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江苏油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03-09 04:50张俊奎泰州学院美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油画江苏文化

张俊奎(泰州学院美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当代江苏油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俊奎
(泰州学院美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国油画肇始于江苏,江苏油画在20世纪前期作为中国油画的一极,涌现出大批画家,他们创办学校、培养人才、传播思想,积极探索油画民族化道路,奠定了最具民族典型性的意象油画的审美内涵和语言模式。而今江苏油画在省内被国画、书法边缘化,在国内被其他区域油画边缘化,如何加强意象油画理论体系建构、语言模式探索,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加强文化认同、培植油画集群,在多元文化格局下为江苏油画创作提供良性生态是实现当代江苏油画创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江苏油画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江苏油画;多元文化格局;可持续性;消费时代;

DOI:10.15958/j.cnki.gdxbysb.2016.03.010

一、江苏油画的历史与现状

(一)江苏油画历史概述

江苏是中国油画的重要发源地,曾经是油画教学、学术研究、创作的中心。从16世纪传教士利玛窦、罗如望到南京传教带来的油画到1905年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油画课的首次开设,到留学画家中大批江苏籍画家,如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李毅士、潘玉良、庞薰琹、秦宣夫、吴作人、吕斯百、吴冠中等等,他们的艺术实践基本奠定了20世纪初期中国油画教育与创作格局(还有林风眠),并对中国油画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冠中、苏天赐一代,张华清、徐明华以及冯健亲一代,沈行工、方冰山、张延、李华英、沈广耀一代,丁方、陈坚、陈世宁、姚茛、邢健健、杨娌娅、卢卫星一代等形成了一个坚定的创作群体,直至“85新潮美术”前成为江苏油画创作的主体。“新生代”画家毛焰、吴晓洵、张新权、彭方年、葛震、金捷、黄河、金田、王洪志、高波、庄重、章文浩、孙仕荣、汪莺莺等等代表江苏油画进入了一个多元发展的广阔空间。

江苏油画在20世纪初从代表性创作人才、艺术学院数量与规模、学生培养规模、画展、社团及作品艺术水准上看都是当时中国油画的重心。建国后中国美术教育的中心北移,但江苏油画创作的本土化探索所形成的艺术观念依然影响深远,既有中国写意油画的传承(从林风眠到苏天赐到沈行工等),也有苏派教学的张华清和徐明华,“85新潮美术”时期,随着国内艺术思潮的风起云涌,激进的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以及《江苏画刊》杂志使江苏又成为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一个中心;1990年代以后江苏油画发生了裂变,创作力量分散、观念多元、个性化彰显,但远离了江苏油画传统又远离了现代艺术运动,进入了一个综合探索的时期,虽然还体现着意象油画整体的语言面貌,但是失去了代表性和话语权。

(二)江苏油画的现状及问题

江苏油画当前面临的新着时代变化所造成的诸多问题。

首先从油画理论研究上看,有关江苏油画历史遗存的文献缺乏深入研究,对江苏油画发展史、江苏油画教育史、江苏油画理论发展演变、江苏油画家及社团生态、江苏油画发展的策略等尚待体系化、理论化的高度研究。

其次,从当前江苏油画的创作实践看,江苏油画家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等代表性的专业协会中的人数偏少;在举办国内外美术大展中入选、获奖的油画家和油画作品数量偏少,大展入选作品基本没有获得最高奖励,全国美展油画类没有获得过金奖;这与江苏油画创作队伍弱、油画创作题材狭窄、绘画语言粗劣、社会关注差、创作动力缺乏、画家分散、认同缺乏、社团组织少等因素都有关系。

再次,油画创作人才培养困难,人才外流严重。油画人才培养周期长、培养困难,涉及到教育思想、培养体系、生源素质等问题,优质的油画专业报考生本身数量少,且外流央美、国美现象严重。现行的油画教育体系也存在问题(如果建立江苏美术学院)。成熟的优秀油画家外流也十分严重,激励措施不够,他们多选择专业的美术学院或北京、上海等油画创作生态完备的地区发展。

最后,油画市场化程度低,缺乏相应的政策重视和市场配置。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市场都对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江苏油画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媒介不发达,专业画廊及拍卖会较少;由于国画、书法的高度发达,政府对油画的相应支持不够,比如:对高级油画创作人才的引进、全国性油画展(赛)的设立、对不在各级画院和教育机构的“民间油画家”的创作生态的创设、对当代前卫油画家的扶植推介都应作出积极努力。

