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2016-03-10 01:33杨华杨华智许海兵杜尊伟姜进勇王兴荣
海南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蛔虫普洱线虫

杨华,杨华智,许海兵,杜尊伟,姜进勇,王兴荣

(1.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云南 普洱 665000;2.云南省寄生虫防治所,云南 普洱 665000)

普洱市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杨华1,杨华智1,许海兵1,杜尊伟2,姜进勇2,王兴荣1

(1.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云南 普洱 665000;2.云南省寄生虫防治所,云南 普洱 665000)

目的 了解普洱市居民重要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良加藤法、肛周透明胶纸拭擦法对居民进行粪便检查以了解土源线性虫感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并分析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与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关系。结果检测5 070人,感染土源线性虫985人,总感染率为19.4%,各调查县(区)总感染率为7.7%~28.8%。其中感染钩虫874人,感染率为17.2%;感染蛔虫93人,感染率为1.8%;感染鞭虫52人,感染率为1.0%;感染蛲虫4人,感染率为0.4%,混合感染少见。结论普洱市居民土源线性虫感染率低于全省2004年寄生虫现状调查时的水平,但拉祜族钩虫感染率高于全国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时的水平。感染度均为轻度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应当对普洱市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采取药物驱虫为主,推广建设和使用无害化厕所,加强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改善居住条件等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土源线性虫感染率。

普洱市;土源线性虫;感染率;感染度;调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土源性线虫感染可能有了新的变化。为了解普洱市居民土源线性虫感染现状,研究其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于2014年7~10月对普洱市居民土源线性虫感染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云南省土源性线虫防治技术方案》要求,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中5片区,分别选择思茅、墨江、景东、江城、孟连5县(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5 070人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 问卷调查 统一设计内容包括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卫生行为、习惯等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按照受检对象10%的比例系统的抽取520名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

1.2.2 粪便检查 用改良加藤涂片法(kato-kotz)进行一粪三检。3~14周岁的儿童同时采用肛周透明胶纸拭擦法检查蛲虫。

1.2.3 感染度(每克粪虫卵数,EPG)分级 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度按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分级[1]。钩虫:轻、中、重度感染分别为<2 000个、2 000~3 999个、≥4000个;蛔虫:分别为<5 000个、5 000~49 999个、≥50 000个;鞭虫:分别为<1 000个、1 000~9 999个、≥10 000个。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Epi Info 3.5.1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和分类变量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当1≤T<5进行Yates校正;当1<T时,使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居民感染率 5个调查点共用改良加藤涂片法(Kato-kotz)检测5 070人,感染土源线性虫985人,总感染率为19.4%。5个调查县(区)中孟连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28.8%,景东县最低为7.7%,江城县、墨江县、思茅区感染率分别为28.6%、24.8%和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904,P<0.05)。其中,感染钩虫874人,感染率为17.2%;感染蛔虫93人,感染率为1.8%;感染鞭虫52人,感染率为1.0%;共查3~14周岁儿童1 097人,感染蛲虫4人,感染率为0.4%。混合感染少见,共42人,2个虫种双重感染40人;其中混合感染鞭虫钩虫24人,蛔虫钩虫10人,蛲虫鞭虫4人,钩虫蛲虫2人;3个虫种多重感染2人,分别为感染鞭虫、钩虫和蛲虫及感染蛔虫、鞭虫和钩虫各1人,见表1。

2.2 感染度 蛔虫感染者EPG为2~3 410个,鞭虫感染者为1~165个,钩虫感染者为1~1 840个,均为轻度感染,见表2。

表1 普洱市抽样调查县(区)土源性线虫虫种与感染率

表2 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度比较

2.3 性别和年龄分布 检查的5 070人中男性2 066人,女性2 019人,男性与女性总感染率分别为17.3%(433/2 066)和21.5%(552/2 019),女性总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4,P<0.05)。各年龄组总感染率和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总=175.814,χ2钩=205.552;P<0.05);65~岁组总感染率最高;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以50~69岁、10~14岁、50~69岁和10~14岁组最高,见表3。

