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2016-03-09 04:50王科灵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美的情感心理

王科灵(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音乐审美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王科灵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音乐自身的诸多独特性使得音乐审美成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不稳定的发展过程中,生理、社会以及个性等各种因素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从而引起内心的矛盾,影响其健康成长。音乐审美欣赏教育是通过聆听等实践和理论解析等形式,让学生用身心感悟音乐,用音乐理论来理解音乐的发生发展,逐步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审美能力。在这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帮助确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音乐审美;大学生;身心素质;修养

DOI:10.15958/j.cnki.gdxbysb.2016.03.01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转型,应试教育弱化了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大学生身心素质发展问题越发突出,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常见于媒体。当然,当下大学生的身心总体是健康的,可问题的出现也不是偶发的,有其内在的规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生存状态和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构建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模式,探寻有利于学生良好心态发展的途径与干预方式,是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双紧迫的任务。

一、音乐审美的价值与情感熏陶性

音乐在各门类艺术中素来享有“皇冠艺术”之誉,在许多大师的美学体系里都享有很高的地位。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是人进行自我完善的最佳媒介。王夫之曾这样阐发孔子的“成于乐”:“‘成于乐’……治于视听之中,而得之于形声之外,以此而已矣”(王夫之·《船山全书》)。老子也曾有“大音希声”之说。在古希腊,音乐被认为是追求真理和美的活动,是打开精神世界和宇宙世界的钥匙。柏拉图认为最好的音乐能使最优秀和最有教养的人获得快乐,能把人教育成为美的和善的公民。叔本华的哲学最具代表性,他的哲学可以说就是音乐哲学,他认为,音乐跳过了理念,不依赖现象世界,直抵本体,“音乐乃是全部意志的直接客体化和写照”,“不是理念的写照,而是意志自身的写照”,[1]364音乐是“形体化了的音乐”或“形体化了的意志”,[1]364他甚至把“音乐”等同于“意志”:“音乐如果作为世界的表现看,那是普遍程度最高的语言”,[1]363它诉说着理性的概念无法言说清楚的本体问题,或者说音乐就是“意志”的喉舌,决不是它的表象,“而只是表现一切现象的内在本质,一切现象的自在本身,只是表现着意志本身,”[1]361“是最内在的、先于一切形态的内核或事物的核心”,提供的是“前于事物的普遍性”。[1]364

音乐美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这一点比其他门类艺术更有优势。黑格尔也看到了音乐迥异于其它艺术的地方:“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2]332因此音乐对人内心的影响是深刻的:“如果我们一般可以把美的领域中的活动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因为艺术通过供观照的形象可以缓和最酷烈的悲剧命运,使它成为欣赏的对象,那么,把这种自由推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了。”[2]337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其心理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这种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之间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当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而造成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存在着认知上的茫然,这种茫然极易诱发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有时的盲目乐观、自我中心、自以为是,易引起他人的反感进而导致失败感,并导致苦闷、自卑,有时甚至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影响大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有其大学生自身性格与修养、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影响的内、外在因素。而音乐审美欣赏,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和缓解有其独特的作用。

音乐审美欣赏是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它通过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和理解来呈现,从而使被教育者获得对音乐美的享受,得到心灵的慰藉和认知的满足。它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伊甸园。它的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相互交融的,感性与理性并存的活动,是一个主观能动的再创造过程。教育者和大学生一道,通过对音乐作品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思想情感,时代背景的分析,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再从听觉的直观感知中获得信息,结合现实生活经历以及对音乐的认知,通过想象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来探索音乐想要诉说的内心独白,通过心理情感的映射和反馈,产生对音乐美的共鸣。

荀子在《乐论》中提到:“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音乐对性格的培养,情绪的稳定,心智能力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备受教育家、心理学家、音乐家的关注。所以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音乐审美欣赏的重视,通过音乐审美欣赏教育来直接受教育者内心深邃的情感世界,使其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人格得到激励和升华。由此可见,增强大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促进大学生身心结构的全面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音乐审美的内涵与心理活动过程

