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艺武术的特征及传播研究

2016-03-08 03:42周圣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竞技武术

周圣文



竞艺武术的特征及传播研究

周圣文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系,湖南 永州 425199)

武术作为国民强健身体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价值。而现代社会的武术文化核心是竞技武术,人们希望通过武术锻炼增强体质,而专业的武术运动员则希望通过竞技武术的平台证明自己。而竞艺武术则与竞技武术有所不同,它是在武术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健身、修养、审美和竞艺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通过对竞艺武术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来研究竞艺武术思路的构建和发展。

竞艺武术;社会环境;武术文化;发展思路;构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武术的理解各不相同,从最初把搏杀技能演化成舞台艺术如春秋时期的越女舞剑等,而到了明清时期武术成长为强身健体的武术套路,追求的是身心的修炼和武术文化的积淀,但是到了近代社会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武术开始通过强身健体后与西方自由搏击术相对抗,直至现在竞技武术仍然在武术世界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与竞技武术不同的竞艺武术,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潮流将武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通过明确的主题内容和五代灯光、音乐的配合下,非常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渐渐的促成了武术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在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

1 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区别

1.1产生的时期不同

传统武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祛病健身、战争等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技术动作,通过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来,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艺术表现特征,形式复杂多样,不受外来武术形式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历史延伸性;现代竞技武术是我国受到西方列强入侵后融入西方武术精髓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武术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竞技武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迎合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传统武术转变了其传承之道,将现有武术分为了竞技武术、传统武术、武术散打和竟艺武术等形式,并完善了其武术内容[2],发展成了具有中国典型特色的武术形式。

1.2产生文化背景不同

众所周知,传统武术以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为后盾,武术动作十分注重形和神的传达,传统武术练习的主要目的是防身、健身和修身;现代化的竞技武术在集成和发扬传统武术优点的同时,摒弃了其中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相关因素,通过统一化的量化标准,严格要求武术表演者的动作行为;现代竞技武术还受规则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现实目的。

1.3表现形式不同

从传统武术的表现形式看,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第一,传统的套路动作。传统的套路动作以大量的攻防格斗动作为依据,并综合了各武术学派的动作原理,经过多次修改后形成的特有的招式。传统的武术动作路径具有便于传授、观摩和练习以及激发学习者兴趣的特点。而竞技武术套路以“长拳体系”为主,其中包含着技击格斗相关的动作路径,但是,该动作套路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与传统套路相比失去了技击终极目标的意义,与之真正的格斗技术相比精髓和内涵上相关的内容明显缺失;第二,搏斗对抗动作。传统武术的搏斗对抗注重“以力相交”、“相搏”、“角力”、“对刺”等技艺的展示,而竞技武术注重以打分和得点为主要途径,比如散打、推手、自由搏击等。与传统的武术形式相比表演者体重不受到任何限制;击倒对方是比赛胜负的关键;对活动范围的限制比较小;犯规处罚不明显;竞赛规则明显较少;第三,传统武术注重以桩功、象形类为主的功法练习,而竞技武术则很难体现功法与象形等基本功。最后,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在评价方式、修炼形式以及练习目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3],只有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异才能结合竞技武术发展的实际状况,并采取有效促进措施不断强化我国竞技武术的发展水平。

2 竞艺武术产生的社会基础分析

2.1武术技术的发展和传承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民族文化的代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可以看作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仅是肢体动作上的表演或训练,更承载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印记。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逐渐从蒙昧时代进入到文明开化的时代,于是武术就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扎下根并不断的升华提高。

2.2科技水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娱乐习惯,其中科技水平对人们审美追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武术经过各个阶段的发展,练习形式和效率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现代社会对于武术锻炼提供了更优良的器材、更丰富的训练方法,使得训练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而人们对于艺术和武术的追求就通过竞艺武术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另外信息时代,在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竞艺武术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4]。如一些武侠电影和舞台剧的表演等,这些艺术表演通过音乐、背景、灯光、镜头组接和剪辑等呈现出的美感是前所未有的,对于武术的理解也表现得更加的深邃,尤其是音乐效果可以把武术表演者当时或者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准确、传神的解读,增强了竞艺武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5]。而通过这些传媒手段也能把竞艺武术传播得更加广泛,成为一种新的武术文化形象。

