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力推西部创新发展

2016-03-09 06:35郜随印苏有军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信息化

郜随印 苏有军

【摘 要】 文章介绍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影响,认为顺应知识经济就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以陕西为例,论述了知识经济为加快西部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模式,作为人力资源的个体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积极适应,主动转型,创新创业,努力开创自我升华和促进区域经济升级发展的多赢局面。

【关键词】 知识经济;创新;人力资源;信息化

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演进的产物,既属物质文明,又属精神文明。在物质层面,它反映了人类智慧对自然界的驾驭和征服能力的提升,体现为劳动生产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在精神层面,它反映了人类智慧对人自身的认识水平和改造能力的提升,体现在创新、创业、奋进、超越、诚信、合作、公正、友善等价值信念得到广泛地认同和践行上。不同于旧的发展模式,知识经济主张:日新者日进,日进者日强;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提倡创新创业,宽容试错和失败,拒绝苟且偷安和消极等靠要。知识经济生机勃勃、催人奋进。

历史上,陕西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长安是享誉全球的文明之都、智慧中心。近年来,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可喜面貌,富裕、和谐、美丽的目标离三秦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接近。当然,不可否认,今天,在一定范围内,也存在少数人惰怠、狭隘、僵化、保守、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不敢担当、不愿挑战风险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落后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水平互为因果、交互影响,成为制约发展进步的痛点。

在一带一路全球战略下,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区域战略下,西部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把握这一机遇,顺应知识经济发展模式,大兴创新创业之举,西部大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目前对知识经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定义。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在这种经济形态里,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是首要依托,知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龙头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微软公司为代表的软件产业的兴起,标志着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的确立。在国际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智能经济,往往同时使用。

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它是基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上的经济形式,其生产力水平、生产效率都空前提高。如果说人类在短短一百余年的工业经济时代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整个农业经济时代的水平的话,那么,知识经济时代所创造财富超越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需要的时间可能更短。

知识经济显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人力资源成为第一生产要素,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愈发明显。知识(或说智能)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资金、劳动力、土地、设备等物质资源的重要性让位于知识,知识产权成为主要资本,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超过50%,许多软件比硬件昂贵。二是知识经济的可持续性。它基于人类的智慧,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的可再生资源,包括人自身的智力开发、全面发展,是内涵式的开掘,而不是外延式的扩张,(这从根本上削减了恶性竞争),克服了物质资源、化石能源依赖,大大降低了资源能源争夺带来的紧张对立,大大减轻或较少造成环境污染,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向。三是社会贡献大、影响深远。它不仅是人类社会目前为止最高级、最高效、最先进、生产力最强大(2000年时,微软公司只雇用了31000人,市场价值则超过6000亿美元,麦当劳的雇员是它的10倍,但市场价值只有它的十分之一)、正外部效应最多的经济形态,而且显著提高了公民个人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我们目前能看到和感知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未来,它必将对人类生产、生活不断产生化学反应式的巨大影响。四是知识经济的全球性。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万物互联缩小了空间距离,实时在线消灭了时差,地球村真正到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疆界被打破,各经济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生产要素全球流动、高效配置,各种人为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失去作用。五是成长速度很快,创富能力很强。上世纪90年代,美国硅谷,每周有20家新公司诞生,每5天有一家新的公司股票上市,每24小时就会孵化出62个百万富翁。马云的阿里巴巴仅用16年时间,从50万元人民币投资发展壮大到市值1780亿美元。

二、知识经济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转变日益加快加深。

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管理实力、服务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企业的壮大、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开拓与应用,而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则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经济活动伴随着学习,教育培训溶于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知识更新的加快使终身学习成为必要,受教育和学习成为人一生中与安全和健康同等重要的事情。

人类的劳动方式明显变化,需要物理强度和手工技巧的工作越来越多地被数据和文字的处理所取代,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不再是与物质和能源打交道,而是与信息、信号、符号及图像等打交道。1956年,美国的白领工人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从而形成了社会上大多数人不是从事商品生产,而是与信息打交道的局面。知识的牵引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工业化向信息化、自动化向智能化加速升级,电子贸易、网络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产业快速发展,农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越来越知识化。社会大众的文明素质普遍提高,假丑恶越来越遭到唾弃,真善美越来越得到崇尚,宽厚做人、诚信做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愈发成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主流。

