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预防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2016-03-08 13:23钟晓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房室室间隔传导

钟晓鸣

地塞米松预防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钟晓鸣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预防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0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均予以介入封堵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予以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术后不予以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室间隔缺损直径、封堵器大小(腰部直径)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出现2例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对照组术后出现10例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0.0%,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使用地塞米松预防治疗可显著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

地塞米松;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心律失常

室间隔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主要是室间隔各部分发育不全或相互融合不良所致[1]。临床对于室间隔缺损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术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常常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为了减少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临床使用地塞米松进行预防,作者本次以本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患儿为例,分析地塞米松预防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2015年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8.0±2.1)岁,体重17~50kg,平均体重(28.0±7.5)kg;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8.5±1.9)岁,体重15~51kg,平均体重(29.6±7.2)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儿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右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②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唇发绀,活动后有心悸、气急及反复肺部感染的情况;③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愿意加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心房间隔缺损、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口狭窄患儿;②排除肥厚梗阻性原发性心肌病、心室间隔缺损伴有主动脉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及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患儿;③排除活动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引起菌血症的感染患儿;④排除药物过敏及凝血功能障碍患儿;⑤排除先天性精神疾病及智能障碍患儿。

1.4 方法 两组患儿术后进行心电监护1周,观察患儿的心电导联图,并予以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地塞米松预防性治疗心律失常,具体方法:地塞米松注射液(吉林精优长白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21109)0.2mg/(kg·d)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5d,若患儿在观察期内出现心律失常情况可延长用药时间。对照组不予以地塞米松及其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若患儿出现心律失常情况可予以地塞米松治疗,必要时可予以心脏临时起搏器。

1.5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记录看两组患儿心律失常的出现情况(心律失常类型和出现时间),对比患儿心律失常出现的发生率,记录患儿缺损直径、使用封堵器大小、类型、封堵部位及手术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介入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室间隔缺损直径、封堵器大小(腰部直径)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介入治疗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的介入治疗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 室间隔缺损直径(m m) 封堵器大小(m m) 手术时间(min)对照组 503.66±0.344.22±1.2364.23±8.25观察组 503.78±0.40a4.56±1.02a64.45±8.75a

2.2 两组患儿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出现10例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0.0%,最早出现心律失常时间为术后8h。其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支阻滞2例,左前分支阻滞1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3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中有1例出现一过性晕厥发作,2例表现面色苍白、出汗,其余心律失常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观察组共出现2例心律失常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最早出现心律失常时间为术后7h,其中有1例患儿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儿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支阻滞。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在局部麻醉下,通过对股动脉、股静脉的血管进行穿刺,将堵闭器通过一根如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沿血管送达心脏的缺损部位,安放封堵器,矫治室间隔缺损,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2,3]。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迅速的优点,因此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手段。但是该手术的并发症比较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介入术的经验日渐积累,其他人为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减少之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并发症所占比例更是逐年上升,其中心律失常为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该手术导致的心律失常多为可逆性心律失常,主要是与术后心脏局部组织发生水肿有关[4,5]。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抗炎、抗毒及抗过敏症状,作用于组织后可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从而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因此具有良好的消炎、抗过敏作用。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室间隔缺损直径、封堵器大小(腰部直径)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使用地塞米松预防治疗,可显著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

[1]郑鸿雁,张智伟,李渝芬,等.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律失常中远期随访结果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14,32(7):601-606.

[2]王芳,吕欣,吴兴哲.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辽宁医学杂志,2014,28(6):342-343.

[3]白元,宗刚军,秦永文.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现状.中华内科杂志,2009,48(5):425-426.

[4]张爱真,陈德花,张建军.地塞米松预防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8,48(31):68-69.

[5]王丽琳,傅国平,陈茜,等.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87-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97

2016-07-08]

475000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房室室间隔传导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神奇的骨传导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