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6-03-10 19:43邹善林潘高之胤柯奇朝指导范炳华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错缝骶髂错位

邹善林 潘高之胤 柯奇朝 指导 范炳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邹善林 潘高之胤 柯奇朝 指导 范炳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手法在骶髂关节错位治疗中的作用,为今后更有效的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研究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相关著作与文献,从骶髂关节损伤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研究发现推拿为主的治疗方法在骶髂关节错位中有独特疗效。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推拿对于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骶髂关节错位 推拿/按摩 综述

骶髂关节错位(Sacroiliac joint,SIJ)是指骶髂关节在外力或其他发病因素的作用下,关节活动超出相应的生理范围,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损伤,关节面之间产生微小错动而出现持续性下腰痛及关节活动障碍者[1,2]。临床上又称之为骶髂关节错缝、骶髂关节半脱位、骨盆旋移综合征等。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跌扑损伤、筋骨不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导致筋脉失养、关节不固而发生错动,产生“筋出槽、骨错缝”的病理变化。《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曾提到过“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本病好发于有分娩史的己婚女性,也可见于小儿。大部分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者,而其中女性患者多与妊娠、分娩时内分泌变化有关。中老年患者中的男女比例相近,病程长短存在差别[3,4,5,6]。

骶髂关节错位,常见于弯腰负重时的骨盆扭转,或单侧下肢保持稳定时,脊柱发生急骤的对侧旋转,导致关节周围组织损伤,关节失稳,从而导致错位的产生。单侧跌坠,单臀着地时,向上的冲击力与向下的肢体重力汇聚于骶髂关节处,力量超出局部承受范围,错位由此产生。女性产后,骶髂关节极易对合不佳,关节持续错位存在,引发疼痛。而且,骶髂关节错位还间接导致双下肢不等长等问题,极大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美观。因此开展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相关推拿手法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1 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1.1 单纯骶髂关节疗法

范炳华等[7]采用蛙式四步扳法对92例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共显效91例,发现该方法对于骶髂关节半错位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好、病人接受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秦家超[8]选用定向复位法对骶髂关节错位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何庆生[9]对骶髂关节的前后错位及应用相对应复位手法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总有效率为97.73%,认为该方法对于骶髂关节错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林勇[10]运用后伸压骶法对骶髂关节紊乱症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JOA的治疗改善优良率达到93.33%,治疗前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在骶髂关节错位的治疗中,后伸压骶手法效果肯定,并且对于骶髂关节静力稳定系统的重建,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周杰[11]探讨整脊疗法对于产后骶髂关节错位的应用疗效,发现总有效率至96.7%。王恒斌[12]采用平乐郭氏推按疗法对骶髂关节错位患者进行诊治,效果令人满意。夏增献[13]运用骨盆旋转复位法对骶髂关节错位进行调整,总有效率达100%。贺旭林[14]采用倒悬整复法治疗骨盆旋移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满意。莫光德[15]选取三步推拿法对78例骶髂关节错位小儿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共治愈77例,有效率达98.7%。王学习[16]采用屈髋屈膝复位法(前错位)和俯卧单髋过伸扳按法(后错位)对107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进行治疗,总优良率95.33%。龙鑫等[17]选用骨盆按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7%,对照组为70.0%。王朝辉等[18]采用关节调整手法对骶髂关节错位患者进行调整,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6%,优于对照组的74%。

1.2 配合腰椎关节疗法

包新任等[19]使用改良腰椎斜扳法对骶髂关节紊乱症进行治疗,发现对于该病的治疗,改良后腰椎斜扳法具有肯定的效果,并且该方法在用力和着力点的掌控上比传统腰椎斜扳法更具优势,可有效对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进行保护,值得在基层单位推广。魏巍等[20]采用理筋通络法、骶髂关节按压松动法、改良斜扳法和摇髋法联合治疗胯骨错缝,总有效率达96.67%。梁伍等[21]采用三维牵引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59%,对照组为64.29%,有临床推广意义(P<0.01),认为三维牵引对于骶髂关节错位效果肯定、安全性高。栾龙等[22]选用整脊疗法对骶髂关节错位进行整复,取得肯定疗效。俞乐等[23]使用五步定位整复法对骶髂关节错位进行调整,总有效率达到96.7%。李良等[24]采用龙氏治脊手法对骨盆旋移进行纠正,选用电针疗法形成对照,于8次治疗后行疗效对比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数据统计有对比差异,认为龙氏治脊手法对于骨盆旋移的调整效果肯定。

