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亢害承制”论浅析

2016-03-10 12:31王海娟刘小菊刘婉青高杰
环球中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刘完素玄机假象

王海娟 刘小菊 刘婉青 高杰



刘完素“亢害承制”论浅析

王海娟 刘小菊 刘婉青 高杰

刘完素,火热论的创始人,在学术上:他最早发挥《内经》“亢害承制”理论,借以解释人体生理活动,阐明病理现象的本质和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发挥了病机十九条,将其归于“五运六气”;在临床诊治时,他提出一定要在深刻理解“本化”“兼化”的基础上去把握疾病本质与假象,从而为中医“治病求本”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亢害承制”理论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诊治各种疾病,本文试从其内涵、刘完素的发挥及其现代应用几方面作一浅析。

刘完素; 亢害承制论; 临床应用

刘完素,字守真,号河间居士,火热论的创始人,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宣明论方》等书。在学术上,他深入研习《内经》,发展了五行学说“亢害承制”理论,并将其用于解释病机、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使《内经》理论与临床诊疗有效结合。他还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将“病机十九条”发展为病机学说,并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六气病机更趋完善,最主要的是他对亢害承制的阐释揭示了疾病病理的本与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治病求本”理论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试就其亢害承制理论及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一浅析。

1 “亢害承制”的含义

“亢害承制”首见于《素问·六微旨大论》,是“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1]的集中概括。五行之间的亢害承制,是自然界万物维持平衡的自和现象,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样需要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平衡,即:“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1]《内经》认为六气的运动变化是万物正常生化的必要条件,若其中一气相对过亢,就会影响到其他五气正常生化,即“亢则害”。承制的意义在于每一气的运动皆受其所不胜之气制约,使其不能亢而为害,从而保证六气运动变化的正常运行,即“承乃制”,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云:“夫五行之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递相济养,是为和平”[2]32。

2 刘完素对“亢害承制”的阐释

刘完素在《内经》的基础上又作了新的尝试,进一步发挥气象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相关的学说,系统阐述运气过亢则害物,相互承制则生物的理论。他把“亢害承制”理论与人体脏腑相关联,用以解释人体生理活动,阐明病理现象的本质和标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发挥了病机十九条。

2.1 影响人体生理活动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寒类》中指出:“风木旺而多风,风大则反凉,是反兼金化制其木也;……夏火热极而体反出液,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2]45。五运之中的木,在五季为春,在六气为风,所以春季主令时是风,风为阳邪,本应感到温暖,但如果风木过亢,反会感到凉意,这就是反兼金化制其木也;火主夏,在六气为热,所以夏季气候炎热,在人体则表现为常常出汗,这就是水气承制火气的表现[3]。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发展,对人体来讲,春季易因风大而发病,脏气之间的相互关系,亦是如此,即肝木过亢影响脾土,而作为脾土之子的肺金,可制约木的偏胜以资脾土,这样互相依存、互相承制,才能维持脏腑之间的协调统一,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2.2 阐释人体病理现象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重点阐发“我子能制鬼贼,则己当自实”“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其鬼贼”三个内容。我子:我所生者;鬼贼,克我之气、胜己之气;“微”“甚”是就承制关系失调程度而言,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当一气偏盛,承制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疾病,但此时疾病现象与内在病变本质基本一致,即“微”,如水亢火少,形成寒病,寒病见寒象;火亢水少,形成热病,热病见热象。而当六气一旦偏亢过度,则会出现表象与病变本质不符的情况,即“甚”,如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湿类》中说到“亢则害,承乃制,故病湿极则为痉,反兼风化制之也;病风过极则反燥,筋脉劲急,反兼金化制之也……然如兼化者乃天机造化抑高之道”[2]45。长期居住阴冷潮湿环境可致腰背疼痛,甚则筋脉强直,肝主筋,筋脉强直当属风木之证,此即“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之理。又如《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木主温和而生荣,风大则反凉而毁折也……皆所谓过极则反兼鬼贼之化”[2]16,“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2]6,金主清凉,秋日比较凉爽,但凉极反燥,是火制金也。火热亢盛制约肺金,肺金不足可导致肝木偏亢,表现为吐酸。寒邪亢盛制约心火,而火又克金,继而肺金自亢,表现为泻白,这些都很好地运用亢害承制理论阐释人体病理现象。

2.3 发挥病机十九条

刘完素将《素问》病机十九条总结为“五运六气为病”,并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之与运气学说的六气相合,将五脏主病内容归属于五运主病,如“诸风掉眩,皆属肝木”,使五脏病机与五运紧密结合,并增加了癥瘕、疝、坚痞、下利清白、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等病症,使之日趋完善。对于六气致病,刘完素根据“亢害承制”理论提出了六气过极则反兼“胜己之化”的理论,用于解释人体颇多病症,如寒邪过甚而见坚痞腹满者,是因“寒极则血脉凝涩,反兼土化制之”;热邪过甚反见战栗恶寒,是因“病热过极而反出五液,或为战栗恶寒,反兼水化制之也”[2]45。而对于五运为病,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提到:“或疑疮疡皆属火热,而反腐烂出脓水者,何也?……故火热过极,则反兼于水化。”[2]4,心火亢盛会导致疮疡肿痛,过极则肾水反来制之,故反见腐烂出脓水,又如盐属咸寒,可制约火热之邪,使万物不腐。