音乐美的构成主要包括乐音、节奏、和声、音色、旋律和曲式,这些要素构成了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乐音总是在在场和不在场之间来回摆动。节奏是乐音时值进行有顺序的组织,通过节拍、重音、休止、强弱、快慢、松紧等体现出来,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在许多音乐家那里,节奏都具有比旋律更为重要的表现意义。和声是两个以上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规则同时发声而形成的音响组织,西方19世纪以前的音乐都以和声为基本表现形态。旋律是由不同音高富有逻辑规律的单声部音乐构成,不同的旋律与紧张、痛苦、欢快等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其创作和表演都是为了供人欣赏,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与愉悦。以人作为主体和以音乐作品作为客体来说,不同的作品给人带来不同的听觉冲击,即便是相同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个体产生的音乐审美感也具有个体性。人们通过主体意识活动,用审美的眼光来欣赏音乐,有选择性的给自身加以影响,可以给身心带来和谐美好的体验。音乐审美欣赏和美学、历史、地理、人文、心理学等学科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从单一转向多维度、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及融合,不仅为自己学科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培养开拓性思维做好了准备。音乐审美欣赏是情感可以依托的一种形式和载体,对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审美观念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养成,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身心素质的提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斯宾格勒曾言:“只有音乐才能使我们离开这个(视觉)世界,粉碎光(视觉统治)的无情暴力,并使我们妄想我们即将接近心灵的最终秘密”,而“音乐对我们所具有的不可名状的美丽和典正解放的力量,正在于此”。[3]也就是说,音乐审美能让人从外在的视觉世界回到自我的内心世界。

音乐欣赏一般分为审美期望、审美实现、审美弥散三个阶段,它是一个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情感、领悟的心理活动过程。第一个阶段欣赏者通过聆听获得对音响的感知和直觉的感受,第二阶段则是通过联想深入的体会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的过程,而最后一个阶段升华至对音乐的理解、顿悟并产生共鸣。例如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首先,它那百转千回、愁肠凄凄的旋律,给人带来听觉上直接的冲击;其次,从故事、乐理、还有先前的感性经验把握,定性乐曲的基本情绪;再从起伏多变的力度和速度,以及非常具有导向性的标题,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景色的借喻来表达悲愤交加,饱尝人间心酸与痛苦的内心世界。有了基本的理解后,再进一步把乐曲与当时的时代气息联系起来,把想象的内涵通过心理结构推向本质的最深处,进而引导出这首经久流传的二胡曲并非简单意义上描写景致和借景抒发个人心中苦闷的愁绪的乐曲,而是对那个时代被压迫的穷苦大众刚毅、坚定不屈不挠的性格体现,是对那个黑暗社会的控诉之声,从而把音乐审美欣赏提高到人类社会审美进步的高度,这便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就音乐的美感来说,叔本华认为,急促而变化不大的曲调就像人的欲望迅速得到满足所获得的幸福感一样是令人愉悦畅快的;缓慢的,逆耳的不协和音要在许多节拍之后才回到主调音上,它就像久久得不到满足的欲望一样是悲伤的,痛苦的,压抑的;快板舞曲短暂而紧凑的节奏就像轻易就得到的幸福是庸俗的;那种轻快的、音句大、音距长、变音幅度广阔的舒展慢调则标志着一个远大高尚的意志,看不起琐屑的幸福:“在柔调中达成最高痛苦的表示,成为最惊心动魄的如怨如诉”,[1]361但音乐并不是这种个别的愉快、抑郁、痛苦、恐怖、快乐、高兴等,而是抽象地、一般地表示它们自身。只有刚调才能把我们从这痛苦中解救出来:“正是这种专属于音乐的普遍性……才赋予音乐以高度的价值,而音乐所以有这种价值乃是因为音乐可以作为医治我们痛苦的万应仙丹。”[1]362音乐审美欣赏是唤起各种心理要素的综合活动,要完整的欣赏一部作品,不仅仅从曲子本身,还得从人类文化的发展作整体分析,需要整个心神的投入,并发散到情感心绪的每一处,从而相互渗透,互相协调,升华为美得体验和感受。

三、音乐审美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频率、范围、程度都在不同程度的加快、加大、加深。由于他们既要应付由生理带来的心理上的变化,又要承受社会环境给予的压力,所以处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生理、心理、学业、就业、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使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这一状况非常不容乐观。学生存在着适应的问题,其中包括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寻求理解和自我闭锁的心理矛盾,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群集友谊和争强好胜的矛盾以及情感困惑等心理情绪。相对问题较大的学生来说,更多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这是心理健康的灰色地带。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处于灰色地带的学生虽然各项体检指标都趋于正常,但与健康的学生相比,这部分学生通常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生活质量较差,食欲不佳,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易焦虑,对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工作没有动力等。

