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护理仁爱精神培育的践行价值

2016-03-08 23:46赖榕霏江智霞张双子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仁爱培育精神

赖榕霏 江智霞 何 琼 刘 竹 黎 张双子 周 莹



社会转型期护理仁爱精神培育的践行价值

赖榕霏 江智霞 何 琼 刘 竹 黎 张双子 周 莹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迎来了社会转型变革的特殊时期,医学模式也由之前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传统的"重技能,轻服务"观念已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西方护理框架下进行的中国护理实践缺乏适应本土文化的理论支撑。把中国三大主流思想之一儒学的核心仁爱精神融入现代护理,创建适应中国现实的护理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护理教育体系和护理服务模式,将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1 培育护理仁爱精神的原因

1.1 培育护理仁爱精神是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迫切需求 我国近代护理事业起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伴随着港口城市的开放,众多传教士涌入沿海地区,西方现代医学和护理的思想从此传入中国[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多数医院的护理领导和护校校长、教师等由外国人担任,护理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士的培训方法也承袭了西方的观点和习惯,形成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2];建国后,由于新中国与苏联意识形态上的接近以及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原因,我国在50年代走上了全面学习苏联的道路,其范围包括医疗技术和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3]。为了促进护理学科更好发展,并与世界护理接轨,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护理界再次将西方护理理论框架引入中国,并一直沿用至今[4]。

不可否认的是,西方护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西化的护理理论框架逐渐显露出无法与中国社会文化底蕴相适应的弊端[5]。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在习惯、观念、思想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致使在现有护理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护理实践与中国社会大背景和中国文化传统难以融合,出现护患矛盾频发,护士离职率高,护理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中国护理事业亟需能够与本土文化相辅相成的理论进行指导。

1.2 将传统仁爱精神融入现代护理的可行性

1.2.1 儒家文化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在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中,先人们留下无数彪炳史册的思想文化。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主流学派的主流,其思想内容在两千多年的积淀发展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6],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7]。即使儒学在近现代遭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批判和启蒙思潮的冲击,历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胜利[8],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并没有减弱或停歇。无论八十年代儒学重回中国理论界的缘由何在[9],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早已在每一代中国人的观念和言行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下成长的中国人,无论是作为患者还是护理人员,双方都有相当坚实的基础去接受、理解、实践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也存在将“仁”与现代护理事业有机结合,贯彻落实在护理教学与护理实践中的可能性。

1.2.2 仁爱精神与护理的本质是爱与关怀 众所周知,护理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一种人类相互照顾的本能到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宗教、医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宗教对护理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生产水平低下和社会制度局限的古代,宗教为人民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开展慈善事业成为各个宗教的主要活动之一,而照顾老、弱、病、残、幼的护理工作则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0];18世纪,南丁格尔在宗教感召下,志愿献身看护事业,至此系统的近代护理体系被建立,宗教中的博爱与关怀在护理事业发展过程中成为护理实践的核心。196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S.E.Luria曾说过,“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在儒家早期经典中,“仁”用相同发音的“人”来表示,表达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生命尊严的维护[11]。孔子将“仁”看作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而仁学的核心,恰恰就在于爱人[12]。

2 护理仁爱精神培育的关键时期

护理仁爱精神培育的主体包括将要从事或正在从事护理行业的相关人员。在《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已成为初、高中生的必读教材,国家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选择新入校本科护生与新入职护士作为护理仁爱精神培育的关键阶段,自有其实现的意义与价值。首先,护理专业学生和新入职护士是现代护理事业发展坚实的人才基础,对他们所进行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未来护理格局的走向,对于创建拥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护理理论文化也具有倡导和推动作用[13];其次,护生和新入职护士仍然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期、定型期,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还未存在主观情绪[14],在此时给予有益的理论指导,能够引导其对护理工作产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由于实际护理工作与想象存在落差,导致部分人在进入临床后职业热情减退,厌倦情绪滋生。“仁爱”思想的引入,将推动护生和新护士对临床护理事业再次产生高度的职业荣誉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从而坚守本心,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当今医疗环境中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思想。

3 护理仁爱精神培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迎来社会转型变革的特殊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突出。为此,2010年国家原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专业及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15];2015年,国家计生委更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16]。因此,倡导护理仁爱精神的培育,既顺应了时代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的调整转变,也符合当下社会实际际遇和人民群众对高水准护理服务的需求。

在社会转型期下培育护理仁爱精神,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实现护理教育创新具有深远意义。护理仁爱精神培育,正是立足于当前护理实践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赋予护理核心理念新的意义,将关怀的内涵延伸至患者心理、精神、文化及社会等多个方面;仁爱精神的引入将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人文素养,培养能够满足人们对护理人性关怀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从源头上提高护理工作者的道德修养,从而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临床操作接受度和临床服务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此,培育护理仁爱精神对改变现行护理服务模式,优化护理教育体系,创建独具特色的属于本国的护理理论有重要的践行意义。

4 小 结

鉴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原先单一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同时,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的差异,现行西方护理理论框架下的中国护理理论已难以有效应对临床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仁爱精神的引入,将帮助临床护理领域改变现有护理教育体系和护理服务模式,在教学中更加着力于培养护生关爱能力,在服务形式上更加注重关怀和沟通,从而更好推动中国护理事业向纵深发展。

[1] 王云峰,赵雁.中国护理百年发展掠影[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1):526-528.

[2] 洪厚情.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教育[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1.

[3] 王 淼.“社会主义模式”从“一”到“多”的嬗变—以国外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为视角[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55-60.

[4] 李秀华,郭燕红.中华护理学会百年史话[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1.

[5] 陈 睿.护理人文关怀课程设置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42-44.

[6] 徐进阁.论传统文化对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7] 黄 瑛.儒家文化在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转型中的复杂命运和演变历史[J].名作欣赏,2012,17:88-90.

[8] 刘宗贤.21世纪:儒学的地位及儒学研究的发展[J].中国文化研究,2000(3):22-26.

[9] 杨 军,梅荣政.全面认识儒学及儒家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56-61.

[10]魏祎玲,甄 橙.宗教改革前基督教与护理发展的关系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3):67-69.

[11]吴 岩,郑 洁,张培莉.浅论护理与“仁”[J].山西护理杂志,2010,5:1216-1218.

[12]田 莉,樊 丽,张 蕲.试论儒家仁学思想在护理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护理学杂志,2011,26(8):89-91.

[13]康 丽,史瑞芬.护士沟通失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19-621.

[14]田 莉.先秦儒家仁学思想与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可结合性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63-65.

[15]郭艳红.优质护理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医院护理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医院,2011,15(12):1-4.

[16]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5-8.

(本文编辑 崔兰英)

563000 遵义市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

赖榕霏:女,硕士在读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2.008

2015-08-02)

猜你喜欢
仁爱培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儒家仁爱思想与中华民族之抟成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