3 竞艺武术对我国武术发展的作用

3.1丰富了武术的表现形式

武术的表现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6]。在梦寐时期,主要用来与自然和鸟兽作斗争;古代武术时期,主要用于军事技术训练和舞台表演;在近代社会,与西方的思想和文化碰撞后,形成了新的武术思想和精神来抵抗外族入侵;建国时期,武术主要用于祛病防身,强身健体。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知识以及锻炼的途径更加的多样化,如跆拳道、瑜伽等体育锻炼形式更加的丰富,但是武术除了强健身体外,其自身独具的中华文化特色就需要更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竞艺武术的出现则是对传统武术观念和形式的突破,使得武术有了多样化的姿态。

3.2扩大了武术的影响力

目前,各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外对我国的很多事情包括经济、文化、体育等事业有非常大的兴趣,其中我国的儒家文化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孔子学院已经在很多国家落成,而一直蒙上神秘色彩的中华武术也成为国外热心关注的话题,而竞艺武术以影片、舞台或现场表演的方式,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以更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影响力席卷全球,极大的扩大了中华武术的影像力[7]。如电影方面在国际享有盛誉的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等,通过自己在影片中的武术表演,让中华武术的影响力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功夫”一词也成为中国人精神面貌中的一部分。

4 竞艺武术的特征分析

4.1竞艺武术的教育功能分析

竞艺武术是借助艺术的形式把武术展现出来,其表演主题非常的多样化,例如历史故事、深化传说甚至包括一些日常生活的场景,都能够融入到竞艺武术中,而竞艺武术不仅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形式,同样还把知识通过武术场景设置和武术表演传递出去,对观众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2竞艺武术的观赏性分析

竞艺武术的表演需要借助一些工具,通过场景的布置、服装的设计和音乐的调试等,将舞台的效果完全融入到竞艺武术的表演中,使竞艺武术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9]。而新的形象设计、生化的武术表演,也更有艺术感染力,是原本普通的武术表演更具有观赏价值。

4.3竞艺武术的社会特性分析

竞艺武术的内核是武术,而武术在我国是社会化的产物,有着广泛地社会基础,因此竞艺武术也有着广泛地社会特性。另一方面竞艺武术是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来展现传统武术文化,对普通的观众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与观众接触的距离不断地缩小,也能融合观众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做出调整,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武术表现形式[10]。

4.4竞艺武术的基础设施

竞艺武术的基础设施直接决定了竞艺武术的整体效果,其中舞台、灯光、音乐和服装是竞艺武术表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施条件,只有保障基础设施的完整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竞艺武术的认可度。

5 结束语

竞艺武术是中华武术发展的一种新的途径,也是一种新的艺术探索,除了保证它强身健体的作用外,对于提高武术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竞艺武术的练习和表演除了表演者自身必须具备武术功底外,还需要有相应的舞台、服装和技术效果进行支撑,扩大武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和工作者能够真正的理解武术的包容性,将中华武术内涵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1]滕希望.申遗形势下传统武术的保护研究[D].2011.

[2]孙向豪,王向阳.试析现代竞技武术散打在武术中的定位[J].搏击(武术科学),2011,(5):56-58.

[3]龙行年,汪金安.我国竞技武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6):59-62.

[4]郑德玲.从清代镖局的兴衰看武术的传播[J].搏击(武术科学),2012,(4):14-15.

[5]刘晋元.从2012年首届全国大学生竞艺武术大赛看高校武术的演艺[J].搏击(武术科学),2012,(9):11-12.

[6]唐韶军.发展“竞技武术”的理论依据[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71-72.

[7]徐海柱,黄志军.中华武术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10):1-4.

[8]张勇.竞艺武术纳入高校武术课程资源的探索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9]杨建营,邱丕相.现代化发展对武术造成的消极影响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5):67-70.

[10]曾于久,肖红征. 对武术概念及层次分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8,(10):86-91.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5-06-13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14C0491)。

周圣文(1981-),男,河北沧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

G852

A

1673-2219(2016)05-0154-02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竞技武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竞技精神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武术
花与竞技少女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