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畜群结构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6-03-10 06:35李廷军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6期
关键词:畜群母畜草畜

李廷军

(青海省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青海 海北 810299)

海北州畜群结构调查及对策研究

李廷军

(青海省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青海 海北 810299)

海北州是青海省主要牧业区之一,畜牧业是海北州的主导产业,也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牲畜则是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摸清牲畜饲养状况,了解牲畜畜群结构,对调整畜群结构,科学实施草畜平衡,合理组群,减少非生产性因素的耗损,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减轻草场放牧压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海北州;畜群结构;草畜平衡

1 基本情况

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祁连山中部地带。辖属门源县、祁连县、海晏县、刚察县和州属青海湖农场,总面积3.41万m2。全州拥有天然草场面积3 97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 492万亩。饲养牲畜品种主要以高原牦牛、藏系羊为主,通过多年的藏羊本品种选育、牦牛提纯复壮,牲畜品种进一步得到优化,生产性能明显提高,2015年全州优良畜种比例达到75%以上。

2 畜牧业生产指标

2.1行业统计数据

2015年末,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41.40万头(只、匹)。牦牛45.93万头,羊 269.53万只。2015年,全州共产各类仔畜万头188.71头(只、匹),繁活179.56万头(只、匹),繁活率88.32%,其中牛的繁活率61.23%,羊的繁活率92.67%;总增率52.67%,损亡率1.28%;年出栏牲畜221.32万头(只、匹),出栏率达66.49%;其中牛出栏16.56万头、出栏率32.98%,羊出栏168.58万只、出栏率61.69%。出售各类牲畜211.88万头(只、匹),商品率63.66%,其中牛的商品率31.99%,羊的商品率59.28%。2015年底存栏母畜201.56万头(只、匹),母畜比例59.12%,其中存栏母牛28.55万头,母畜比例56.82%,存栏母羊171.83万只,母畜比例62.88%。

2.2牲畜防疫数统计情况

2013年免疫牲畜数量为春季免疫牛64.95万头,羊306.83万只,共免疫牛羊371.78万头(只);2014年全州免疫牲畜数量为春季免疫牛70.7万头,羊357.9万只,共免疫牛羊428.6万头(只)。秋季免疫牛64.1万头,羊354.9万只,共免疫牛羊419万头(只);2015年春季免疫牛75.6万头,羊398.8万只,共免疫牛羊474.4万头(只)。秋季免疫牛68.8万头,羊387.1万只,共免疫牛羊455.9万头(只)。

3 原因分析

3.1农畜产品价格上涨,农户养殖规模较大

近几年来畜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持续上涨,牛肉从2010年的30元/kg上涨到现在的56元/kg。羊肉由2010年36元/kg上涨至现在的52元/kg,上涨幅度大。为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农区养殖户养殖规模不断加大,牲畜存栏数明显增加。

3.2基础设施有所改善,舍饲半舍饲养殖数量增加

自2005年以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环青海湖流域生态治理、州县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设施畜牧业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农牧户养殖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全州畜用暖棚覆盖面达82%;全州畜牧业生产基本形成了藏系羊、高原牦牛、羔羊生产、牛羊短期饲养、生猪生产、土种鸡养殖等特色畜牧业生产基地,畜牧业产业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养殖数量也不断增加。

3.3效益增加,农牧户养殖积极性较高

价格变化和养殖规模的不断加大,投入和产出比明显提高,切实为农牧民们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益,农牧户养殖积极性高,零散经营逐渐被专业养殖所替代,畜牧业经济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趋势。

3.4项目扶持、政策倾斜,规模化养殖水平有所提高

近年来,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养殖户、养殖小区(养殖场)的政策扶持,落实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母畜保险、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对合作社进行奖补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许多从事二、三产业的能人转产建设养殖小区,发展舍饲畜牧业。

3.5大牲畜数量减少、羊存栏数增加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马、驴、骡、耕牛存栏大幅下降,役用牲畜数量明显减少。此外,由于肉牛养殖周期长、投入大、养殖成本较高、见效慢,牛存栏数量有逐年减少趋势。相反,由于羊育肥期限短、成本小、见效快、好管理、经济效益较高、深受养殖户青睐,养殖规模也在逐年加大,存栏数量有明显增加趋势。呈现出大牲畜数量逐年减少、而羊存栏数逐年增加的趋势。

4 对策及建议

4.1继续落实草原奖补机制,推进草畜平衡,科学核定载畜量

通过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形成饲草种植、饲料加工、肉牛养殖、牛羊育肥等产业,有效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推进草畜平衡,加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落实草原奖补机制,科学核定载畜量,完成了全州180万只羊单位的草场超载牲畜,利用资源优势,加大农区现有农作物秸秆饲草、青稞、菜籽饼等饲料资源的利用,扩增舍饲圈养牲畜规模。

4.2依托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发展舍饲养殖和规模养殖

在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的基础上,以养殖大户、合作经济组织、有实力的经营能人为重点,积极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场),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

4.3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

把饲草料基地建设作为改善生产条件、转变经营方式、积蓄发展后劲的关键环节来抓,为冬春季节的种公羊和瘦弱牲畜补饲、接羔育幼、育肥贩运、舍饲养殖提供一定的饲草保障。

4.4提高繁殖活率,加速畜群周转

充分发挥现有畜用暖棚、围栏草场等基础设施作用,大力推广高寒草地放牧藏羊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加强藏系羊、牦牛补饲技术,保障生产母畜孕期营养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母畜的繁殖率和繁活率,加速畜群周转。

4.5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加速畜群周转

一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控制家畜总数的前提下,提高适龄母畜比例,根据不同畜种的繁育特性,合理确定畜群内部基础母畜、后备母畜和种公畜比例,通过加大出栏,形成母畜比重高、总增高、周转快、持续发展的畜群结构。二是除保留必需的非生产性牲畜外,提前出售多余或过剩的牲畜,推广羔羊、犊牛早期断奶补饲及培育,牦牛选育技术,加大超龄畜淘汰率,逐步提高畜群中的母畜比例。

4.6加大科技宣传培训力度,引导牧民转变生产经营观念

一是继续推广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的“牧繁农育”饲养方式,结合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将牧区天然草场放牧饲养的牲畜转移到有舍饲条件的农区及半农半牧区饲养育肥出栏,增加牧业收入。二是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逐步推广放牧藏母羊妊娠后期饲养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及牦牛半舍饲养殖技术,加大藏系羔羊及犊牛育肥力度和出售力度,提倡春秋季节育肥出栏,加快畜群周转。

4.7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做好信息引导

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工作和畜牧业动态统计监测工作,具体由专人负责,逐级上报、审核,力求使上报数据准确、及时,有据可查。加大各类畜牧信息的采集发布,认真做好预警预测统计分析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为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提供科学的数字依据。

(编辑:高真贞)

S8-1

A

1006-799X(2016)16-0003-02

李廷军(1978-),男,青海门源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畜群母畜草畜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猪布氏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羊疥癣病如何预防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
宁夏海原县草畜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
提高母畜繁殖功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