表3 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年龄分布

2.4 职业分布 不同职业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和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总=70.208,χ2钩= 103.486;P<0.05),农民总感染率最高22.4%(891/ 3980),其次为学生,总感染率9.3%(86/929);再次为散居和托幼儿童,总感染率5.0%(8/161)。此外,农民钩虫感染率最高,为19.8%,见表4。

表4 不同职业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2.5 民族分布 不同民族受检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见表5。不同民族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74,P<0.05)。其中拉祜族的钩虫感染率最高(43.5%),其次为哈尼族(23.5%);傣族感染率最低,为8.4%,见表5。

2.6 不同民族和类别分布 不同民族和类别的受检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见表6。不同民族职业受检者间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儿=14.041,χ2学= 50.196,χ2农=143.819;P<0.05),其中苗族学生的感染率最高(27.9%),其次为拉祜族(19.4%);拉祜族农民的感染率最高(52.1%),其次为其他民族(主要为回族、白族、布朗族)农民(33.3%),见表6。

表5 不同民族土源线性虫感染率

表6 不同民族和职业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2.7 居民土源线性虫感染率影响因素分析

2.7.1 单因素分析 将入户调查的520名受检者问卷中是否感染土源线性虫设为因变量(1=感染,0=未感染),以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卫生和行为习惯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经χ2检验显示,完全知晓预防知识、是否赤脚劳动、是否喝生水、是否饭前便后洗手、是否生吃淡水鱼虾、是否用新鲜粪便施肥是感染土源线性虫的影响因素,见表7。

表7 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单因素分析[n(%)]

2.7.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赤脚劳动、喝生水、生吃淡水鱼虾、饭前便后洗手、用新鲜粪便施肥等6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引入多元分析模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完全知晓预防知识(OR=0.047 1)和饭前便后洗手(OR=0.150 0)是土源性线虫感染的保护因素;赤脚劳动(OR=8.465 9)、生吃淡水鱼虾(OR=3.697)和用新鲜粪便施肥(OR=5.758)是导致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8。

表8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普洱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国境线长486 km,有国家一类口岸2个,国家二类口岸1个以及18条对外陆路通道。辖9县1区,103个乡镇,总人口259.4万,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族、拉祜、佤、傣族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全市有8个国家重点扶持县,交通落后,经济欠发达,山区地形为主。抽取的5个调查点属亚热带立体性季风气候,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土源性肠道线虫的生长繁殖和传播流行。

受检的5 070名居民土源性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9.4%,低于全省2004年寄生虫现状调查时的水平(21.46%);蛔虫、鞭虫、蛲虫的感染率比2003年董莹等[2]报道云南省蛔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下降85.4%、78.1%和84.4%,而钩虫感染率上升304.7%。主要是调查点均为农业耕作地区,农民以种植业为主,自然环境适合钩虫卵的滋生,居民防护意识差,习惯赤脚下地劳作增加了感染风险;钩虫、蛔虫、鞭虫感染度均为轻度感染,提示感染者虫卵排除量显著下降,污染周围环境程度明显减轻。孟连县感染率最高为28.8%,景东县感染率最低为7.7%,上述结果表明普洱市多年来采取以集体化疗为主的土源线性虫防治工作成效明显,但也存在感染率水平地区间不平衡的问题。孟连、江城等边境县感染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仍是普洱市土源线性虫防治的重点地区,主要原因为边境沿线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居住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居住条件和卫生设施较差,容易受到土源线性虫感染。

从性别和年龄分布来看,土源性线虫女性感染率(17.3%)高于男性(21.5%)。主要原因是钩虫是普洱市土源线性虫感染的优势虫种,女性在菜地劳作的机会较多,容易被钩虫感染[3]。各年龄段总感染率和钩虫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以60岁以上组最高[4],可能与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留守劳作的主要为老年人有关。职业分布农民感染率最高,不再是学生[5],这与多年来中小学校开展寄生虫病普查普治,减少了原来感染率最高的人群的感染有关[6]。