从学校教育来看,注重应试教育,人文素质的短腿,使学生变得功利、自我为中心,当今社会网络、媒体的发达,大量良莠并存的信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心理特征在大学生中盛行。他们盲目追求浅薄的“快餐文化”,远离经典著作,人文底蕴欠缺;学风上,心理浮躁,难以静下心来读书做学问,缺乏理想与信念,有的甚至漠视他人的情感与生命。

如果长期心理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并且不采取有效地手段和措施进行抑制,很容易会滑向心理疾病的状态,所以这是当代大学生心理指导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音乐审美欣赏是改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音乐审美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音乐是美的产物,语言的尽头是音乐产生的地方,所以人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对事物的各种愿望,可以淋漓精致地刻画出令人神往的意境,直接打动欣赏者的心灵。音乐就像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梦境一样,让人可以在自己创造的内心世界自由翱翔,使情感和音乐达成共鸣,获得精神的满足。因此,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大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正因为音乐可以给学生们带来充分的想象,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一个复杂的故事,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时它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对某种心理感受的刻画,这种想象联想过程,可以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到美,并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在感受和体验到美得基础上,大学生可以自主对美进行创造,这是学生在具体的应用或学习生活的拓展和延伸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是在对周围的事物和自己本身的深入的认识后,得到的情感升华。

音乐审美欣赏培养了大学生们审美的能力,调整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使压抑的情感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

(三)正确开展大学生音乐审美欣赏

大学生具有探索精神,他们善于透过思考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因此大学生对音乐审美欣赏的选择和倾向与其文化层次,成长环境,个人兴趣息息相关。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可以提供古典、流行、民间、世界各种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来进行普及与推广。让大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从音乐审美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产生乐趣,同时得到感知力的提高,迅速判断和协调身心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其变得更加敏捷、灵活。综上,我们需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使注意力引向音乐;二是,注重音乐中的情感的抒发,它有助于消减学习等的心理压力;三是,对音乐形态时代性的分析,激发大学生的爱集体和爱国家的热情。

学生在大学期间是非常想体现自我的阶段,而音乐审美欣赏恰巧可以增加情绪的稳定性及和谐性,对独立人格的形成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显著作用。音乐审美欣赏可以营造学生在一起相互交流、团队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以消除工作、学习、生活中带来的烦恼、压力及疲劳感,给身心以舒适,进而表现出良好的情绪状态。这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消除了心理上的忧郁和躁动,平复了心理上的焦躁,维持了内心的平衡。只要方法得当和引导正确,通过音乐审美欣赏来缓解和改善大学生,由于各种来自社会、家庭、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压抑及焦虑的效能是显而易见的。音乐审美欣赏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和强大的影响力可以满足大学生追求真善美、寻求理解、追寻自我、寻找爱和归属感等高层次的社会需要,从而激起大学生乐观稳定的情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格。

结 语

大学生音乐审美欣赏,是一复杂而精细的教育和心理认知过程,我们应思考和研究每一个教育和心理环节的互动过程,从心理特征了解音乐审美活动,把握音乐审美欣赏心理中所蕴藏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大学生由音乐元素的基本概念认知至音乐的鉴赏与表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掌握音乐作品的适宜度,有效地开展音乐审美欣赏陶冶模式的心理教育,充分的发挥音乐艺术的心理健康功能,是润物细无声。大学生音乐审美欣赏力的提高,其必将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种美学修养迁移到其他的学习生活中,其后续效能是难以估量的。

[1]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 [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齐世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91.

The Impact of Music on College Students’Mentality

WANG Ke-ling
(School of Music,Jiangsu Second Normal Unvi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13)

Music aesthetics has become one important part in aesthetics because of its unique qualities.College students’mentality is unstable due to some causes in physiology,society and personality that may cause inner conflicts to affect their healthy growth.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o let students gain some insight from music with some practices in music,such as listening and improve their aesthetic taste by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with certain theories.In the process of musical appreciation,it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uplift their mind and spirit and thus develop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life.

music aesthetics;college student;mentality;self-cultivation

J601

A

1671-444X(2016)03-0102-05

2015-12-20

王科灵(1987—),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表演。

猜你喜欢
美的情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