随着知识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等,都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人类社会的未来将发展变化到什么程度,现在是难以想象和预料的,当然,它的方向是向前向好、向着更高的文明水平。

审视知识经济背景下的西部,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机遇显然大于挑战。挑战在于落后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水平,而机遇则是知识经济的先进理念和洗牌效应,它摒弃了拼资源、拼人力、先污染后治理、终将走进死胡同的落后方式,代之以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前景光明的先进方式。一切与知识经济相违背的行业、产业和企业必将日落西山、逐渐被淘汰出局,如:高污染、高耗能、低水平重复建设及落后于市场变化、脱节于客户需求的过剩产能将首先被淘汰,而与知识经济相一致的行业、产业和企业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疆扩土,繁荣昌盛,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将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还是要应那句老话: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三、顺应知识经济就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

创新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知识经济是以人的智力活动进行创造生产的,而智力活动的特点就是不断地扬弃、演进、推陈出新、破旧立新,就是以新替旧、以“更好”取代“好”。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各竞争主体之间比拼的是创新能力。比如:谁的科学依据更先进,谁的R&D活动规模更大、强度更强,谁的方法更科学,谁的技术工艺更新换代更快,谁的劳动生产率更高,谁的效益更好,谁的质量更好,谁的服务更好,等等。国家如此,地区如此,企业更是如此。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深圳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苹果公司是世界最著名的公司之一,华为是我国最著名的公司之一,这些国家、地区和企业的共同之处就是创新能力很强。美国仅有200年历史,文化底蕴不厚,创新能力却很强大。电影《泰坦尼克号》讲述别人的故事成就自己,一个众所周知的海难,经过创新创造,被成功打造成为经典的爱情故事,不仅带来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附属产品还创收53亿美元。苹果公司是举世闻名的创新典范,在过去的10年中,它获得了1300项专利。

创新的实质就是求变、求新、求好,就是永不自满、不断超越,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理论上,创新有两种解释。一般说来,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新的组织形式。

德鲁克以创新思维大胆否定被视为经济学经典的企业目的利润说,指出这个误解还造成了社会对利润根深蒂固的敌意,误导人们认为销售是卑贱的寄生行为、生产是绅士的活动。他说利润不是企业和企业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经营的限制性因素,企业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获得最大利润,而在于如何获得充分的利润,以应对经济活动的风险,避免亏损。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主要功能是营销和创新,营销就是创造顾客,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创造为市场需求、把物品转变为商品,营销贯穿市场调查、产品(服务)设计、生产制造、推广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产品周期和企业活动全过程;创新就是持续不断提供新的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无论是为旧产品找到新的用途,还是提供新的方便性、集成并满足多种需求、创造并满足新需求,创新和营销一样,并非独立的功能,需要创新的不限于研发部门,而是延伸到企业的各个阶段、所有领域、所有部门、所有活动中。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过往那种多快好省赚快钱的想法是行不通的,通过走门子、拉关系,获取垄断利润,赚一把就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换一个行业、换一个项目、换一批客户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了。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坚持创新创造,广泛开展生产工艺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等等,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始终赢得客户和市场的尊重与信任。要坚决摒弃投机取巧的心理,拒绝简单复制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顺应知识经济就要大力造就高素质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是高教育培训投入、知识化的、承担复杂劳动的人力资源。

2012年9月12日,国内最大外商投资项目——三星电子高端存储芯片项目在西安开工。9月11日,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署了产学研合作谅解备忘录,这从一个角度表明,人才因素是这一投资项目落成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陕西是科教大省,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094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国家部门专业实验室和国防重点实验室72个、普通高校85所、两院院士49人、科技人才110万,全省高校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33495人。通过产学研衔接、科工贸对接,用市场力量驱动人力资源流动、高效配置,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现实生活中,人力资源也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方面。结构不平衡,财政供养的专业技术人员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足。更替缓慢,受到很好教育的大学生就业不充分、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技能、作用发挥不够,部分中年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学习能力不强、越来越不适应岗位要求。一些大专院校专业设置陈旧、不能及时跟进对接市场需求,同质化、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业选择时高不成、低不就,一些要求高知识、高技术、复杂劳动、综合素质的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一些岗位没有人愿意从事。少数本该创新创造的知识群体和岗位退化为流水线作业的熟练工、到点下班的钟点工,一些人表现出心浮气躁、怨天尤人、幻想走捷径、一夜暴富的焦虑心态和不良风气。这种现状是与知识经济严重不相适应的,应当下大决心、出大力气、从根本上加以改进。

