觉,也就是专业中所说的“胸腹式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方式考验的是呼吸肌能的自然放松能力,它讲究气息的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和快吸快呼。这种呼吸方式对呼吸肌群的控制要求很高,它同时也要歌者注重对口鼻呼吸的协调性。整体来说,它讲究的就是呼吸的自然与呼吸肌群的松弛,就像我们在醒来时打哈欠的自然状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时,在歌唱时千万不要提胸耸肩,因为这样会打破呼吸的均匀平稳性,失去演唱节奏。

2.有声呼吸肌能练习

有声呼吸练习就是一种气与声相结合的发生练习方式。具体分为连音练习、断音练习、连断结合的练习。连音练习考察的是歌者的呼吸肌群在保持气息的控制能力与连贯性上。而断音练习则考验呼吸肌群的柔韧性与灵活性。断连练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察,比如说,当演唱时声音过分靠后或者沉闷,就应该着重练习i、e母音,加强气息的连贯性,使呼吸更加积极。而练习断音中的a、o、u母音,则可以适当的提示自己的喉头肌肉要紧张起来,加强呼吸,使得发声更加铿锵有力。如果能坚持每天20分钟以上的练习,就能提高呼吸肌群的灵活柔韧性与运动协调性,使演唱时的呼吸更加有节奏韵律,发挥更加轻松自如。

结语

如全文所述,流行演唱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歌者平衡协调并发展自身的音乐生理功能,让自己的声乐肌群像乐器一样运用自如,发出最美妙的声音。所以我们的流行演唱教学一定要注重对人体肌能的训练,正确的发声练习对肌能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它对演唱者对自己的演唱方法水平和演唱方法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尤其是对刚刚接触流行演唱专业的人群来说,在第一个阶段练习中,一定要把肌能训练放在首要的位置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演唱者在以后的专业道路上有长足的发展,对个体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水平有更大的帮助。从而培养出更多有声乐修养和演唱品位的优秀歌者。

参考文献:

[1]董飞.美声唱法中肌能训练的重要性[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柴伦党.声乐基础训练过程中的嗓音肌能训练[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01).

[3]周威.肌能训练是快速提高歌唱技能的有效途径[J].民族音乐,2010(03).

[4]林俊卿.歌唱发声的科学基础[M].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5]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 李维渤选译.训练歌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侯芳.声带机能的调节是歌唱的技术核心[M].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