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对休闲农业旅游的研究

2016-03-10 04:34方巧凤梅燕雷雯
广东蚕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网民互联网+旅游

方巧凤 梅燕 雷雯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概念的全力推广,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在2015年10月15日,百川世界举行“互联网+”高峰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东风。

1.1.2 “互联网+农业”的先进理念,引发业内强烈关注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下。“互联网+”农业为传统农业产业链的发生迎来重新塑造。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1.1.3 “互联网+旅游”的行动计划实施,推动休闲农业旅游大发展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型产业,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互联网+”趋势的推动下,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1.2 研究意义

(1)快速整合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促进休闲农业旅游有效发展。

(2)优化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结构,带来多功能效益。

(3)线上线下,打破传统休闲农业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缩小城乡差距。

(4)从根本上改善传统休闲农业旅游模式,达到转型升级新阶层。

1.3 研究综述

“互联网+”是创新2.0下发展互联网的新形态、新业态,它代表了一种新经济形态,倡导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相互激荡,也是创新驱动的最佳选择。

首先,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得知,2005年至2015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呈逐步上升阶段,2005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占8.5%,2015年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0.3%,极大的促进了“互联网+休闲农业旅游”的良好发展。同时,截止2015年,我国网民数已达到68826万人,从侧面反映出互联网已经充斥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外加生活品质的提高,互联网下的旅游业的必将成为主流趋势。

再者,手机依然是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至2015年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达到90.1%,也就表明,在WiFi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增,4G数据流量的普遍使用下,通过手机连接互联网已成主导,人们对于生活所需知的信息都可通过手机即刻获得。同时,也加大了休闲农业旅游信息快速、有效的收集;及时对交通信息、旅游线路、旅游现状,旅游资源的掌握。

2 “互联网+休闲农业”的研究基础

2.1 休闲农业现状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起步较慢,但是这几年的发展气势较猛,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尤为显著,比如云南、四川、新疆等省市区。同时,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形式和类型逐步在拓展,有观光休闲农园、农业公园、教育与科技农园、民俗观光村、创意农园等。

2.2 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2.2.1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同质化且中低端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性明显,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但目前同一区域发展的观光农业无论在开发模式上还是在开发项目中,出现雷同,缺乏独有的特色,缺少对区域整个市场的调研和比较。

2.2.2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碎片化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或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有自发形成的现象,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规划,出现市场需求不平衡,季节性强,投资规模小,分散性经营现象,呈现休闲农业旅游碎片化发展态势。

2.2.3 休闲农业旅游经营低端化

旅游资源开发低端化,休闲农业开发中,对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偏重物质环境,对人们真正追求农业意向空间、农耕文化体验、传统文化发扬、民俗文化发展及游客参与性上还处于表层,没有突出规划区休闲农业主题;同时,服务人员主要以农民为主,观念落后、管理粗放,没有受到专业培训,缺乏高素质管理服务人员。

2.2.4 休闲农业旅游规划无序化

休闲农业旅游城镇化倾向依然存在,强行拉客、降价恶性竞争或抬价宰客现象依然存在。有部分休闲农业经营点属于无证经营,自发盲目现象多发。

2.3 “互联网+”时代下休闲农业的挑战

(1)“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对传统休闲农业的发展是否能取得预期效益。

(2)“互联网+”休闲农业的实施,是否能得到消费者的全力应用及支持。

(3)“互联网+”休闲农业理念,在思想观念受限的人群,是否能快速接受。

(4)“互联网+”休闲农业是否能缓解中低端产品一边倒,过多雷同现象,以及高端化产品的继续发展。

3 小结

在对休闲农业和“互联网+”的深入了解下,以及当今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后,总结出以下观点:首先,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已经逐步趋向多样化,农业种植、观光、采摘体验、农耕文化体验、农业庄园等都已出现在不同区域。同时,呈现出一个普遍现象,即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中低端化。其次,休闲农业市场体系层次不够完善,中低端产品泛滥且雷同,也从侧面展现出高端产品的稀少,以及高端产品的价值。最后,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国家出台的“带薪休假”制度都在无形之中驱动人们外出旅行,对休闲农业发展也是一次绝佳机遇。

[1]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1-2015)[EB/OL].(2011-10-19)[201511OS].http://www.moa.gov.cn/ztzl/shierwu/hyfz/201110/t20111019-2379184.htm.

[2]魏会延.国外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比较[J].世界农业,2014(3):60-63.

[3]金乾生.产业集群化与企业专业化[J].市场营销导刊,2008(5):55-57.

[4]谭城.“互联网+”时代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5(22):192-194.

猜你喜欢
网民互联网+旅游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有感“网民节”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