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清和:啜过始知真味永

2016-03-07 09:19王皎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茶味茶席红茶

王皎

茶路无尽,静清和抛开尘务,时刻在寻茶的“道”中漫游。西双版纳、武夷山、龙井,不同的季节,雨中、雪里,春日、秋阳,只见他初心不变地乐在其中。怀抱浪漫的茶人梦想,一步步在茶山行走。将这些年的茶思茶语记录下来,直到化为丰厚的文字。

见到静清和,我们一起品茶,听他说茶。“茶有真香味,只有把自己的真性融于水,才会咽罢余芳气。从茶中,我能观望到自己的少年与青年时刻。像茶一样,通过杀青,去掉幼稚和青涩之气,挤掉自身三分之二的水分。通过摇青、磨砺、苦读,焕发出自身的清香与活力。通过发酵、焙火,进一步提炼和精进。如一方璞玉,切磋琢磨,方成温润以泽的美器。一款茶多像自己的一生。”

品茶时,要珍惜每一泡茶,粒粒皆辛苦。品饮每一泡茶,要善始善终,如走过的四季,谙尽芳菲,始知淡则味真。

遇上茶,让空中飞人“迷途知返”

Q:您自己是如何喜欢上茶的,它给你的生活方式带来怎样的变化?

A:我是35岁遇上了茶。原来做工程,一年出差200多天,总在天上飞,要追求效率,要完成销售额,压力太大,虽然做工程挣钱,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有一次有点空闲,去茶山,发现喝茶是那么美好,人世间还有这种生活,让你放松,自在,让我迷途知返。我们家是中医世家,虽然我大学学了工科,但后来还是自学了中医,家族骨子里的东西,让我更靠近传统,比如爱上茶。我跟很多人说,茶是好东西,学会喝茶,要喝好茶,喝淡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茶米油盐酱醋茶,无论精神层面还是物质生活,茶都是连接点。茶这个字也很好,人在草木间,接地气,有诗意。喝茶喝的是自然之气,好茶吸收天地精华,可以给人带来愉悦。

Q:哪些茶令您印象深刻?

A:跟随24节气,最好喝不同的茶。但论私心,我喜欢桐木关的正山小种,那里是红茶的发源地,也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山里很难看到行人,正山小种大部分是野生茶,我最喜欢的那一款叫“韭春”,有竹林的味道有山野之气,清雅无争中口齿噙香。还有大家不太知道的顾渚紫笋,它是历史最早的贡茶,从唐朝广德年间以饼茶进贡,到明代洪武年间罢贡,它突然在明代受到冷落,我猜测是否与“紫”字关系更大,毕竟皇帝姓朱,而“恶紫之夺朱也。”但论其味道,清甜香幽,水滑汤厚。有很多诗文将茶文化记录了下来,一碗喉温润二碗无苦闷,常喝茶能少抑郁。

Q:您所看到的喝茶的误区有什么?

A:大家常说“冬天喝红茶,夏天喝绿茶,春秋喝乌龙。”因为冬天寒冷,红茶可以令人温暖。夏天炎热,绿茶能够解暑。春干秋燥,喝平和的半发酵乌龙茶可以滋润。但是现代生活是改变的,冬天大家在寒冷的室外呆得少,在有暖气的房间呆得多,是燥而不是冷,那么适当喝一些绿茶,反而可以平衡。夏天,本该是里寒外热,但我们在有冷气的空调房间呆得久,如果还喝寒性茶,反而寒上加寒,会生病,因此要适当喝一点红茶,一些发酵茶。喝茶也是要变通的。

我提倡春秋喝茉莉花茶,有人说茉莉花的香气折了茶味,迷失了茶的本真。但从健康的角度看,茉莉花辛温,顺应天地自然之气,是最适合春季品饮的茶类之一,春天女士肝气容易郁结,适量品饮茉莉花茶,浓郁的花香开窍,既能祛除冬天郁积在体内的寒气,又能促进阳气的升发,令人神清气爽。芳香解郁,中医抗抑郁的药都芳香,春愁秋悲,通过芳香,把体内郁积发泄出来。现代的年轻人,常用电脑手机,可以喝绿茶,它抗辐射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有不少人熬夜工作的时候也喜欢喝绿茶,觉得舒服,从中医的观点,熬夜致人阴虚,是一种寒,建议喝一些红茶温暖内在。我通常的做法是这样的,如果外面热,我先喝绿茶,之后再喝红茶,如果外面很冷,则先喝红茶,再喝绿茶。有意识建立这种平衡。只是对即将上市的绿茶,不可盲目追新,新茶寒火并重,最佳应冷存一个月,或等立夏后,新茶寒缓火退,再喝也不迟。

喝茶是平衡,我们的生活也在寻求平衡。一个单位一个家庭都如此,彼此尊重,割舍掉一定的自我,达到平衡。由茶产生对人生的感悟,谓之茶道,而形式上的高山流水,只是茶艺。

Q:我发现您喜欢把中医的观点运用在喝茶的实践上?