3 运用亢害承制指导临床

许多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某一气偏亢过极,破坏了它们之间的正常承制关系,从而出现疾病本质与表象不一致的情况,即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对这种病症的病机,刘完素从“亢害承制”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例如热气过盛,反而出现战栗恶寒,这是火极似水,阳证似阴的假象,当泻其火以治本病,不可误认为是寒而治其兼化之气。他认为反映本质的前一组症状为“亢害”,后一组假象症状为“承制”。这种假象随病邪的亢盛程度而有轻重不同,容易掩盖疾病的本质。他在《伤寒直格论方》中说:“亢则害,承乃制,言五行之道,实甚过极则反似克其已者,是为兼化。如万物热极反出水液,以火炼金,热极而反似水,是以火极而似水之化也,五行皆然”[4]。若热气过甚,出现寒战振栗等假寒症状,则是“火极反兼水化制之”之象,“兼化”之象是一种“假象”,如果能认识到“亢极反兼胜己之化”的道理,即所谓“物极必反”,便可更好地为中医“治病求本”的理论提供有力支持。

五运之间的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便会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因而他强调在疑难病症的诊断上要详加辨识,切不可“认似作是,以阳为阴”(《素问玄机原病式·寒类》)。一定要在理解“本化”“兼化”的基础上把握疾病本质与假象,在复杂的临床病症表现中,抓住疾病的本质,不被假象所惑,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为正确施治提供可靠保证。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中说:“不明标本,但随兼化之虚妄为治,反助其病而害于生命多矣”[5]。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寒类》强调治疗疾病时“大凡治病,必先明其标本。……夫标本微甚,治之逆从,不可不通也”[2]51,这对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等复杂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4 现代临床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亢害承制”理论日趋完善,尤其是其现代研究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李沛纯等[6]认识到消渴病发病的内因乃禀赋不足,即“承制不及”,外因为饮食不节,即“亢而为害”。正如“相火之下,水气承之”,肾水不足无以制火,则虚火内生;“金位之下,火气承之”,虚火上炎,灼伤肺津,肺主行水功能受损,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表现为多饮、多尿。而火为土之母,燥热影响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亢进,则多食善饥,故更伤阴津,反映了“水位之下,土气承之”的承制规律。刘维[7]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活动期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兼顾滋阴通络,以消除“亢害”之邪气;慢性缓解期重在滋阴清热、兼顾祛邪通络,恢复“承制不及”,调补肝肾使体内气血阴阳达到相对平衡。许良[8]发现亢害现象是失眠症的主要临床表现,肝木偏亢是失眠症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从“亢害承制”原理出发,采用从肝论治法平肝或疏肝解郁、清热活血、熄风化痰,随证加减治之,既注意平肝以治本,也注意活血清热、化痰熄风以治标,标本兼治,使五脏系统皆能相互协调平衡。陆启滨[9]治疗经间期出血常以滋阴助阳,固摄冲任抑其亢害,使出血得止,而对妊娠期恶阻治以抑肝和胃之品,她认为在绝经早期向后期的转化中,亦应掌握“亢害承制”理论的应用。

5 结语

古人对“亢害承制”的诠释多比较狭隘,而刘完素对其却有独到认识,他将《内经》中的亢害承制理论浅显地展示出来,阐明其含义,推广到病机、病理范畴,从而揭示了疾病病理的本与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运用运气过亢、不及和相互制约的理论阐释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症以及发病规律。并且还认识到六气偏亢过极,这一病理假象的存在,提出诊断疾病当明“本化”“兼化”之理,才不会认似作是,被疾病表现出的假象所惑,从而为中医学“治病求本”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其成为易学易用的医学理论。

“亢害承制”强调事物间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的理论观点,对认识和治疗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存在着“亢害承制”的调节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10]这样的生活方式,殊不知违背了自然万物生化规律,正所谓“物极必反”,只有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10]才能真正“度百岁乃去”。

[1]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329.

[2]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M].宋乃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 欧阳利民,王丽.刘完素“亢害承制论”的临床意义[J].四川中医,2010,28(5):56-57.

[4] 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伤寒直格论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 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M].孙洽熙等,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

[6] 李沛纯,吴深涛.从“亢害承制”理论思考消渴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6):638-639,643.

[7] 刘维.从“亢害承制”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因机治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7):2004-2007.

[8] 许良.亢害承制与从肝论治失眠症[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22-23.

[9] 陆启滨.“亢害承制”理论在妇科的临床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3):26-27.

[10] 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7.

(本文编辑:蒲晓田)

R22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8.023

250355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王海娟(硕士研究生)、刘小菊、刘婉青(硕士研究生)、高杰]

王海娟(1990-),女,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藏象学的微观机制研究。E-mail:dwhjuan@163.com

高杰(1974-),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藏象学的微观机制研究。E-mail:jiegaosdutcm@163.com

(2015-10-24)

猜你喜欢
刘完素玄机假象
曾给刘完素治病的张元素
江陵愁望寄子安
严谨治学勇闯新路
刘完素治湿别论*
有些早泄是假象
天文学侦探系列——古文中的玄机
原野侦探课 第十节 假象掩盖的真相
刷牙中的“玄机”
在常识中破解历史的玄机——一节初三复习课泛起的联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