2 推拿配合它法治疗

廉杰等[25]运用平乐正骨中“筋滞骨错”理论对骶髂关节紊乱症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治愈和显效率达到73.1%,远远优于常规治疗组的33.3%,认为该法对于骶髂关节紊乱症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拓展。苏保华等[26]采用正骨手法配合超短波对50例前错位和30例后错位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8.8%。蒋志刚[31]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炎,50例病人中,总有效率100%。王涛然等[27]采用手法治疗后加用天和骨通贴膏敷贴方法治疗骶髂关节痛,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腰腿痛是近年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仅下腰痛的患者中就有10%~26.6%是由于骶髂关节错位所引起的[28]。中医推拿对于骶髂关节错位的治疗具有实用性强、疗效显著、不易复发,病人接受度高等优点,通过推拿手法的应用,错位的骶髂关节能够得到纠正,同时建立新的内外平衡系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然而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对骶髂关节错位患者进行诊疗时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并且没有明确的诊疗相关理论进行支撑,大都仅凭医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判断,缺少足够的说服力,极大影响了推拿在该病诊疗中的推广。特别是在诊断方面缺少客观指标,尤其是影像学指标,检查内容多具主观性[29],如在判断错位及复位有无时只依靠拇指对髂后上棘的触摸等。然而髂后上棘骨性凸起本身不规整,体积较大,虽然位于皮下,但仅凭徒手触之并不是很明确,同时双侧髂嵴的高低以及双下肢等长与否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体位、肌肉痉挛或紧张等。在实际临床过程中,医生缺乏足够的客观性,诊断依据不是很明确。而一些常用于诊断骶髂关节错位的指标容易与腰骶部其它疾病相混淆[30]。所以,骶髂关节错位的诊疗急需客观依据指标的支持。

[1] 孟锋.论“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1997,01:31-32.

[2] 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7,12.

[3] 李尔年,方伟.34例“椎骨错缝”的手法治疗报道[J].按摩与导引,2002,04:59-60.

[4] 黄树林,张国强.中老年骶髂关节骨错缝98例治疗体会[J].中医正骨,1997,03:34.

[5] 吴荷生.综合疗法治疗少儿髋关节错缝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03:18.

[6] 龙国峰.手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错缝[J].按摩与导引,2001,03:62.

[7] 范炳华,雷言坤,王鹏,徐泉珍,谷海洋.蛙式四步扳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J].中国骨伤,2010,08:626-628.

[8] 秦家超.定向复位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12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10:1761-1762.

[9] 何庆生.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44例[J].广西中医药,2013,05:37-38.

[10] 林勇.后伸压骶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45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6,06:131-132

[11] 周杰.整脊复位手法治疗孕妇骶髂关节错位30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第九次全国整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2013:2.

[12] 王恒斌,冯前.平乐郭氏推按整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12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1:44-45.

[13] 夏增献.基层医院骨盆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58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21:2417-2418.

[14] 贺旭林.倒悬整复法治疗骨盆旋移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08:66-67.

[15] 莫光德.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骶髂关节错位78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3:24-26.

[16] 王学习.推拿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107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四次推拿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2013:2.

[17] 龙鑫,邱智兴,毛晓雯,杨柏枫,李裴明,王勇,范芸,章小梅,姜丽娟.骨盆按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机理及对脊柱平衡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5,03:509-512.

[18] 王朝辉,齐伟.调整骶髂关节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骶髂关节错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4:4938-4939.

[19] 包新任,王琦,彭林,俞喆.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03:310-311.

[20] 魏巍,王春林.推拿治疗胯骨错缝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02:38-39.

[21] 梁伍,卢柳霞,王青松,陈小针,郝日斌,黄伟明.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68例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9,06:406-408.

[22] 栾龙,闻英奎.骶髂关节错位的手法治疗[J].中国骨伤,2009,04:311-313.

[23] 俞乐,林伟锋,李远明.五步定位整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8,08:52-53.

[24] 李良,林少贞.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骨盆旋移综合征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6:6-8.

[25] 廉杰,赵明宇,吴丹.应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06:820-822.

[26] 苏保华,鲍圣涌.正骨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122.

[27] 蒋志刚.针刀及手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炎5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02:107.

[28] 王涛然,刘群.天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痛100例[J].中国医药导刊,2015,08:826-827+834.

[29] EYFUSSP,DREYERS,GRFINIJ.Positive sacroiliac screening tests in asymPtomatic adults.SPine,1994,19:1138-1143.

[30] 李义凯.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高级培训班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2012:7.

(2016-08-10 收稿)

猜你喜欢
错缝骶髂错位
脊柱缘何“骨错缝”
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研究现存问题的思考
有趣的错位摄影
手法复位加针灸理疗对运动中膝关节骨错缝的临床研究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骶髂关节疼痛治疗进展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腰椎/腰骶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的诊断与治疗
寰枢关节错缝失眠的相关研究进展