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对比研究

2016-03-08 13:23赵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选择性溶栓脑梗死

赵蕾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对比研究

赵蕾

目的对比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66例。A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5.45%,B组为89.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显著低于B组的12.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均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运用。

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治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主要由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眩晕、口齿不清、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耳鸣,严重者甚至发生昏迷不醒[1]。近年来,随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急性脑梗死发病患者日益增多,对中老年群体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对降低急性脑梗死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选取在本院接受溶栓治疗的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分组对比旨在分析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或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既往有颅内出血史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根据溶栓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66例。A组男32例,女34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68.74±5.15)岁;B组男33例,女33例,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68.21±5.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经本院伦理会审核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血压、凝血指标、血氧饱和度进行全程监测,在此基础上行溶栓治疗。

1.2.1 A组 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①对股动脉进行穿刺后行全身肝素化,根据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明确脑动脉闭塞部位,并对全脑动脉循环做出评估,使微导丝穿过血栓或微导管尽量接近梗死部位;②将30万U尿激酶溶于20ml生理盐水,使用微量泵于30min内输注完毕;③30min后行血管造影复查,若血管未通再注入30万U尿激酶。

1.2.2 B组 行静脉溶栓治疗:将150万U尿激酶与100ml生理盐水混合,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以此为疗效评定标准[4]:①基本治愈:NIHSS评分降低>80%;②有效:NIHSS评分降低30%~80%;③无效:NIHSS评分降低<30%。总有效率= (基本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为85.45%,B组为89.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显著低于B组的12.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较高发病率,且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已成为威胁中老年患者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危重症之一[5]。目前,溶栓治疗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有效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资料证明[6],溶栓时间窗、尿激酶使用剂量、溶栓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均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同影响。目前,溶栓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7],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传统溶栓方法,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得到患者广泛支持与认可。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是使用Seldinger技术将溶栓微导管通过股动脉穿刺置入或接近血栓部位的一种溶栓方法,该溶栓方法可将尿激酶直接送达血栓部位,进而达到有效溶解血栓的目的。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邹蓉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前者较后者安全性更高。尿激酶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溶栓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促进纤溶酶原向纤溶酶转化,对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本品缺乏特异性,且在使用剂量较大情况下易发生皮肤出血、黏膜出血、呕血、血尿等不良事件,进而对疾病的良好转归造成不利影响。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并直接作用于闭塞血管血栓形成部位,可使病变部位血供迅速恢复,且尿激酶使用剂量远低于静脉溶栓治疗,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7,8]。

综上所述,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均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安全性更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1]闫少净,朴翔宇.急性脑梗死与年龄、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当代医学,2016,22(11):20-21.

[2]方浩威,黄晓芸,梅志忠,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当代医学,2013,19(9):3-4.

[3]金丽,李晓芸,郑大勇.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老年患者准介入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241-2242.

[4]刘晓林,刘宓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比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71-73.

[5]郭舜源,陈波,史宗杰,等.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2):1314-1318.

[6]邹蓉,刘朝霞,曲晓宁,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对比.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8):47-50.

[7]李博,罗晓光.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比较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5-26.

[8]杨卓群.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5120-51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38

2016-06-30]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猜你喜欢
选择性溶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选择性听力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