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试验在结核自然感染和卡介苗免疫鉴别上的应用分析

2016-03-09 19:51朱华利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结核菌素卡介苗结核

朱华利

(商丘市梁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 商丘 476000)



结核菌素试验在结核自然感染和卡介苗免疫鉴别上的应用分析

朱华利

(商丘市梁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 商丘 476000)

目的 观察结核菌素试验在结核自然感染和卡介苗免疫鉴别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商丘市梁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70例结核感染患儿为自然感染组,另选同期于我院接种卡介苗的68例婴幼儿为免疫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结核菌素试验,对两组试验后反应差异情况、平均直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感染组PPD-H与PPD-BCG阳性率均高于免疫组,双阴性率低于免疫组(P<0.05),PPD-H与PPD-BCG平均反应直径均较免疫组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免疫组(P<0.05)。结论 结核菌试验在结核自然感染与卡介苗免疫鉴别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潜在结核感染提供合理的依据。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自然感染;卡介苗免疫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是一种以Ⅳ型变态反应原理为基础的皮肤试验,将提取于结核菌液体培养基中的结核蛋白注射于皮内,根据是否出现变态反应与硬结,判断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1]。但临床对于引起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的具体原因尚未明确,无法鉴别是由结核自然感染所致,还是由卡介苗引起[2]。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入选者进行等量双臂对照皮内试验,即分别于两臂注射卡介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BCG)与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H),鉴别结核自然感染与卡介苗免疫,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商丘市梁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70例结核感染患儿为自然感染组。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1~7岁,平均(3.14±0.03)岁;结核性脑膜炎16例,结核性腹膜炎14例,结核性胸膜炎17例,活动性肺结核23例。另选同期于我院接种卡介苗的68例婴幼儿为免疫组。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为1~6岁,平均(3.08±0.02)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两组均给予等量双臂对照试验,由专业人员进行皮内注射。分别将0.1 ml PPD-H注入左前臂掌侧中央,0.1 ml PPD-BCG注入右前臂掌侧中央,注射时需局部隆起圆形凸疱,直径为6~8 mm。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淋巴管炎、水泡、坏死等反应,并详细记录局部硬结直径,其中直径≥5 mm为阳性,≤4 mm为阴性。

2 结果

2.1 反应差异情况 感染组PPD-H与PPD-BCG阳性率分别为98.57%(69/70)和92.86(65/70),双阴性率为1.43%(1/70);免疫组PPD-H与PPD-BCG阳性率分别为83.82%(57/70)和85.29(58/70),双阴性率为14.71%(10/70)。感染组PPD-H与PPD-BCG阳性率均高于免疫组,双阴性率低于免疫组(P<0.05)。

2.2 反应范围 感染组PPD-H与PPD-BCG平均反应直径分别为(19.52±2.31)mm和(13.64±1.25)mm,免疫组PPD-H与PPD-BCG平均反应直径分别为(7.53±1.06)mm和(8.34±1.13)mm。感染组PPD-H与PPD-BCG平均反应直径均较免疫组长(P<0.05)。

2.3 不良反应 感染组发生水泡、坏死共11例,发生率为15.71%,免疫组未发生水泡、坏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感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免疫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核病的发生率有所回升,加之抗生素等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使得耐多药病例不断增加,给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3-4]。因此,积极加强结核病疫情的控制与防治意义重大。

目前,结核菌素试验是检测结核潜在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小儿结核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小儿接种卡介苗免疫剂后,结核菌试验多呈阳性反应,给小儿结核病的确诊造成一定影响[5-7]。有学者提出,根据结核菌素反应硬度、面积、边缘、直径、消退时间等进行结核自然感染和卡介苗免疫的鉴别[5]。研究发现,结核自然感染者通常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硬度较大、边缘清晰、持续时间长,且反应直径多超过15 mm[8]。本研究即根据结核菌素反应情况来鉴别结核自然感染与卡介苗免疫,对入选者均采用等量双臂对照皮内试验,即双臂各自皮内注入PPD-H与PPD-BCG。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PPD-H阳性发生率为98.57%,明显高于免疫组的83.82%(P<0.05),且PPD-H与PPD-BCG均为阴性的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免疫组的14.71%(P<0.05),表明结核自然感染者接受结核菌素试验后,双阳性发生率明显上升。另外,感染组PPD-H与PPD-BCG反应直径均明显较免疫组长(P<0.05);在反应直径分布方面,感染组PPD-H与PPD-BCG反应直径大多超过15 mm;感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免疫组(P<0.05)。由此可见,结核自然感染患者对PPD-H具有较高的反应强度与敏感性,卡介苗对结核菌素试验结果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观察试验反应直径长度、分布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对卡介苗免疫与结核自然感染进行一定的鉴别。

综上所述,结核菌素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鉴别结核自然感染与卡介苗免疫,便于临床早期诊断结核感染,促进结核疫情防治工作的进展,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1] 符艳,蒋正华.结核免疫斑点试验与结核菌素试验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优越性对比[J].中国医刊,2015,50(8):54-57.

[2] 黄凤祥,张辉,高增艳,等.外周血T-SPOT.TB检测对多系统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37-39.

[3] 何朝阳,郭知音,张秩铭,等.路桥区中小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4):381-382.

[4] 张南.重组BCG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27(2):280-284.

[5] 白雪娟,梁艳,阳幼荣,等.卡介苗接种对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7):753-756.

[6] 康万里,凌颖,徐苗,等.皮内注射卡介苗接种效果的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4):248-252.

[7] 时文明,史太平,朋文佳,等.1 533名婴幼儿卡介苗接种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4):531-533.

[8] 刘小颖,侯双翼,叶建君,等.武汉市硚口区0~15岁儿童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8):3035-3037.

R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0.115

2016-01-24)

猜你喜欢
结核菌素卡介苗结核
2019年右江区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卡介苗接种后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研究现况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怎样评定
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效果研究
一度浪漫的结核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膀胱灌注卡介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卡介苗感染人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