要顺应知识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力资源第一的思想,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加大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投入,使之与人力资本的产能相适应。加强相关方面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使教育培训供给与产业一线知识技能需求相一致。加强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使人力资源流动、配置能够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人才实现价值的平台和载体,企业应敏锐把握知识经济的脉搏,率先更新观念,主动改革人才政策,为人力资源充分释放能量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包括:提高人力资源投资比重(如:招聘高素质人才、常年强化培训交流)、强化激励政策(如:大幅提高高级人才薪资水平、股权激励)等。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自觉融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学习,不断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力争成为高知识含量的人力资本。当今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已经不可或缺,文盲的概念不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电脑和网络。没文化的概念不再是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而是不善于学习、不坚持学习。平庸的标准不再是静态的无所成就,而是动态的学习速度慢、效率低、收益低。

五、顺应知识经济就要大力推进信息化

知识经济也称信息经济,这就说明了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经济是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始的。伴随着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信息(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快速提高,海量数据的积累与交换、分析与运用极大地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信息(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同时,信息(数据)要素显现出不同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物质要素的经济特征:一是即时性,数据生成实时在线,处理速度快,与经济发展同步;二是信息(数据)要素的出让者并未因出让数据而丧失数据的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特征;三是信息(数据)具有边际生产力递增性,即数据在使用过程中非但没有被消耗,还会产生新的数据。

那么,如何将利用信息、知识和创意的巨大能力赋予个人、企业、机构和社会呢?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而这正是现代信息技术所驱动的社会经济变革的本质所在,也正是信息化的使命所在。

信息化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进程或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社会的进程,即社会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信息化也不仅仅具有生产力(生产技能与生产工具)发展的内涵,更重要的,它意味着生产关系(管理流程和组织机构)的变革。同时,信息化的内涵是改变人类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方式,变为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式。

信息化是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重构,如果说农业时代是加减运算、工业时代是乘除运算的话,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重构就是几何和乘方。表现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复杂一些的,如:通过互联网+,引入互联网思维,深化互联网技术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简单一些的,如: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减少重复劳动,增进业务协同;最简单的,如:通过信息在网络上传输,代替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很直观地提高效率和效益,等等。

通过信息化过程,融入知识经济,首先,必须加速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全面覆盖、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提升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将信息转变为知识、将知识转变为财富。

企业是经济社会中最具活力、最讲求效率和效益的组织,在将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生产工具、改进工艺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应率先适应和发展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如: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生产链、生产流程网络化、企业协同网络化的应用)、经营(如:建立连接消费者的动态需求网络)、管理(如:人、财、物管理的信息化)、服务(如: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有条件的企业应逐步搭建企业通信、日常办公、公文流转、信息发布、信息集成、协同工作和知识管理等平台。

【参与文献】

[1] 周宏仁.信息化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国家人事部,中科院.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 刘小平.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4] 廖廷弼.先导性调整: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J].广西社会科学,2003(2).

[5] 申蔚.知识经济产业发展与就业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9(31).

[6] 王俊熙.陕西人力资源存量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6).

[7] 睢党臣.论知识经济条件下陕西产业结构的调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8] 吕乃基.知识经济与创新[J].科技导报,1999(3).

[9] 李国红.知识经济与创新[J].现代情报,2001(5).

[10] 刘强,张江波.依托科教资源优势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陕西发展和改革,2011(1).

[11]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 陕西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

[13] 李丽辉.辽宁营改增助力“制造+服务”[N].人民日报,2015-9-7(18).

[14] 金永生.把握“互联网+”的本质与增长模式[N].人民日报,2015-9-21(7).

[15] 李丽辉,吴秋余.服务业,中国经济新引擎[N].人民日报,2015-10-14(3).

[16] 覃洁贞.从世界格局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J].学术交流,2014(3).

[17] 钱寿海.美国文化产业产成功经验和启示[J].企业研究,2015(2)、(3)、(5).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人力资源信息化
知识经济背景下优化企业法务体系问题及改进对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