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中的语用预设

2016-03-09 15:27徐昕意
人间 2016年3期
关键词:围城语境

徐昕意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浅谈《围城》中的语用预设

徐昕意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其精彩生动的描写和妙趣横生的语言受到大家的喜爱。对《围城》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修辞手段极其翻译的研究,很少涉及到语用学。《围城》语言精炼,尤其在主人公的对话中充分运用了预设这一语言现象。本文将通过分析语用预设的特点来阐释其在《围城》对话中的应用。

关键词:围城;语境;语用预设

一、引言

语用学中的预设是话语之外隐含的某种信息,往往就包含在话语的意思之中。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都早已知道的常识,或至少听到话语之后总能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对语用预设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了解,加深我们对语用预设的理解与应用。

二、预设理论

预设(presupposition)一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提出,他认为如果有人做出断言,那么其中永远有一个明显的预设,即所用的专有名词有一个指称对象。之后预设被引入语言学领域。法国语言学家基南(Keenan)在1971年提出预设的两种分类,即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这一分类被大多数语言学家所接受。语用预设一般被认为是言语交际双方都已知的信息,或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至少可以推断出的信息,因此这些信息会被看做是已交际的一部分无需陈述出来。

三、语用预设特点

语用预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互知性或共同性;②适宜性;③主观性;④隐蔽性;⑤可撤销性。本文将以《围城》中的谈话作为分析的语料,阐释语用预设在文中的应用。

(一)互知性或共同性。

语用预设为交际双方所共享的背景知识。

唐小姐:“……我问你,你那时候坐在沈太太身边,为什么别着脸,紧闭了嘴,像在受罪?”

“原来你也是这个道理!”方鸿渐和唐小姐亲密得笑着,两人已成了患难之交。

苏小姐邀请方鸿渐,唐小姐和赵辛楣陪新回国的沈先生和沈太太喝茶。沈太太身上有一股搀了脂粉香和花香,暖烘烘的味道,方鸿渐当时就坐在沈太太旁边,熏得他要泛胃,没吃得下多少东西。吃完饭,回到客堂,方鸿渐傍着自己的心上人唐小姐坐下并询问她为何方才吃那么少?唐小姐并未说出具体缘由,只是提到了方鸿渐在沈太太旁的窘态,方鸿渐像寻得知音一样瞬间明白了唐小姐和他原来是同一个道理——被沈太太的味道熏得吃不下饭。语用预设与语境有关,交谈双方共同参与在同一个语境当中,即使说话人不说出来,听话人也会根据语境明白说话人的意思。

(二)适宜性。

预设的适宜性是指受话者根据说话者的言语及语境能做出合适的预设。

赵辛楣看苏小姐留住方鸿渐,奋然而出。方鸿渐站起来,原想跟他拉手,只好又坐下去。“这位赵先生真怪!好像我什么地方开罪了他似的,把我恨得形诸词色。”

“你不是也恨着他么?”唐小姐狡猾的笑说。

赵辛楣爱慕着苏小姐,误把方鸿渐当成了情敌,把他恨得“形诸词色”,唐小姐的话语预设了方鸿渐也恨着赵辛楣,因为方鸿渐和苏小姐走的很近,在旁人看来分明是爱慕苏小姐,于是赵辛楣和方鸿渐两个情敌之间互相怨恨的预设是合理的。

(三)主观性。

预设不具有事实的真实性,是说话人假定听话人所知道的信息,但是听话人事实上不一定与说话人具有相同的信息。

赵辛楣专家审定似的说:“回答得好!你为什么不做篇文章?”

“薇蕾在《沪报》上发表的外国通讯里,就把我这一段话记载进去,赵先生没看见么?”沈先生稍微失望地问。

赵辛楣预设了沈先生没有做过文章,然而这一预设却是一个假命题,因为从沈先生的答语来看,沈先生的这段话出过文章,赵先生没看到,便主观推测沈先生没有做过文章。很多时候,在说话人的话语中会存在说话人主观的判断,他把自己的观点想当然设置为真,但事实上却为假。

(四)隐含性。

预设具有一定隐蔽性,受话者能够根据语境获得隐蔽的信息,这反映了说话人的一种语言策略。

沈太太扭身子向丈夫做个挥手姿势,娇笑着:“提我那东西干吗?有谁会注意到!”

辛楣忙说:“看见,看见!佩服得很。想起来了,通讯录里是有迁都那一段话——”

鸿渐道:“我倒没有看见,叫什么题目?”

辛楣说:“你们这些哲学家研究超时间的问题,当然不看报的。题目是——咦,就在口边,怎么一时想不起?”

辛楣原本以为沈先生没有出过书,但发现是自己的误判之后,想方设法让沈先生相信自己只不过一时忘记了。辛楣把预设隐藏在话语中,让受话人通过“想不起”这一动作了解他过去确实读过这篇文章。可以承认,辛楣这一做法确实明智,他没有向大家刻意证明自己,而是让大家在自己的话语中轻易地推断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五)可撤销性。

可撤销性味着当一个语用预设与它的背景知识、常识、语篇等发生矛盾时,说话人之前设置的语用预设会消失。

“这不是吃菜,这像神农尝百草了。不太浪费么?也许一切男人都喜欢在陌生的女人面前浪费。”

“也许,可是并不在一切陌生的女人面前。”

“只在傻女人面前,是不是?”

“这话我不懂。”

“女人不傻绝不因为男人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样,不多不少。”

方鸿渐第一次请唐小姐吃饭,为了讨好她,点了满桌的菜肴。唐小姐的话语“女人不傻绝不因为男人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印象”预设了女人不会因为男人的浪费而对其有好印象,可是,突然话锋一转,“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样”一下子把之前的预设推翻,令男人刚熄灭的希望又重新燃起,唐小姐的灵活可爱的性格略见一二。

四、结论

本文以《围城》中的对话作为分析的语料,在语用预设理论的框架下,浅析了《围城》话语中预设的共知性、适宜性、主观性、隐含性、和可撤销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对话中的应用不仅使作者省去了无需表述的赘述,使对话变得紧凑,而且从说话人对预设的构建以及受话人对于预设的理解中可以分析对话双方的性格特点。利用语用预设,可以让受众领悟到所要表达的本意,也可使表达更加灵活多变。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魏在江,“预设研究的多维思考”,《外语教育》,2002(2)

[3]Levinson, G. N.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4]Stalnaker, R.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8.

作者简介:徐昕意(1990-),女,河北省唐山人,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09-01

猜你喜欢
围城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多维语境顺应与法律文本翻译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听李健吾谈《围城》
海量快递垃圾正在“围城”——“绿色快递”势在必行
“围城”内外
跟踪导练(三)2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