二、江苏油画在江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地位与意义

199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2001 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里指出:“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展开文化大省建设的帷幕,至“十二五”期间已全面完成文化大省建设的基本目标,从2016年起江苏面临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江苏经济发达、教育发达、人文基础良好,油画作为中西绘画的通用语言,中国绘画的第二大门类,在江苏有较好的基础,从发轫期到“85新潮美术”一直走在前列,涌现出了大批著名的画家,创作了大量油画作品,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当代中国油画创作面临着转型的机遇,意象油画是方向,大有可为”(尚辉语),意象油画是油画民族化的典型方向,是江南诗性文化的代表性语言模式,江苏意象油画的历史传承好,以风景为主的意象油画发达,理应受到重视。

文化建设具有双重意义,其一是提高文化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即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其二是提高文化的经济效益,释放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社会经济效应。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油画是当前艺术品交易中重要的内容,仅近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交易额约2700亿元,其中油画作品交易额约占5-8%左右,油画产业的整体经济规模更是达到3000亿元左右。江苏油画的市场化需要大力的推动,已经建设的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形成了集油画创作、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成为我国油画产业的升级版平台,产品出口到多个地区和国家,经济效益良好。

江苏油画的大力发展对推进江苏文化的复兴,缓释城市化造成的群体精神压力,提高全民文化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助推江苏精神文明建设,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江苏油画的当代境遇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一)江苏油画的当代境遇

一)多元文化格局的冲击与融合。江苏油画当前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冲突,就油画而言绘画语言的传承与创新,艺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等都是面临的问题;面临着边缘区域文化的融合与冲击,诸如:浙江、上海、四川、山东等区域文化的融合与矛盾;面临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比如:西方后殖民文化通过资本市场、文化交流和大众传媒方式对本土文化思想及文化形式的驯化;江苏内部文化样态(不同绘画门类及不同艺术形态)之间的互相影响与竞争。

二)文化大众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带来的冲击。消费时代的商品化趋势是所有的艺术门类都面临的时代问题。艺术品面临着生产模式、消费模式、传播模式、交易模式的新变化,由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向数字化和多媒体化发展的问题,油画还面临着纯艺术创作与大众油画消费的问题和数字化带来的冲击。

三)油画民族化使写意油画成为主流的方向。当西方当代艺术把架上绘画边缘化的时候,中国油画由于历史和审美原因继续保持着主流的绘画地位,几代人的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探索已经使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潜在融合,写意油画的表现语言和审美方式成为代表性样式。中国油画家的规模和市场规模使中国油画蓬勃发展,成为油画发展的一种机遇,但江苏油画创作也面临着题材、主题方面的转变(现实关注),才能更好地起到精神引领和文化服务的作用。

四)江苏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的机遇。江苏正在努力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战略,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法治建设、文化品牌推广、文化产业投资、文化精品打造、文化企业帮扶、地域特色文化营造等方面促进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这是江苏油画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江苏油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可持续发展”本是一个环境伦理词汇,引用到文化建设上是指文化发展中系统良性的内部持续能力和外部环境持续能力。就江苏油画内部系统的持续性而言应该包括:江苏油画理论研究、江苏油画家集群研究、江苏油画理论研究、江苏油画史研究、江苏油画发展策略研究等;就江苏油画外部环境的持续性而言应该包括:江苏油画发展涉及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改革、江苏油画产业的市场培植 、江苏油画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政策研究、江苏油画的传播平台与方式研究等等,要从内外两方面实现江苏油画的良性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强江苏油画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江苏油画发展的理论支撑。系统研究江苏油画的发展历史及江苏油画创作的演变过程,研究江苏油画的集群形态、集群结构、集群环境、集群特征与集群效应,认清江苏油画优势,辩清诗性精神与写意油画的发展方向,分析江苏油画的现实关注缺陷和悲剧精神缺失的原因,促进学者型画家的发展;整理江苏油画教育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方式,积极研究江苏油画发展策略,组织专家整理出版江苏油画历史文献和研究文献,加强对江苏油画创作的理论引导,通过主题性展览、出版物和现代传媒手段促进理论作用的生发,在国内以江苏油画的整体诉诸理论界,争取话语权。

第二,面对物质高度发展带来的生存景观、心理景观和消费景观的时代变化,江苏油画要从强调“笔墨”、“意境”的“文人画”思路中走出来,加强时代感和现实关注,在坚持诗性精神的理想性同时,创新绘画语言,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坚持文化的批判性和社会价值,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避免油画精英性与消费大众性的脱离,彰显地域文化优势和油画语言特色同时积极表现消费时代人的挤压与精神困惑,反思城市化、消费化和大众化浪潮对人类的影响。

