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高校就业工作浅析

2016-03-09 15:27李东
人间 2016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工作

李东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新时期地方高校就业工作浅析

李东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摘要: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涨,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新时期地方高校的就业工作需要解放思想,采取有效方法促进大学生就业。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校在就业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就业;地方高校;应届毕业生;新策略

据统计,2015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749万[1]。如此大规模的应届毕业生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这在给地方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同志打开新思路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地方高校就业工作的突出矛盾

(一)就业大学生群体学生自身因素。

一直以来,关于“90后”的话题和争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实际上,他们和之前的高校毕业生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都是求学的学生。 然而,不可否认,他们与之前的学生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 “90后” 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

这一群体对于就业、 创业的观点也很有特点。 他们在生活条件上更加优越,个性张扬,有理想,有才气,但是对社会缺乏了解,防范意识较差,做事盲目乐观、不踏实、缺乏吃苦的精神。在很多高校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很多大四的学生出去实习一段时间后垂头丧气的回来,大谈特谈那个工作如何如何不好,内容如何单调,与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最后慨叹:社会怎么是这样子的!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慨叹抱怨。

(二)学校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

办学机制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矛盾。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目前还患有“市场不适应症”,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是目前高校唯一切入市场的部门,因此其工作存在着两难的境地,即既要按市场制约机制的要求检验就业率,同时又受制于学校内部和大环境非市场化的教育系统。

学生日益增长的就业指导需求与教师素质不高的矛盾突出。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迫切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2],大力推进高校就业指导的呼声日益高涨。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专业教师人数少、队伍不稳定,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心理准备。

大量就业事务性工作与个性化就业指导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事务性的发布招聘信息、开招聘会,就业网站挂一些简历制作、如何面试等信息,忙与累成为对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的最大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感觉到是就业指导中心对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服务内容太少。

二、新时期地方高校就业工作的新方法

针对以上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期地方高校就业工作的特点,应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地方高校就业工作。

(一)在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方面,我们应当大力的推行“挫折教育”。

以挫折去磨练新一代大学生的意志,培养集体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来说,我们既不能 “捧杀” 也不能 “棒杀”。 我们应当掌握好 “度” ,在以 “鼓励教育” 为主的前提下,适当采用 “挫折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们的内驱力和抗挫折的能力。

(二)建立架构完整的就业指导中心,配备合格的就业指导人员。

目前,很多高校已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 ,但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机构还不多见,人员大多为兼职,也缺乏专门的就业指导资格[3]。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往往是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但却要担负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等在内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难以胜任。人员不齐已是制约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就业指导应当“齐抓共管”,学生工作处、各教学系都有责任。但他们也不能替代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建立这么一个中心,一方面是“业务”上的需要,就业指导有其理论体系,是一门专业。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专门管理机构,起到牵头的作用。规划组织、协调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组建就业指导中合应明确其地位和作用,按照学生人数按一定比例确定其规模及编制。

(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增强学生对社会职业及其趋势的了解,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择业、创业 、乐业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职业人的转变过程中多一些理智、少一点盲目。目前许多高校陆续开设就业指导课,但基本停留在“上大课”的阶段,临毕业了由学生管理机构组织若干次讲座,效果甚微。就业指导课应纳入课程管理,计算学分,要培训师资、开展教研活动,让学生觉得就业指导课听得进、能有用。

(四)建立就业测评和心理咨询机构。

引导学生科学择业,要根据自己的素质、能力特点谋求适合的职业,入职匹配。目前心理咨询在高校仅仅是起步,与就业密切联系的心理咨询就更谈不上。相当一部分人回避咨询,主要是缺乏正确认识,认为那是精神有毛病的人的事,人才测评就更是薄弱环节。高校毕业生缺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定位能力,缺乏社会交际、为人处事能力,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原因,解决这类问题是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课题。

(五)建立高校与企业的用人联系,联合培养、合作办学、产学结合等形式均可,建立培养与使用相联结的机制,贯通毕业生就业出口。

这样高校就能了解社会用人趋势,扩大用人信息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把盲目性降到最低限度。避免就业指导空有理论,不切实际,效能不高的尴尬。有条件的应由用人单位直接介入高校就业指导。

(六)加强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理论建设是十分薄弱的,不能适应日趋活跃的劳动就业形势,也不能适应方兴未艾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高校应利用理论力量、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开展就业指导理论研究,包括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研究,使之更具有战斗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之,新时期地方高校的就业工作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根据自身特点取长补短,并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无论是从国家、学校还是个人方面,都必须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刘亚苹.刘春秀,解翠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05)

[2]姜莹.美国大学就业指导课的研究及启示[D]. 复旦大学:2010

[3]邢士彦,柳海英.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30-0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工作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不工作,爽飞了?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选工作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