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护阴血法诊治妇科肝肾阴亏证疾病体会

2016-03-10 05:41孟昱琼翟婷婷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阴血淡竹叶经行

孟昱琼 翟婷婷



固护阴血法诊治妇科肝肾阴亏证疾病体会

孟昱琼翟婷婷

目的通过具体病案,探究中医在诊治妇科疾病方面由表循本、对症下药、务求根治的独特医术,对该类疾病诊治的一些体会,与同行分享。方法剖析病由,运用补养肝肾、固护阴血之法治疗妇科肝肾阴亏证疾病的临床辨证、治疗方剂。结果通过运用固护阴血之法辨证施治,治疗妇科肝肾阴亏证2例,病人痊愈。结论运用固护阴血法诊治妇科肝肾阴亏证疾病疗效确切。

固护阴血;经行口糜;痛经病;临床经验

中医在诊治妇科疾病方面匠心独运,善循表究本,对症下药,务求根治。中医认为,肝肾阴亏会引发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而“肾阴肝血”为经、带、胎、产、乳重要的物质基础;“伤阴耗血”为妇女患病的基本特征。在调理气血治疗妇科病方面采用“滋养肝肾,固护阴血”为治疗这类疾病的基本法则。

在此,介绍2例通过滋阴清热、活血通络、固护阴血治愈妇科肝肾阴亏证疾病病案,与同仁分享。

1 经行口糜

此病一般发于行经期妇女,妇女每值临经或经行之时,便会出现口腔、舌黏膜溃破糜烂,月经净后自愈,月月反复,故称之“经行口糜”。相当于西医学的“口腔溃疡”。

王某某, 女,28岁,已婚,因经前口腔溃疡1+年,于2012年3月29日初诊。自诉1+年前无诱因出现经前口腔溃疡,口干喜饮,口臭、口苦,面部痤疮,色红,无脓点,经前乳房胀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数。自行口服清火栀麦片等,症状无好转,就诊某医院中医科,口服中药治疗,症状可缓解,停药后反复。月经史:周期30天,经期5~7天,无痛经,末次月经:2012年3月13日。G0P0。中医诊断:经行口糜(肝胃阴虚火旺)。治法:清泻肝火,滋养胃阴。拟方:生地黄、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淡竹叶、泽泻、川楝子、麦冬各15 g,当归、北柴胡各12 g,甘草6 g。煎服法:7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 ml。

二诊(2012年4月5日):口腔溃疡愈合,口干、大便干、尿黄等症状缓解,面部痤疮减少,舌红,苔薄黄,脉数。此为经前一周,拟滋阴清热,活血通络之法:玄参、生地黄、阿胶珠、黄连、郁金、川楝子、白芍、玉竹、淡竹叶、山药、山萸肉、桃仁、连翘各15 g,地骨皮12 g,甘草6 g。7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 ml。

三诊(2012年4月12日):复诊,月经来潮,未出现口腔溃疡,乳房胀痛较前明显好转,面部痤疮消退,大便通畅,小便正常。未予药物治疗,嘱清淡饮食。

随访(2012年6月15):电话随访,患者停药后连续2个月经周期未再出现上症。

按:本例患者为育龄期女性,以经前口腔溃疡为主症,根据其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口、舌,而舌为心之苗,口为胃之门户,故其病机由心、胃之火上炎所致。肝胃阴亏,虚火炽盛,每遇经行阴血下注,其热益盛,随冲气上逆而发,则口舌生疮,热盛灼伤津液,则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苔黄腻,脉数。用生地黄、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泻肝胃中焦之火,川楝子、北柴胡疏肝气,淡竹叶、麦冬、泽泻滋阴清热,当归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清热泻下,肝胃之热自清,口糜自愈。二诊时,为经前期,予滋阴之玄参、玉竹、淡竹叶、地骨皮,活血通络之桃仁、阿胶,全方共奏滋阴清热,活血通络之效。此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合月经各时期生理特点,标本兼治,采用中医药治愈经行口穈,体现滋阴清热、固护阴血的治法。

2 痛经病

痛经系指妇女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部出现痉挛性疼痛、坠胀或有腰酸,并有全身不适的症状。

