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麦区小麦病虫害减药控害防控技术

2016-03-08 09:20杨立军黄朝炎曹邦治张勇石磊
湖北植保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蚀麦区条锈病

杨立军 黄朝炎 曹邦治 张勇 石磊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64;2.湖北省襄阳市植物保护站 襄阳 441000;3.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植物保护站 441100)

襄阳麦区小麦病虫害减药控害防控技术

杨立军1黄朝炎2曹邦治3张勇3石磊2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64;2.湖北省襄阳市植物保护站 襄阳 441000;3.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植物保护站 441100)

襄阳是湖北小麦主产区,该区域年小麦收获量占全省50%左右。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有效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被提到突出位置。自2014年来,本团队联合襄阳市植保站、襄州区植保站在襄阳市原种场和襄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了系列小麦绿色防控和减药控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际,将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1 湖北襄阳麦区小麦病虫害种类

小麦是湖北省襄阳麦区的主要农作物,发生病害主要有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纹枯、全蚀病、叶枯病,发生虫害主要有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等。这些病虫害中,小麦赤霉病成为小麦生产上的头号病害,2010年、2012年和2016年连续几年大暴发流行,造成产量严重损失;鄂西北麦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最重要的冬繁区之一,该区域为我国黄淮海及华北麦区提供条锈病菌菌源,能否将条锈病阻击在该区域,直接关系着我国华北及黄淮海等条锈病春季流行区的防控压力;随着近年来种子频繁调运,以及跨区域作业以全蚀病、根腐病为主的根茎部病害在鄂北岗地黄集、古驿、伙牌镇等部分麦区也发生日益严重,如2009年度发生400hm2,少量田块造成绝收,近年来又有加重的趋势。

2 小麦病虫害减量控害的主要防控措施

2.1 加强植物检疫

在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对襄阳管辖麦区的良种繁殖基地进行产地检疫,重点检查是否有无毒麦、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对于目前尚未发现小麦全蚀病麦区,在秋播时要尽量少从全蚀病疫区引种,从而有效控制外来有害生物侵入。

2.2 推广种植抗(耐)病虫品种

抗(耐)病品种种植是最经济有效方式。根据省种子管理局公告,选择适宜襄阳麦区种植的抗耐、丰产、优质的品种,如漯麦6010、鄂麦580、襄麦170、襄麦25、襄麦35、襄麦55、郑麦9023、先麦8号等等,这些品种具有相对较好的抗(耐)赤霉病、条锈病和白粉病性。

2.3 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实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将病虫防治关口前移,可有效减轻小麦根茎部病害、苗期白粉病

和条锈病等叶部病害以及苗期蚜虫等的危害,从而减少大田病虫防治用药次数。在襄阳岗地全蚀病、根腐病较重的麦区,每50kg麦种用绿泽四冠(9.5%苯醚·咯·氟虫·噻虫嗪)400g+芸天力20ml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h~4h,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也可以每50kg麦种用125g/L硅噻菌胺悬浮剂200ml加60%吡虫啉(苗势)悬浮种衣剂120ml~150ml加水500g左右拌种,拌后堆闷3h~4h,待麦种晾干后播种。在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麦区,可采用6%戊唑醇(立克秀)悬浮剂,按每50kg干种子加0.75L~1.0L药液(推荐制剂用药量+清水),倒入种子上充分翻拌,待种子均匀着药后,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阴干后播种。或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以防治锈病、白粉、纹枯、黑穗病等病害。采用包衣或拌种处理的田块可减少苗期大田防治蚜虫用药1次和大田根茎部病害防治用药1次~2次,同时提高了防治效果。

2.4 适期晚播,宽行机播

根据墒情适期晚播,一方面可减少外来条锈病和白粉病菌源侵染麦苗机会,另一方面可防止因暧冬年份麦苗徒长抗逆差而一旦遇低温造成的冻害和病害加重问题。实行宽行机播技术,因通风透光可一定程度减轻小麦多种病害发生程度。

2.5 开好三沟、保健管理

播后要机械或人工开好厢沟、腰沟和围沟,尤其是低洼水田,防止渍害和降低田间湿度。加强小麦冬前田间管理,视苗情追施、采用镇压或生长调节剂促弱控旺,促使小麦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

2.6 适时化学除草

改小麦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和春季化学除草两次化学除草为初冬一次化学除草。在小麦播种后20d~30d,即冬前小麦分蘖期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小麦3叶~5叶期,杂草大部分出齐后2叶~3叶期,抢晴好天气叶面喷雾进行化学除草。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苯磺隆、噻磺隆等类药剂防治,如亩用75%苯磺隆(金盖阔)水分散粒剂4g或15%噻磺隆可湿粉10g加水喷雾防治;抗性双子叶杂草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50ml~60ml防治或36%唑草酮可湿性粉剂(奔腾)5g~7g加水喷雾防治;对禾本科杂草重的可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世玛)25ml~30ml,或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麦极)20g~30g,或7.5%优先(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g~13g,兑水茎叶均匀喷雾防治。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发田块,可选用10%苯磺隆(麦草盖)可湿性粉剂30g~45g,与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麦极)20g~30g混合使用;也可选用阔世玛、麦极+苯磺隆或骠马+苯磺隆等组合混用;恶性阔叶杂草与常见阔叶杂草混生的地块,可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或苯磺隆+乙羧氟草醚或苯磺隆+苄嘧磺隆或苯磺隆+辛酰溴苯腈等组合混用。

2.7 病虫害达标防治,抽穗期“一喷三防”

苗期注意防治麦圆蜘蛛和蚜虫,防治指标均为百株虫量500头;返青拔节期注意防治小麦条锈病、纹枯病,条锈病病叶率5%,实行点片挑治发病中心,见点打片控面;纹枯病病蔸率20%以上时使用生物农药井冈霉素进行叶雾防治。抽穗扬花期气温15℃以上且有3d以上阴雨天气注意使用20%氰烯菌酯或咪鲜胺喷药预防赤霉病,同时注意条锈病和叶锈病病叶率10%以上时使用12.5%氟环唑进行防治,做到"一喷三防",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增加千粒重、增加产量。在小麦穗期要注意监测粘虫和穗蚜的发生情况,粘虫在2龄前、穗蚜达到500头/百穗时及时进行防治。

2.8 及时收获、防穗发芽和霉蛀变

在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进行抢收。防治因雨未及时收获造成的穗发芽。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赤霉病麦粒上病原菌进一步产毒危害。

S435.121

B

1005-6114(2016)06-008-002

2016-10-22

国家支撑计划(2012BAD19B04-05)、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1303016)、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03-04B)

杨立军(1974-),研究员,一直从事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全蚀麦区条锈病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河南省同一适宜生态区小麦品种引种备案目录(第四批)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