A:中医的中是平衡,不冷不热,不寒不燥。茶是万病之药,因为它抗氧化,但是有病还是要先看大夫,治好之后再喝茶调节。同时从“治未病而非已病”的角度茶有预防保健作用,对任何疾病的预防都有效。不要把茶神秘化,而要生活化,可以保健,可以令人愉悦。

哪有便宜的好茶?

Q:您说要喝好茶,怎么评定这个“好”?

A:只要健康,没有污染,喝起来能有愉悦感,就是好茶。这里好像绕不开农药残留的问题,有的人身体敏感,喝了不舒服,尤其咽喉不舒服,就像好油和差油炒菜就不同。如果又追求便宜茶,又想喝好茶,这本身就有矛盾,还是需要大多数人努力,把茶做得有机一些。早春晚秋时气温低,基本不存在虫害,不需要灭虫,茶叶“农残”问题自然少,一定会贵一些。夏秋之茶,在高温多湿条件下,虫害滋生频繁,不施农药杀菌灭虫,也不符合农作规律,这种茶自然相对便宜。提倡大家少买或不买劣茶,选择早春晚秋的好茶,茶叶的产业链条才能逐渐趋于自我完善,如此方能利于己,也利于茶。

Q:现在也提倡一种慢生活,喝茶就是一种慢,您怎么理解这种态度?

A:茶为什么能让人慢,茶是热的,急了烫嘴,你自然就慢下来。但我不认为人应该一天到晚都在慢,而只该是一天内的一定时段,如果都是慢,那就是阴阳剥离的,就像人一天不能总在跑步,得走几步,动静皆宜。通过忙,来奠定经济基础。通过忙里偷闲和苦中作乐的慢,来提升生活品质。

Q:带女儿一起喝茶做茶吗?

A:没错。有一次,我和女儿在小区北侧的荷塘边散步,晚霞染红了竞相开放的白荷。女儿突然说:“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就去买一栋海边的别墅吧。”我笑着对孩子说:“如果人有无限的欲望,怎么会有足够的钱呢?”十二岁的女儿听完一愣,我继续笑着说:“走,回家吃饭,明天来做荷花茶。”第二天拂晓,我们就开始了制作,朝暮晨昏,习习海风里,我和女儿煮泉水,碗泡荷花茶,花的莲芬,茶的香韵,让我有“误入藕花深处”的感觉。

Q:您对于茶的体悟也写进了自己的两本书中,分别讲讲它们的写作过程吧?此外,您从小就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吗?

A:第一本书 《茶味初见》 写了八年,是我多年喝茶的经验,还有寻茶的经历,其实,遇到的人与事也是“另一杯茶”。《茶席窥美》是2015年写就的,我想教给大家如何更好地喝茶,由形而下之器、艺,而入形而上之道、美,道器不离,艺美相即。我从来不觉得写东西累人,甚至随时有感受就会记录下来,虽然我大学是学工科的,但令我印象最深的书是《红楼梦》,同时我也读了很多中医的书,看了很多古典文化,明清文人的著作,繁体字的阅读对我不是障碍。

Q:假如拥有时光机,您最想见到谁,和他聊什么?

A:最想见到陆羽,和他探讨《茶经》这本书。根据我的判断,他只是一个集大成者,这本书不是他单独的著作,唐以前的很多古人都参与了写作,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自己的书

《茶味初见》《茶席窥美》

《茶味初见》是数十年事茶工夫的展现,历时三年,精心整理,为读者精心提供24节气里贴心的饮茶建议。《茶席窥美》则是作者用数百幅亲手拍摄的不同季节、不同背景的高清照片,以散文的笔调,将茶席历史、茶席构成、茶席美学、茶席的插花等,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书房主人

静清和:山东著名茶人,济南茶艺学校副校长。秉持“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的制茶做茶理念,致力于茶道、香道、插花、中医、文玩等传统文化的研习。

静清和推荐

《茶经》

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茶经》对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作了综合性梳理。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红楼梦》

《红楼梦》是部伟大的作品,我看了上百遍,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散发着奇光异彩。

《饮流斋说瓷》

许之衡,室名饮流斋,自号饮流斋主人,故说瓷一书,书名为《饮流斋说瓷》。全书十章纵说历史变迁,横说花色种类,追本溯源,层层递进,析入毫芒,这本中国陶瓷史的专著为初学入门之基础,治瓷学者必读之书。

《浮生六记》

本书是沈复的自传性散文,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真正在践行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人生。

猜你喜欢
茶味茶席红茶
茶味人生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茶席设计的研究综述
蜜香红茶
好好的路
茶席:一种可以玩的艺术
红茶与绿茶有什么区别?
茶味
浅论茶席插花
立顿红茶等50多种产品保健效果未通过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