杨某某,女,40岁,因经行腹痛2年于2012年4月30日初诊。自诉2年前无诱因出现经前及经行前2日下腹坠痛,需口服止痛片缓解,痛时无恶心、呕吐、腹泻等,口干,失眠多梦,周期25天,经期5天,量中,有血块,得温痛甚,舌暗有瘀点,舌尖红,苔白,脉细弦。B超:卵巢巧克力囊肿。G1P1。就诊某医院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止痛片等多种药物,可暂时缓解疼痛,余症未减。

中医诊断:痛经(肝肾阴亏,阴虚火旺)。西医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治法:滋阴清热,活血止痛,养心安神。拟方:生地黄、玉竹、麦冬、阿胶珠、白芍、芡实、山药、乌贼骨、酸枣仁、枸杞子、川续断、莲子心各15 g,地骨皮、五味子、山萸肉各12 g。5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 ml。

二诊(2012年5月7日):月经期腹痛明显缓解,周期提前6天,睡眠明显好转。结合经后机体多阴虚,拟滋阴清热养血之法:玄参、生地黄、玉竹、地骨皮、茯苓、地榆、芡实、茜草、浙贝母、栀子、淡竹叶、白芍、山药、阿胶珠各15 g,生牡蛎60 g。再进服5剂。

三诊(2012年5月14日):诸证消失,舌暗红,脉和缓有力。上方略出入调理1周。

随访(2012年8月15日):患者停药后3个周期,痛经明显好转,未再出现口干、多梦等症状。

按: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后者多因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该患者B超提示卵巢巧克力囊肿,诊断明确。《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经期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然实痛者多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该患者阴虚火旺,虚火与血相搏,流注冲任,蕴结胞中,气血失畅,故经行之前开始腹痛,瘀滞日久形成癥瘕,口干、口中热痛均为阴热之象,方中生地黄、地骨皮、玉竹滋阴清热,共为君药,白芍、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止痛共为臣药,阿胶活血补血祛瘀,山药、山萸肉、枸杞、川续断补肾之阴,肾水上涵心火则神安,酸枣仁、莲子心清心火安神,乌贼骨、芡实敛阴,诸药合为臣药,全方共奏滋阴清热、活血止痛、养心安神之法;二诊诸症缓解,结合经后阴血亏虚,虚火上炎,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清热养阴之药茯苓、浙贝母、栀子、淡竹叶等,月经提前故地榆凉血止血,经调治患者腹痛明显缓解,未复发。

3 讨论

《灵枢·五音五味》:“妇人之生,有足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历史实践一再证明,妇科疾病发生的缘由多数是阴血不足、血气不畅所成,所以在治疗上应以补养肝肾、固护阴血、疏理气机、调畅血气为其要法。

综上,经行口糜患者肝胃火旺,通过清泻肝火,滋养胃阴之法治愈;痛经患者肝肾阴亏,阴虚火旺,通过滋阴清热,活血止痛,养心安神之法治愈。此2病案通过滋养肝肾,固护阴血之法,以养阴为主,多选滋阴、生津之品治疗妇科疾病,传承了傅山主“水既足而火自消矣” 治疗妇科疾病之医术。

[1]白俊峰.傅青主女科调经六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10(1):9-14.

[2]丁丽仙,袁端红.名医选介中医妇科专家丁启后[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3(3):16.

[3]丁丽仙.丁启后妇科疑难病验案举隅[J].中医杂志,1994(9):530-531.

[4]袁端红.丁启后治验举隅及思路初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3(1):10-11.

[5]丁丽仙,袁端红.丁启后妇科常用治法介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2): 12-13.

[6]于水永,管淑彩,范广岩.中药治疗经行口糜42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 2006,21(3):46-47.

[7]李丽明.滋养肝肾法在妇科血证中应用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 409.

[8]刘金淑.辨证治疗月经前后诸症[J]. 光明中医, 2007,22(4):15-16.

[9]张丽娜,杨宪煌.论活血化瘀法在妇科临床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9,24(1): 123-124.

[10]马丽亚,李翠萍.论傅青主女科对四物汤的运用[J].光明中医,2012,27(4):644-645.

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 550001)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52

1003-8914(2016)-03-0404-03

(本文校对:王琪2014-03-09)

猜你喜欢
阴血淡竹叶经行
从“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探析卵巢早衰的中医病机治法
识别真假淡竹叶
女性护血养阴,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经行
中药淡竹叶质量标准分析研究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我家秘方
经期为何睡不醒
淡竹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淡竹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