从民族分布来看,拉祜族、苗族、哈尼族、佤族土源线性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43.5%、26.4%、25.9%和14.5%;拉祜族钩虫的感染率最高(43.5%),高于全国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时的水平(33.18%)[1]。按不同民族和职业来分,拉祜族农民的感染率最高(50.0%),其次为回族、白族、布朗族等其他民族农民(33.3%);苗族学生的感染率高达27.9%,同时感染3个虫种的2名病例均为苗族。这可能因为解放初期,普洱市的佤族、布朗族、拉祜族、瑶族、哈尼族群众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大部分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居民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条件较差,而苗族也是从贫困地区迁入我市的少数民族,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到土源线性虫感染。

有研究表明[7],健康防护意识落后、居住环境差、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差是土源线性虫感染的重要因素,本次入户调查的520名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再次表明,完全知晓预防知识和饭前便后洗手是土源线性虫感染的保护因素;赤脚劳动、生吃淡水鱼虾和用新鲜粪便施肥是导致土源线性虫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问卷显示,居民土源性线虫预防知识知晓率仅为18.65%(97/520),低于范苏云等[8]2012年的调查结果(69.90%),提示应加强健康教育。本次调查仅用改良加藤法进行粪检,不能确定成人蛲虫的感染情况,不能区分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感染及其比例,有待进一步调查。

土源线性虫病防治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9]。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准确引导和教育群众逐步改变不良生产、生活和饮食、卫生习惯,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在重点地区采取药物驱虫为主,改造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设施,推广建设和使用无害化厕所,改善居住条件等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土源线性虫感染率,最大限度减低土源线性虫的危害。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6.

[2]董莹,杜尊伟,张再生,等.云南省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6):448-450.

[3]杜尊伟,姜进勇,王学忠,等.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2):144-146.

[4]林绍雄,王善青,胡锡敏,等.海南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8):939-941.

[5] 蔡强,林绍雄,关士鹏,等.五指山市2011年国家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23):132-133.

[6]宋海红.上海市南汇区人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5,5(1):74-77.

[7]钱俊英,邓勇,张焕鹏.陕西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6):456,479.

[8]范苏云,石向辉.深圳市福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7):891-893.

[9]王志文,刘新,邓绪礼,等.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基线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34-36.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revalence of geohelminthes infections in Puer City,Yunnan Province,CHINA.

YANG Hua1,YANG Hua-zhi1,XU Hai-bin1,DU Zun-wei2,JIANG Jing-yong2,WANG Xing-rong1.1.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Puer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Puer 650000,Yunnan,CHINA;2.Yunnan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Puer 665000,Yunnan,CHINA

Objective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of important intestinal parasitic infections among residents of Puer City,and support evidence for scientific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MethodsPrevalence of geohelminthes was performed by modified Kato-Katz thick smears and adhesive tape wiping.Correlation between residents′awareness of healthy knowledge,behaviors and habits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questionnaires.ResultsA total of 5 070 residents were enrolled,and 985 were infected with geohelminthes,with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19.4%and the prevalence in the areas investigated of 7.7%~28.8%.Moreover,874(17.2%),93(1.8%),52(1.0%),and 4(0.4%)residents were infected with hookworm,A.lumbricoides,T.trichiura,and pinworm,respectively.Multiple infections were rare.Conclusion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geohelminthes infections among residents of Puer City was lower than Yunnan Provincial level in parasitic baseline survey in 2004.However,prevalence of hookworm infections in Lahu ethnic minority was higher than the level of national parasitic baseline survey in 2004.Intensities of geohelminthes infections were relatively low.People were susceptible for geohelminthes infection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rugs as leading control combined multiple control strateg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decrease infection rate of geohelminthes.These multi-strategies included construction of sanitary latrines,reforming safe water infrastruction and improving housing conditions in rural areas.

Puer City;Geohelminthes;Prevalence;Intensity;Investigation

R195

D

1003—6350(2016)04—0671—04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4.055

2015-12-30)

杨华智。E-mail:mr_piao@sina.com

猜你喜欢
蛔虫普洱线虫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夏季蔬菜换茬期线虫防治要注意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地黄花对秀丽线虫寿命的影响
朝鲜孢囊线虫——浙江省孢囊线虫新记录种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 SN19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