第三,加强江苏油画家的地域文化认同,形成群体优势,提高品牌意识。地域文化通过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精神、审美观念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浸染处于其中的个体,构建个体的认知方式、审美经验、文化认同,从而形成具有文化共同特征的群体。江苏地域文化总体上呈现出务实性、灵动性、开放性、雅致性的人格特征,深层的文化精神则体现为“诗性精神”,审美本质上则是一种诗性审美文化。江苏地域文化通过塑造具有审美精神和价值取向共性的油画家影响江苏油画的精神品格和形式品貌;画家通过创作外化自我精神,影响江苏地域文化品格形成,从而完成一般性循环,这种互相影响的方式是潜在的,但结果是全面的。江苏自然、人文景观由于饱满健康的生命意象感成为油画常见的表现题材和内容,江苏油画家用审美的眼光观照自然,选择富有江南文化意象的山水物象营造精神空间,展现艺术思索,表达艺术追求使风景画成为江苏油画的显性表征之一。要彰显江苏油画的诗性精神和意象油画优势,继承由刘海粟、颜文梁、李毅士、潘玉良、庞薰、秦宣夫、吴作人、吕斯百、吴冠中、苏天赐等人开创的道路,形成画家集群效应和文化品牌影响力。江苏油画家群体意识和品牌优势意识弱,创作力分散,优势意识不明显,缺乏可以形成团体、传播、创作优势的领军人物。

第四,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发挥政策、硬件、机制的作用。江苏油画发展现状的地位低、发展迟缓、关注不足与江苏油画历史上的突出地位形成鲜明对比,苏天赐说:“不是缺乏人才,是缺少重视、支持”。政府要改革文化人才管理体制,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政策;积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改革油画人才培养的机制与结构,改善招生就业政策;加强油画发展理论研究,开展高品质油画展览和江苏油画相关的课题研究;组织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拓展会展业,有计划地引进高品质画展并积极组织以江苏油画整体面貌展现的国内外展览。

第五,积极建设江苏油画传播媒介与传播平台。整合江苏省美协、高校、出版物、画院、美术馆、博物馆油画资源,以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和意象油画为切入点,组织全国性的展览,培养精品意识,进行品牌建设。通过平面、影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和传播平台、传播途径推介宣传,传播油画资讯,服务群众,提高审美能力与接受水平,培养消费群体,改变消费模式和消费方式。

第六,促进江苏油画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康繁荣、竞争活跃、统一有序的文化大市场。《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完善文化市场要素配置功能。培育和建立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文化设备和技术市场、文化信息市场,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使文化要素不断向优良产业和企业流动,形成文化生产的良性循环”。以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经验为基础,在原有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及南京文化产业培育点的基础上,培育以油画文化为主的生产、旅游、休闲、体验、展示、销售产业;大力发展高品质油画的展示、收藏、拍卖、销售市场,形成油画生产、展示、销售、收藏的良性循环机制。建设江苏艺术品交易拍卖中心,规范艺术品及文物的拍卖交易活动,积极开拓网上油画交易市场。

结 语

面对江苏油画的历史辉煌和当下境遇,在多元文化冲突与并存的今天,江苏油画如何从当前出发,抓住机遇,促进自身的健康、良性发展是一个关系诸多方面的宏大命题。随着诗性精神的衰落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市场化浪潮的冲击,如何加强江苏油画的主观文化认同、发挥江苏油画的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坚持油画艺术的学术品味的同时又能积极反映时代现状,融入大众消费,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向利好,我们只能从油画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从画家自身、中介、市场、高等院校、政府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努力实现江苏油画的可持续发展。

[1] 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Z].2001-06-19

[2] 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Z]. 2012-06-21

[3] 苏政发〔2011〕22号,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

[4] 苏政发(2001)74号,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Z].

[5] 西沐.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M].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6]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场分析研究中心.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7]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场分析研究中心.2013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8]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场分析研究中心.2014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Jiangsu Oil Paintings

ZHANG Jun-kui
(School of Fine Arts,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Jiangsu 225300)

Chinese oil paintings originated in Jiangsu province where emerged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artists who set up schools,cultivated talents and disseminated ideas and actively explored the nationalization of oil paintings and thus set up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s and linguistic patterns of the typical national oil paintings.Oil paintings currently,however,have been marginaliz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y also have been marginalized by other regional oil paintings in China.It is thus an obligatory responsibility for Jiangsu oil painting artists to provid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in the multicultural context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construct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linguistic pattern,highlighting 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cultural identity,and fostering oil painting communities.

Jiangsu oil painting;multicultural context;sustainability;consumption age

J223

A

1671-444X(2016)03-0055-05

2016-04-13

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苏油画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项目编号:2014SDJ776)。

张俊奎(1978-),男,江苏泰州人,泰州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理论与创作。

猜你喜欢
油画江苏文化
一张油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油画《塬下》
油画
数读江苏
江苏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