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生的伤与痛
——以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四(7)班寄宿儿童为例

2016-03-10 01:49纪红辉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灌云县寄宿制班级

◆纪红辉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

寄宿制:小学生的伤与痛
——以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四(7)班寄宿儿童为例

◆纪红辉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

“留守儿童”,就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而与“留守儿童”息息相关的,就是寄宿,在寄宿制的条件下,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变化。针对所带的四年级7班的寄宿制儿童进行了调查。

寄宿制 小学生 心理健康

一、寄宿制学生的来源

1.撤点并校工程。我国从2001年开始,为了消除“教育不公平”,投入巨资在农村搞“撤点并校”工程,就是把一些散落在各自然村或乡镇的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都合并到一些规模较大的乡镇学校中,撤点之后,那些散落的学校校舍空置废弃,损失了很多财物不说,还造成了学生家长的很多负担,因为路途遥远,必须有一个成人专门接送孩子上下学,由此引发的交通拥堵在乡村放学的路上屡见不鲜。

2.打工子弟家庭。在本地乡村,能够走出乡村进入大城市打工的人,都是青壮劳动力,甚至是家里所有能自主劳动的人,尤其是男性,经济条件在当地来说,稍微好一些,有的就在房地产急剧发展的时候,在县城买了房,有了城镇户口,就像把孩子转到县城以上级别的学校读书,可是没有人能陪着孩子,所以就把孩子送到各种全托中心,让孩子早早地过上 寄宿生活。

3.文化水平较差的家庭。这类家庭中情况特殊,父母有些并不是外出打工,有些就在当地工作,但是不是所谓的“正式单位”,这些家庭里,普遍是属于文化水平比较差的,家长希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也希望孩子在课外时间段也能有人辅导,就把孩子送到各级“全托中心”,在金钱上绝不亏待孩子,就是要他好好学习。

二、班级寄宿制学生的情况调查

1.我所在的新区实验小学是一所新成立刚两年的小学,学校现有教师120人 学生4000多 人,学校的基本设施很健全,正因为如此,吸引了很多非学区内的儿童入学。目前四年级共有9个班,以7班为例,班里现有80名同学,有男生49人,女生31 人,其中来自农村的有52人,出生在县城的有18 人,在这些同学中,父母双方都在身边的有39人,跟随父母其中一人生活的有17人,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有5 人,全托的有20人。

2.对于班级居住在寄宿制家庭里的20个学生,我做了一些调查。

从表上可以看出,在班级里参与寄宿的儿童,没有一个对于自己现在寄宿的 房间满意的,也没有一个认为现在所处的居住环境是舒适的。

3.寄宿制儿童的学业情况调查。

划分的依据是四年级两个学期以来期中及期末的平均成绩,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良好是指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较差的指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下,另外,班级总体成绩最差的5名有4个是寄宿的小孩。

4.对于寄宿制学生与父母的接触,我也做了一份调查。

从表上可以看出,寄宿儿童与父母的接触少的可怜,大部分留守儿童每周见到父母的次数只有1次,其中一个左姓的学生,父母出国劳务,三年才能回来一次,所以在这张调查表上,与父母每周接触的次数就无法显示。

三、寄宿制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1.厌学逃学,成绩下降。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在寄宿制的家庭里,全托的负责人面对着那么多的孩子,很难监护到位,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没有人细心讲解的情况下,日积月累 ,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难题直接跳过去,不愿意去认真思考。

2.撒谎欺骗,小偷小摸。很多父母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造成了寄宿制里的孩子道德教育上的空白,同在寄宿家庭里的孩子个体不同,孩子们之间的坏习惯就会互相沾染,大部分的孩子会变得自私,无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面对不想完成的任务,就以撒谎来应付,看到别的同学拥有的东西,也想随时占用,很少为别人考虑。

3.自卑孤僻,交际障碍。在班级里,不听话的孩子,大多是寄宿制里出来的孩子,也许是因为父母的关爱非常少,所以在内心深处他们的安全感比较低,对周围一切充满了怀疑 ,对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的行为,表现在他们对人不礼貌,总是认为别人是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总是火药味十足。所以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非常心痛。

4.冷漠自私,逆反心理。寄宿制的孩子,与父母接触的少,尤其缺少心理交流的机会,他们的烦恼也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所以,很多孩子不爱说话,性格孤僻、脆弱,有种被遗忘的感觉,时间长了,导致这些孩子容易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与管理者,包括老师,都会感觉厌烦。

四、教师如何对待寄宿制的学生

1.建立寄宿制学生的档案。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学校都要我们做一份关于“留守儿童”的资料,每次填完资料后,我都会留存一份,并且进行适当的修改,因为其中有部分“留守儿童”是跟随近亲的爷爷奶奶生活,而有些“留守儿童”就是直接寄宿的,除了这里面的“留守儿童”以外,还有部分家长在本地生活,但是因为忙于生活而送孩子去寄宿的,这些孩子,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教育工作中要时刻关注的。

2.建立家校联系的纽带。现在的资讯网络发达,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便捷,我们学校是依托中国电信,开设了“翼校通”家校联系平台,新班级成立后,我又利用QQ与微信成立了“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不定时地通过图片、视频等向家长展示孩子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家长能及时关注自家孩子的进步及变化,以便家长更好的教育孩子,家长也能彼此之间通过交流来了解老师无法关注的一面。

3.定期参加学校心理健康咨。寄宿制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不知道生活中的哪句话就能伤害到他,而且这些孩子往往因为自尊心理不愿意对别人说,所以,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筹建,就显得非常适时,孩子们都喜欢去那里,去和心理老师聊聊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遇到的困惑,而不用担心别人的嘲笑与讽刺。每次,孩子从心理咨询室出来,脸上都是带着发自内心的轻松与微笑。

4.同学的互帮互助很重要。班上有不少同学来自于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而且最让寄宿制孩子羡慕的就是他们的家长都在身边,那无形中关爱是从孩子自信宠爱的脸上看出来的。我在安排座位是,都是尽量考虑到孩子的性格特征,考虑到安排一些活泼开朗、平易近人的孩子和寄宿制的 孩子坐在一起,让他们在自然的情况下成为好朋友,在一起活动,无话不谈,用自己阳光的一面,温暖寄宿制孩子内心深处不易察觉的阴霾。

每一个孩子都是幸福的花朵,我只希望无论开在哪里的花,都能绽放属于他的美丽。这种美丽,不仅需要我们老师的精心灌溉,更需要家长的全心配合。所以,我呼吁家长,尤其是小学生的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寄宿!

[1]王景,张学强.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教育科学,2010,(06).

[2]付光魏.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困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基础教育,2012,(04).

[3]周有利.建设“适合生长”的教育文化.教学与管理,2016,(05).

[4]黄珍珍,冉东平,周丽英.家长对校内托管的态度及需求.教学与管理,2016,(05).

[5][法]卢梭 著.李平沤 译.根植于人性中的自然.教师博览,2016,(02).

猜你喜欢
灌云县寄宿制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寄宿制小学推广花样跳绳的有效策略
江苏灌云县“一稻三虾”绿色高效种养模式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浅析灌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鹅、鹅、鹅,曲项奏响扶贫歌——灌云县绿缘鹅业专业合作社扶贫纪实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