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2016-03-09 15:27王小平
人间 2016年3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语文课堂教学

王小平

(重庆市南川区文风小学校,重庆 408400)



怎样实现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王小平

(重庆市南川区文风小学校,重庆 408400)

摘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尤为重要,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朗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全篇文章的思路的把控,使学生与文本之间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鉴于这一的重要意义,当前,如何对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本篇文章对这个话题做了简要的探讨,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灵活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朗读能力;语文;课堂教学

一、抓住每篇课文里的“情感点”,用教师的情感去点燃孩子心中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朗读的激情。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中所节选的文章就是一本精选的文学经典,具有优美的意境,且每篇文本都有一个可以激活学生“想读”的“情感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个点。如在教学《我们的手》一课时,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得不透,为了让学生能深入把握文本的内涵,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揣读文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文本,想像我们的手是什么?学生对读、师生接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明白了课文的“情感点”。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我们的手传递的是和平、幸福,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到了文本的主线,达到了朗读的境界。因为爱,所以爱……教师丰富的情感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走近老师,让他们感觉自己天天都徜徉在一片温馨又静谧的海洋里,快乐着,幸福着……这种情感会牵引学生进入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素材之美以及主人公高尚的品质之美。你那种在引导中的平静之美,你那种在朗读中的激情之美都会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去表现,结果就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语文,有了这份热情,我们就会事半功倍。

二、读中想象、理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影响着科技发展,推动者社会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悟出文中的真谛。如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把全诗通读完后,老师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通读古诗,同时配以轻音乐,听完后,没让学生睁眼,而是静等半分钟,再让学生把自己脑中的图画勾勒出来。结果学生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一幅生机盎然的农村生活画面已经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了。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内容,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再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因此,教师有必要作一定的示范,发挥教师的榜样效应。

四、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一)语音语调不正确。

在教师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朗读环节,学生往往不自觉会拖长音节,养成一种拖长音的坏习惯,语速过快,不知道停顿,出现唱读的现象,这种朗读方式首先在对课文感情的理解上就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是对规范的朗读形成了阻碍。针对上述这种情况,第一、教师在此过程要起到带头作用,进行范读,用正确的方式引领学生;第二、普通话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音节的发音是否规范对课文的朗读有很大影响;第三、消除顿读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不理解语句的意思造成的,不能够很好的把语句连贯起来,应该在教师的领读下,把握课文意思,消除顿读现象;第四、单一语调是许多学生都存在的毛病,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有感情的朗读,因此,教师在指导时应该让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对文章的情感,对语音语调都要紧密结合,抑扬顿挫,让学生发出的声音是有感而发。

(二)课堂齐读的弊端。

很多时候,老师为了渲染课堂的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有些学生对课文的把握不到位这一现象,会采取全班朗读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是相互牵制的,有些读的很快的学生为了照顾读得慢的学生,就会放慢速度,拖长音,不知不觉形成唱读,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应该改正这样的朗读教学方式,设计多种不同的朗读方式,比如分小组、分角色、同桌、自由练习和个人朗读的方式,同时让学生多听关于课文的录音,把握语言节奏,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提高朗读兴趣,还可以对课堂的气氛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四、注重朗读评价,让学生在读中求新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应对学生朗读及时结予正确的评价与鼓励,创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朗读的信心。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让学生充分得到尊重,并对朗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在朗读之后,主要应该以赞扬为主,让学生充分的得到肯定,但也要诚恳的指出他们的不足,让他们进行改正。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读、多读,找出文中精髓,让学生评读,学生之间评,哪儿读的好,哪儿读的差,应该怎么读。评读不仅能提高朗读的质量,也为以后的朗读提供了规律性的朗读方法。只有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相信,只要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一定会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78-01

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当作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