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分析

2016-03-09 15:21阚全龙朱雯雯徐世英余炜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6期

阚全龙 朱雯雯 徐世英 余炜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正畸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分析

阚全龙朱雯雯徐世英余炜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正畸科河南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按医嘱分别戴用再定位牙合垫3~6个月,观察6个月内症状有无改善或复发;对照组不作处理,观察疗效同上。结果根据评价标准,观察组有效16例,无效4例;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11例。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定位牙合垫能稳定和改善手法复位后盘-突关系,在手法复位后需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垫,以更有效地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再定位牙合垫

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是指关节盘-髁突位置关系异常、闭口位和开口位时关节盘均停留在髁突横嵴前方的一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表现为开口受限和疼痛。急性ADDw/oR大都为单纯的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少有器质性病变。而慢性ADDw/oR则相反。因此早期积极治疗急性ADDw/oR,恢复良好的盘-突关系,避免慢性化非常重要。急性ADDw/oR的治疗主要有牙合垫、手法复位等保守方法。本文拟对比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和手法复位后应用再定位牙合垫治疗的疗效,判断牙合垫治疗的必要性,以便更有效地治疗急性ADDw/oR。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门诊诊断为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并经手法复位的患者共40例,年龄20~60岁,分别单盲下抽签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8.6±7.3)岁;对照组中男4例,女16例,平均年龄(29.2±6.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按医嘱分别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垫3~6个月,观察6个月内症状有无改善或复发;对照组不作处理,观察同上。

1.2再定位牙合垫的制作方法①取上颌印模制备上颌模型,用硬膜压塑法制备牙合垫基底;②嘱患者下颌前伸到弹响消失位,并在这一位置添加自凝塑料到牙合垫基底上后咬合;③硬化后磨除牙合面和边缘过高的部分,充分调牙合,使牙合面前牙区成斜面导板状、上下颌尖牙区留下咬合痕迹深度不大于1 mm,尽量不抬高咬合距离。

1.3再定位牙合垫的使用方法除用餐时间外全天戴用,3~6个月无改善或复发则更换其他治疗;有改善则在戴用6个月后,逐渐减少白天戴用时间至只夜间戴,最终在1 a内停用。

1.4评价及统计方法有效标准为:①无痛;②弹响轻微或消失;③张口受限解除,下颌运动正常;④6个月内无复发。症状无改善或6个月内复发均认为无效。记录后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观察组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11例,有效率4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227,P=0.022<0.05)。

3讨论

3.1牙合垫的选择关节盘前移位治疗常用的牙合垫主要有稳定性牙合垫和再定位牙合垫两种。再定位牙合垫与稳定性牙合垫都会产生下颌的颌位变化,主要的不同在于再定位牙合垫对下颌水平颌位的变化比稳定性牙合垫显著。前移位较严重的关节盘在垂直距离打开后,由于盘后组织的弹性回复能力有限,仍无法暂时获得良好的盘髁关系,所以戴用稳定性牙合垫弹响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再定位牙合垫前移下颌,使髁突前移来适应前移位的关节盘,使髁突和前移的关节盘达到一个暂时性良好的盘髁关系,对移位较严重的盘髁关系的复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1],因此根据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需要,本实验选用再定位牙合垫作为治疗牙合垫。

3.2手法复位的作用手法复位中听到“咔”的关节盘回复弹响声,张口度即刻显著增大,下颌运动正常,说明盘-突关系已得改善。但手法复位治疗后不予牙合垫治疗,对照组55%的患者在6个月内再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弹响和张口受限等盘前移位症状,说明单纯手法复位虽然能有效解除盘前移位绞锁,但改善后的盘-突关系并不稳定,易于复发,这与周玭等[2]的研究一致。

3.3再定位牙合垫的作用手法复位后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垫,治疗结果示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再定位牙合垫治疗提高了单纯手法复位的疗效。周玭、黄卓珊等[2-3]研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中盘分角的改变解释,当关节盘移位较明显时,下颌通过明显的移动才能使移位的关节盘复位,而这一位置并不稳定,再定位牙合垫的牙合面形态就起到固定这一位置的作用。再定位牙合垫通过牙合面的尖、窝、沟、嵴诱导下颌向前滑动,进入特定的治疗性牙合位,同时升高垂直距离,使髁突捕捉到前移位的关节盘并保持这一位置,协调稳定的盘突关系[4],增加了盘后组织的自适应性,促使关节内结构调整和改建[5-6],使患者感到舒适,以便更好地发挥功能,最终改善临床症状。另外,观察组亦有4例治疗无效,可能的因素有:病程较长,属慢性病变急性发作;病情较重,伴随严重的关节器质性病变。较长的病程造成关节盘、滑膜、关节软骨和盘后组织发生较重的病理改变,并且自身改建能力不佳,从而影响再定位牙合垫治疗的效果[7]。综上,再定位牙合垫能稳定和改善手法复位后盘-突关系,在手法复位后需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垫,以更有效地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

参考文献

[1]吉利,龙星,贺红.咬合板治疗颖下领关节盘移位的疗效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8,24(1):78-81.

[2]周玭,李阳飞,王德华,等.核磁共振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2,38(9):1033-1035.

[3]黄卓珊,程慧琳,黄志权.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前后的MRI影像改变[J].北方药学,2013,8(8):116-117.

[4]陈启林,胡孝丽,龙星,等.再定位咬合板和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7):431-434.

[5]Wu J H,Kao Y H,Chen C M,et al.Modified mandibular splint therapy f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J〗.British Dental Journal,2013,8(1):91-93.

[6]Badel T,Suncana S K,Lajnert V,et al.Michigan splint and treat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J]. Medicina Fluminensis,2013,49(2):112-120.

[7]张茹,叶少友,聂凌云,等.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疗效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11,(4):218-220.

通讯作者:余炜伟,E-mail:yuweiwei7777@126.com。

【中图分类号】R 782.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16

(收稿日期:201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